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几点建议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中国剪报》第17期头版转载了《法制日报》邓海建“『一人只能买五套房』不只是政策笑话”一文,从百度搜索到的是他在《中国青年报》、《三湘都市报》等稍有改动的文章。附《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于后。作者已经剖析的一系列问题,我就不讲了。我附带提几点建议:
1、最根本的是不能让社会主义房产变成资本。
社会主义不能保留资本、资本家,而是消灭资本和资本家。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都坚持了这个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公有的房产变成私有财产,变成让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的资本,不是前进,而是倒退。而且是导致大多数人买不起住房的根本原因。如今的某些改革者说要发展商品生产,极力美化和复活资本家,为资本家表功,说资本家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谁养活谁的道理重新被他们颠倒了回来。我们某些人提倡个人收入或财产变成资本,占有别人的劳动。鼓励人们获得财产性收入,投机股市和房产就是例证。所谓改革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产品——房产私有化,变成商品,进而提倡有钱人把房产商品变成资本。即算限制,还可以买5套,正如作者分析的,实际可以更多。一天可以涨50﹪,80﹪的房产变成了投机资本。还怎么让百姓住得起平价房,这还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美国还有所限制,难道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投机剥削比资本主义还厉害?解决老百姓住不起房的根本之道,是恢复房产的社会主义公有性质,禁止将房产变成资本牟利。
2、单位住房私有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房产私有化不仅使老百姓住不起房,而且造成人员杂居,增加治安管理困难,增加住户的不安全因素。过去职工租住本单位房,就近上下班,不挤公共汽车,减少尾气污染,减少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减少迟到早退,节约单位管理费用。如今职工不能住本单位房,上下班都得挤公交,买私车,是造成城市交通不畅,事故频发,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3、住房宜租不宜买。
70年代以前,住房公有私租,不会大量占用个人大量资金,搬迁进退灵活,少有租房而交不起租金的,也不会妨害其他消费。如今买房、读书、看病用钱占住个人消费资金的大头,缺这少那,捉襟见肘。住房私有化,国家把负担都转嫁给老百姓,这是资产阶级政府当不管部长的政策,不是以民为本的政策。
4、浪费性毁房必须追究责任。
如果我们的房屋建筑建一栋算一栋,不满使用年限,不得拆除,我们的住房简直多得不得了。其实,我们的使用年限定的太短,何况很多房屋不到使用年限就拆了。统计部门应当统计我们的建筑使用年限,拆毁原因。今后必须严格拆房批准程序,必须严格追究浪费性拆房责任。
5、必须取消建房承包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必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享收益,根本不能两权分离。只有私有制才可能两权分离。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两权分离引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两权分离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瓦解。农村承包制实际是私有制。所以毛主席一直取反对态度。建筑承包是资本主义的官僚主义的懒惰政策,富了少数承包者,蚕食了大量建设资金,降低了建筑质量,转嫁了管理者的责任,必须否定。
6、分别管理。
对大多数工薪族和少数奢华族的住房,分别政策,分别价税,分别管理。对大多数工薪族住房采取公有私租,小户型,低价格(计划价格,成本价格)政策供应;对少数富人奢华者,实行私有,大户型,高规格,高价税政策供应。
附录
限购:一人只能买5套房!
邓海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2-05

三亚的房子热得烫手。海南省三亚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洪海2月2日披露,称该局已于上月底下发关于抑制楼市炒作的通知,准备对前往三亚购房的外地人采取限购措施,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买5套房。(《扬子晚报》2月4日)
一张身份证只能买5套房,这是三亚重拳出击抑制楼市炒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通过后,当地房价暴涨,三亚更是明显,某楼盘甚至一天涨价50%。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三亚已售楼房中,投资投机性购房达80%以上。面对此般“喜人”景象,开发商自然乐得赚个盆满钵满,投资客也幸福地看涨,只苦了当地未曾来得及或未能买房的市民,自然怨声颇多—独独当地政府的姿态复杂得很:房地产是支柱,涨落都关乎GDP,涨多了固然高兴,但民生层面又说不过去,不抑制这种非理性增长就显得枉负责任。
百般纠结,终于祭出这个“一人只买5套房”的禁令。禁令一出,众生哑然。“一人只买5套房”,还不如说“炒楼打屁屁”、“炒楼刮鼻子”可爱。随便弄个身份证,就能以5套的倍数大肆购楼。这个政策顶多也只是提醒那些准备去三亚炒房的爱房人士:以后去炒,得多带几张身份证!想了半天,我实在没想不通:为什么一张身份证买5套之内就不算炒房,难道一人住5套房才叫合理需求?于是有人说,这政策可以拿到春晚去压轴了。但显然,我们低估了这貌似滑稽的抑制政策的“醉翁之意”。
一方面,这个政策披着“抑制炒房”的外衣登场,不管老百姓捧场还是砸场,起码形式上回应了民意,也堵住了那些对炒房深恶痛绝的人士的嘴,政府责任这一关算是过了;另一方面,“一人只买5套房”类似于电视直销节目中声嘶力竭的忽悠——只剩下最后N组备货,先到先得!
尤记得2008年,当地政府官员就曾表态,“把三亚的房子贱卖了是一种犯罪”,及至眼下与房子专门打交道的部门,出台如此“抑制炒房”的公共政策,恐怕不只是一个笑话吧。海南要建国际旅游岛,但正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言,“观光区能否成功与地产发展成反比”,比如去拉斯韦加斯就是去游玩,因此,美国政府坚决不允许开发商打着旅游区名义随意抬升房价。回到房子问题上来,房价让我们愁肠百结,其实并没有人指望它卖得比水果还便宜,只是长期诡异如斯,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还是温总理说得好,房价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决心”——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决心。对此而言,“一人只买5套房”也许是个值得玩味的范例。

标签:政策   社会主义   住房   房产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