查处力拓间谍彰显中国处理国际经济利益问题的进步
国家查处力拓间谍彰显中国能力之处理国际经济利益问题的进步
我个人认为国家查处力拓间谍是中铝注资力拓和中外铁矿石谈判事件的继续和深入。在力拓毁约和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之时,以国家的力量介入到这起经济事件反映了中国政府处置国际利益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此前政府在中国重大的跨国经济案件中一直做哑巴的行为相比,此次中国政府的行动值得民众肯定!
国际政治活动都因利益而展开,有政治利益的因素,更有经济利益的考量,对于一个务实的政府它的活动应以后者从重展开。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政府在关乎国人利益的重大经济事件中,比如跨国收购或他国资本入股本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没有几个能够做到超然物外,展示清白。——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澳大利亚政府亦不例外。
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比较耀眼,其频频因官方背景浓厚而进行的一系列被遭他国政府“关照”的跨国交易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心头之痛。前有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案,后有中铝注资澳大利亚力拓案,两次被否决无不让我们为之叹惜,这次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后,中国政府查处注资案和谈判事件的主角——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让我感到有种快感,但这种出自报复心理的庆幸并不能帮助把澳大利亚政府洗脱成无辜者。——中铝在向澳政府递交了195亿美元的注资力拓申请后,在临近最终答复日的前天被该国财政部做了延期90天公布是否批准交易的决定,恰恰是这延期90天的决定改变了中铝注资力拓的命运。
中国政府查处力拓间谍虽不为力拓毁约而起,但有因力拓毁约的成分,以铁矿石价格谈判事件为由查处力拓的员工可以说既回应了价格谈判本身,也回应了“力拓”毁约一事,对象不仅直接指向力拓公司,也间接指向了澳大利亚政府。是可忍孰不可忍,澳大利亚政府该得的报应!
中国政府很好地处理了这起事件,不仅把查处的时间把握的很得当,更通过对案件的定性表明了政府关注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程度,在力拓毁约和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后官方如此高调地通过国安局调查力拓员工并定性间谍案不仅让中方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展现了政府的影响力,也一下子置澳大利亚政府于被动。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利益是绕不开的话题,各种跨国经济活动中都会忽明忽暗地闪现政府的影子,政府亦本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时时负起对国民的责任。于围绕力拓公司而展开的事件中,无论是澳大利亚政府否决了中铝之注资还是澳大利亚政府背地支持间谍一事都可以说是澳政府很好地体现了其对澳民的责任,从中间立场来看澳政府没有错,同时中国政府的行为也是对的,并且很值得肯定,对比前些次装聋作哑的行为,这次让我欣慰。它是个进步!
力拓事件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负起其对国民的责任,应该时时介入到各种关联本国利益的重大跨国经济活动中,这次中国政府做对了,并且做得很好;力拓事件又同时暗示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即政府在协同中国企业诉求国际利益时该如何去弱化企业的官方背景但同时不失保护之责。今天政府做对了,明天还做得到么?
——无论如何,中国政府查处力拓间谍是政府处理国际经济利益问题能力的一个进步!
力拓间谍案始末:
2008年11月 2009年铁矿石价首轮谈判即将启动;三大铁矿石巨头拖延价格谈判;
2008年12月 中国拟要求国际矿业巨头降价82%,铁矿石三巨头各有算盘分歧明显;
2009年1月 中国和日本钢铁制造商要求铁矿石降价40%;中国钢企签订公约禁倒卖长协矿;淡水河谷铁矿石合约价愿降10%;
2009年4月 铁矿石三巨头退出会议,与中国谈判尚未完成;
2009年5月 力拓拒绝降价40%,并威胁断货,中钢协称不会让步;力拓与日达成首发价降33% ,中钢协称不跟进;
2009年6月 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终止,铁矿石谈判痛失大筹码;6月30日中外铁矿石谈判暂交“白卷”;
2009年7月5日 力拓公司上海4名员工被当地调查人员带走,其中包括持有澳大利亚护照的总经理胡士泰(SternHu)。
…………
0971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