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与中国两国总理金融危机时论比较谈
澳大利亚与中国两国总理时论比较谈
晨明
近读温家宝总理二月二日在英国剑桥大学讲话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二月四日发表在澳大利亚《月刊》杂志的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文章(两文分别见新华网和参考消息2月10日),两相对比,不免产生一些感慨和思考,写在这里,就教于有识者。
一
两国总理关于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的认识英雄所见略同。
温家宝总理说:“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陆克文批评说,全球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过去三十多年以来自由市场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经济政策”。他引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话说,“自由市场主义是不正确的”。
他们都把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看成是自由市场主义造成的恶果。
两国总理开出的济世药方也毫无二致。
温家宝总理说:“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陆克文总理说:“应当同新自由派的极端主义断绝关系,建立社会民主主义国家,既维护合理管制的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能力,又确保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资金提供者和公共产品供应者,缓解市场所导致的不平衡,维护社会公平。”
虽然一个强调“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一个呼吁“建立社会民主主义国家”,但二人都一致认为把市场和国家干预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一个光明的社会。
二
两位总理的时论有没有不同呢?有!陆克文讲姓资姓社,温家宝不讲姓资姓社。
陆克文特别强调,“社会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公然申明“既要挽救自由资本主义,使其免于自我毁灭,也要通过对市场的监管重塑信心,避免极左或极右的思潮得势”。
温家宝总理学富五车,不会不知道所谓两只手的理论,也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曾经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过,但最终也没有阻挡资本主义的下滑。温家宝又把这个理论搬出来贴上“真正市场化改革”的标签,这个真正市场化改革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我们的总理不说。
我们的总理不仅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不问姓资姓社,面对外国人谈中国历史也不讲姓资姓社。他说,“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中国的历史除了近三十年就是一片黑暗,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不见了,资本主义社会改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被抹杀了。
我对资本主义的总理立场鲜明的坚持自己的信仰表示三分尊重;我对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总理在外国人面前侮辱社会主义、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基本制度的丰功伟绩,不能表示认同!
三
我的思考是:
1,当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某个政策的危机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我认为是制度的总危机。
资本主义从此不可能再有辉煌。我们只要一看各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就明白了。危机本来是货币发行过度引起的,现在又用发行货币来挽救危机,岂不是饮鸩止渴、寅吃卯粮?这种办法过去使用过,但现在的条件已经不同了,各国政府本已负债累累,唯一能够维护债务经济循环链条的诚信已经不复存在。因此,目前各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最终都无法挽救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工业手段和金融手段都已用尽。目前并没有找到新的有效手段。
不是放任自由市场经济破产,而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理论已经走到末路。亚当.斯密开创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是分工和交换决定生产,这是历史的颠倒。事实上分工和交换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看不见的手和牛顿所说的上帝第一推动力一样,都是一种不可知论的不科学的理论。现在,全面批判自由市场理论正当其时,资本主义世界需要一场新的文化大革命。
陆克文承认,“新自由主义及其所伴生的自由市场至上主义,不过是披着经济哲学外衣的个人贪欲。”他没有认识到,个人贪欲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观的基础。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只有正确解决个人与社会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正确解决这一关系恰恰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看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澳大利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陆克文看到了这个本质,却不愿承认这个结论;温家宝看到了这个本质没有,我不知道。
资本主义的政治手段——民主自由也救不了资本主义。里根上台时的名言就是,“朝自由民主迈进,会将马列主义埋葬在尘埃之中”。但他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现在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批判,马列主义又再次兴起。。
资本主义的军事手段呢?实践中人们看到,对付伊拉克、阿富汗这样两个小国,已经力不从心,称霸世界剥削世界,也必然只是一场美梦而已。今后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不会越走越宽。
2,中国近三十年的领导人都必须更新观念。胡锦涛同志重提解放思想应该是从近三十年的错误思想路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历史的要求,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没有脱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二者都强调私人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因此并无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理念凿枘不合,不可能共存。近三十年改革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必然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复辟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必须借鉴计划经济,只有新西山会议派高尚全之流才完全否定计划经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第一要实事求是的肯定苏联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的事实。第二要区分计划经济的规律和实际计划的本质不同。计划经济的规律需要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完全认识和自由把握。但实际计划有些符合计划经济规律,有些还没有完全符合计划经济的规律。第三,特别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毛泽东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已经提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中推广鞍钢宪法,强调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强调工人产加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际上已为我们总结了认识和把握计划经济规律的新鲜经验。
抓住实际计划中的一些缺点来否定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及其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无视毛泽东对正确认识和把握计划经济规律作出的有益探索,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不改变这一点,科学发展就是不可能的。
3,必须批判个人贪欲至上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批判人性自私的自产阶级人性论。每个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人,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这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公德。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公德,公布个人和家族财产,斗私批修,退回劫占人民的财产,站到社会主义立场上来,做人民表率。
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正在这里,不在一只手、两只手那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