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十年没见过国家福利啥样
改革三十年,人人都说好,我就不明白这好是啥意思。国退民进,当然有人叫好;化公为私,当然有人叫好;所有的公共福利全部转化为商品化经营,也有人叫好;招商引资,引狼入室,贱卖国有资产,仍然有人叫好;最关键的是GDP一路飙升,这是排除一切责难与疑问最叫好的数据。
如果说以上改革取得了表面化的成果可以叫好的话,哪么我们要反问一句,三十年改革国家回馈了国民什么福利?哪怕是半点实质性的福利也可以。事实上,除了国民的福利一天天的被逐渐剥夺之外,翻箱倒柜,我们也找不出半点福利可言。
医疗商品化,看病难看病贵;住宅商品化,一家三辈人基本都沦为房奴;教育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大学收费远远超过国民水平,并且毕业即失业;虽然取消了百儿八十元的农业税,但疯长的生产资料价格已大大超过那可怜的农业税了。
国退民进,怎么理解?国家退出的是竞争性领域,巩固的是垄断行业;民进的是竞争性领域,自相残杀争抢残羹冷炙,而且所进的这个“民”并非指全体国民,而是少数资本家。国退民进,就是国家和资本家之间的跳的一种恰恰舞,老百姓则是进退两难。
农民几乎没有一份像样的福利,老人只有活到70岁之后才由村委在老人节时发10元钱意思一下;市民更别说了,除了免费享受路灯和马路之外,再无一点福利可道,私有化的下上班族几乎都是自己缴纳每年4000多元的社会养老保险,房屋基金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工薪阶层年收入七千元---2万元之间,单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就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而且这个养老金还是随着GDP年年增长,被挪用的社保金在未来能否如期支付还是未知数。
每当遇到通货膨胀时,人家自己给自己提工资,旱涝保收;工薪阶层则是失业和降薪;每一轮的改革无一例外都是挖空心思、掘地三尺地从百姓身上割肉,眷养的专家智囊团不断的给执政者出馊主意歪点子,今天这个税,明天那个税,就是不提怎么给国民一点福利。国库里大量的钞票躺在那里睡大觉,他们宁肯到国外烧钱玩也不肯发钱与民,这帮人压根就没有福利的概念。
在国企上班一般都发手套肥皂一类的劳保用品,私有企业里这些东西都要自己买。难道偌大的国家也舍不得发给国民一副手套?国家是谁的?为什么这么吝啬?到底姓什么,仍有必要争论一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