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郑斯林委员这番话说晚了

2025-02-19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郑斯林委员这番话说晚了


  有消息说,郑斯林委员曾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在今年3月3日的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他就尊重下岗工人以及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郑斯林委员说,下岗工人为了支持国家的改革,承受了痛苦,他们顾大局,识大体。社会上有些说法是错误的。全中国有3千多万工人下岗,这些工人都是懒惰的吗?他们自己克服困难,承受了中国改革中产生的部分负担。 没有3千多万人的下岗,就没有现在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实力。…… 现在有人讲国有企业效益怎么提高了,管理怎么改善了,市场又怎么好了,这些都是事实,但同时不能抹杀下岗工人的功劳。

  这番话我们爱听。在网络上,郑斯林委员这番话点击率很高,跟贴很多,反响很热烈。但高兴之余,我也很遗憾地注意到“郑斯林委员曾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只“曾经”两个字,就让我们的热情冷了大半。假如不是“曾经”,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政协会议上说”,那效果,那份量,显然就会大不一样。然而,郑斯林委员只是“曾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而已,现在他已经不是部长了,说了还有什么用?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慨。第一,郑斯林委员毕竟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他对国有企业职工的境况是心中有数的,他说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权威性的。第二,一些与企业工作隔得比较远的人,对国有企业职工未必了解,也许怀有某些偏见,也许存在某些误解。那么,请这些人读一读郑斯林委员的讲话。其中,“下岗工人为了支持国家的改革,承受了痛苦,他们顾大局,识大体”,“他们自己克服困难,承受了中国改革中产生的部分负担。 没有3千多万人的下岗,就没有现在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实力”。是值得人们记取和思考的。第三,假如,郑斯林委员还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位置上的时候,能说这番话,或许能够对政策的走向发生较大的影响。因为,身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长,是有权力在制订政策时发表意见的。可惜,正应该说话的时候,正是说话管用的时候,郑斯林委员却没有说。机会已经永远失去了。

  于是想起一些“性格官员”的“临退敢言”。媒体上已经报道过几起了。本文不再一一列举。“临退敢言”毕竟是“敢言”,也有几分令人敬佩。总比缄默不语强得多。但是,他们在位时为什么不“敢言”?导致这些官员“临退才敢言”的体制性原因是什么、他们个人的原因又是什么?都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但我仍然感到高兴。因为,毕竟有官员“敢言”了。英国某诗人不是说过,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我想,已经有人“临退敢言”、“退下敢言”了。“在职敢言”应该不会太远了吧?

标签:委员   部长   保障   社会   下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