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人取名字的学问
毛泽东对人的名字很有讲究。据资料记载,他用过的名、字、号除“毛泽东”外,总共有20个,如二十八画生,咏芝、子任,毛永滋,毛石山,李德胜,润之,周石林等,每个名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革命历史。对于“毛泽东”这个名字,他解释说:“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
在毛泽东看来,名字不仅仅是个符号,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代表着人生对社会的精神追求和物质向往,名字是反映愿望的一种特殊符号。所以,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同的名字,以表达当时的时代愿望。
毛泽东把美好愿望也寄予在对后代人的名字取舍上。对女孩子寄予的一般是温柔的愿望,体现出了儒家学说的一个“恕”字。如李敏、李讷,就是取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少说多做。他给儿媳妇改名字刘思齐,就取自孔子的“见贤思齐,见不肖则内自省”,意思是看到好的榜样要力争达到人家的高度,见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对男孩子则是另一种愿望,如岸英、岸青、岸龙、远新、新宇,这些名字以高大恢弘、英姿飒爽和胸怀世界、放眼未来的气势,凝聚了他对子孙们的殷切期望。
毛泽东还善于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在周边同志的身上。
人们都知道,许世友的名字是毛泽东给改的。许世友最早叫许仕友,因为家谱上到许世友这一辈是“仕”字辈的。参加红军后他才知道“仕”是做官的意思,而他不愿意跟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为友,所以就把“仕”字单人旁去掉变成士兵的“士”了。
许士友,做士兵的好朋友。在中央红军和四方红军会师以后,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而且还说经常听见这个名字,就是没有见过这个人。毛泽东问他的名字是哪几个字,他就写下了“许士友”三个字,毛泽东看后说:“你看你自己改了一个,把‘仕’改成士兵的‘士’了,好是好,不过咱们再商量一下,我再给你改个字行不行?把你士兵的‘士’改成世界的‘世’好不好?叫‘世友’,世界之友。我们红军战士不但要事事想到全中国,更要放眼世界嘛!”许世友欣快地答应了。从这以后,许世友经常自豪地对人讲:“我这个名字还是毛泽东主席给我改的。毛主席肚子里有墨水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
何长工原名何坤,1923年何从法国勤工俭学归国,在湖南南县和华容地区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27年何往武汉向代管湖南省委工作的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说:“你的名字太显眼,要改一改。”何问改什么好,毛泽东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做过工吗?就叫何长工,要为革命扛长工嘛!”
黄永胜的名字也是毛泽东给改的。黄永胜原名黄叙钱,秋收起义时,黄永胜随起义部队来到了井冈山。在一次战斗中,一股敌人突然打到前敌委员会与红四军军部附近,时任班长的黄叙钱(黄永胜)来不及请示连长,立即主动率全班战士向敌人反击,击退了敌人,保卫了前委与军部的安全。战斗结束后,前委书记兼党代表毛泽东表扬了他,毛泽东在询问了他的名字后,告诉他革命战士不能只讲钱,要讲为无产阶级而奋斗,建议他将名字改为黄永胜,希望他在革命的道路上永远胜利前进。
1951年,毛泽东派柴军武为志愿军联络官参加朝鲜停战谈判,把他名字改为柴成文,希望武仗文打,把外交官称做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毛泽东对别人的名字并不是喜欢任意改动,而是根据他掌握的渊博知识,结合各人的理想追求加以灵活运用的。
1938年,后来出任黑龙江省长的寒光向毛泽东请示,建议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韩光,毛泽东则说:“寒冷的寒,不改也可以嘛,不是有句古诗‘‘寒光照铁衣’吗。”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见到新卫士张宝金时说:“这个名字真好,又是宝,又是金。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打败蒋介石!因为我们有了宝贝,有了金子,不愁没钱用了。”
海正文工团的刘芙蓉向毛泽东抱怨自己的名字不好,花花草草的,毛泽东说:“哪个讲的不好?这名字蛮好嘛。我念一首诗你听:‘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未开’,这是唐朝渤海人高蟾写来称赞朋友的,如果你实在不满意现在的名字,你就改名叫秋江吧?”
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指着说:“王芳同志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一个山东大汉,名字怎么像女人似的?认识的人还好,不认识的还以为是个女同志。”王芳也表示同意改名,把草字头去掉。毛泽东则笑着说到:“你们同意,我不同意!你山东绿化这么差,到处荒山秃岭,山上不长树,有的连草都不长。你王芳头上刚刚长了一棵草,就要除掉它,我不同意。什么时候山东绿化搞好了,你再改名字。”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名字的取舍很有讲究,其中蕴涵的学问是非常广泛而深邃的,也体现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部分精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