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个80后青年的感知:面对未来我们怎么办?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身份的80后当今青年,本来是没有身份和资格在这里发表言论的,在当今社会上青年群体中的任何一人,无论所受教育背景,文化思想的蕴涵,个人才华与施展能力,为人处事方面的特立独行却又不乏亲和力等等,势必比本人强出很多很多,使本人时常感到羡慕和向往,由于所受教育因素有限,在这里本人身份自降一级,称之为鄙人,而80后的广大青年群体呢,则称之为你们。由于鄙人自身条件有限没有攻读过大学,对你们的校园学习生活,自身文化修养以及意识形态不甚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你们还未走出大学校门之时,就已经通过电视媒体看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式异常严峻,心中就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一种迷茫与不安,不是吗?想必你们会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希望走出校门后再坦然面对,鄙人这个想法应该没有错吧?

当你们真正走出象牙塔之时,虽然严峻的社会现实已经摆在了面前,但在走出的一刹那你们心中或许仍踌躇满至,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向往,一展抱负实现心中的多年来的梦想,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就业形式将这一切幻想打个粉碎,除了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你们大多数人即使费尽周折找到一份工作,也要面对低廉的工资,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同事们之间的尔虞我诈,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饭碗,想必是这样吧?在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和紧张之中,你们心中最盼望的就是回到属于自己温暖的家,以便得到暂时的逃避,享受亲人们的呵护和抚慰,在深夜之中你们或许会常常陷入思索与迷茫之中:这一切怎么了?这或许就是你们大多数人,包括鄙人在内所处的现实,是的,这一切怎么了?为什么当今社会如此复杂与凌乱?人际之间关系变得如此冷漠?为什么大多数人们拼命努力工作却仅仅得到微薄的工资………………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三个字:不平等。

记得著名经济学教授郎咸平说过,为什么现在你们就业形式难,为什么找不到各取所长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即使找到了也只得面对微薄的,只能了以活命的工资,一切原因在于我们中国目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底端,制造业,我们没有上升到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去,因为只有高附加值产业中的行业才能吸收容纳你们,才能让你们从中展示自我,各施所长,从经济学角度来我,我完全支持郎教授的观点,我们当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说白了就是一个生产流水线作业体系,如同过去我们脑海里的车间,车间里所需要的就是工人,是熟练工种,上方提供一张设计图纸或一件成品,便以此进行生产与仿造,试问,这种工作条件与方式适合你们吗?与你们所受教育背景,自身文化修养以及个人才华能力配套吗?即便你们愿意自降身份,投入到此类工作中去,这种企业会吸钠你吗?上至老板下至生产工人,他们自身学历或许还没有你高,心中自然对你们产出一种排斥,即使你千辛万苦容入其中,按鄙人的工作经验,这种企业大部分是裙带关系,甚至一个部门之间也是一个家族,半家族式体系,你独身处于其中能不受到冷漠与排挤吗?这就是现实。中国企业之间大部分皆是如此,如同原始时期的种族部落制。

除却制造业外,你们群体之中得以侥幸的人,或通过自身能力或通过种种关系(后者可能性较大)一跃成为白领,深深的感到骄傲与自豪,大有出人头地的之势,试问:你们表面辉煌的背后是否有一种难以言表不安的感觉?你们从事的是上层建筑行业,说白了是大部分是信息化行业,同时也是高度虚拟,泡沫化行业,按鄙人的理解,这种行业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的国家,在内需充足民众生活相对富足,且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日益加快,要求融资方式不断多样化的条件下才能健康,长久的运行发展,这种行业与健康发达的实体经济,民众的高收入及高消费模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请问我们目前中国情形是这样吗?不错,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生产规模空前强大(抛去次贷危机的影响),但这仅仅是制造业,是低附加值产业,我们没有容入到高附加值产业中去,与发达二字毫无关系,人们所得微薄的工资何以支撑起庞大的内需?内需不旺直接后果就是国内经济的萧条,企业经营无望之下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转向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所换回的是日益少得可怜的美元,直接带动的是劳工者工资的进一步低靡…………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请问,在这种实体经济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产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得以持续下去吗?美国金融化,信息化产业高度发达源于他是世界霸主,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可以无限制的赤字消费与借贷,然而一场次贷危机改变了一切,使得美国泡沫化经济陷于崩溃,原因在于他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而中国呢?我们的人民币即不是世界型货币,实体经济又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与日本,欧洲高度发达的产业链形实体经济体系不可同日而语,且国内由于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极大,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中国金融市场不断的开放,国际游资大规模涌入投机,我们的上层建筑行业即使短期繁荣也不可能长期永久的持续。08年股市泡沫破灭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得以侥幸步入上层建筑行业的白领们也是如屡薄冰,时刻面临着泡沫化破灭,企业减员甚至破产的危机。

除了上述少数白领精英外,想必你们大部分人整日为了生计劳苦奔波,即使通过努力获得微薄的工资之余也面临着朝不保夕,为了获取这可怜的微薄工资,工作之余也无奈之下参与着人们复杂的关系斗争之中,心脆焦虑,这或许是我们生来爱好内斗的心理吧!可是这最终却又获得了什么?是心灵的空虚,迷茫和对前景越发的恐惧。说到这里鄙人又何尝不是,无论各个方面鄙人都无法与你们相比,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绝对是一弱者,又是最终人际斗争的落败者!

经济因素之外,社会不平等也是你们包括鄙人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世人皆知,其中心涵义就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和压迫,最终表明资本主义如按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必将走向灭亡,不可否认,原始资本主义的确存在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资本家无限制剥夺劳动者的所得利益,双方压迫与反压迫斗争愈演愈烈,随着二战之后这一矛盾情形却奇迹般的缓解下来,说其根本还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发生,半个多世纪以前,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无数企业工厂破产倒闭,不仅劳动者们颠簸流离,也使得资本家们自身损失惨重,这场危机使得资本家深深意识到:要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利润,必须提高劳动者们的福利,以消费带动投资生产,才能避免生产过剩从而引发危机,资本主义由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福利资本主义。劳动者们不仅福利得到提高,社会保障得到完善,而且以成立工会的方式得到了相应的话语权,可以与资本家分庭抗礼,资本主义由此得到了质的转变:即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注重确保社会相应公平与劳动者的福利。

而我们中国目前却处于原始资本主义阶段,是先前社会主义形式的一种严重倒退,企业家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漠视底层劳动者的福利,由此衍生出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需求不足下经济陷入萧条之中,此外加上住房,教育,医疗市场化,使得民众越发不敢消费经济进一步步入衰退低靡,企业经营艰难大量破产倒闭,事业人员剧增,为缓解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中国不得已走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方式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循环。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出口战略严重受阻,中国经济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今天的情形你们包括鄙人在内怎么办?通过自身努力进一步提高生存技能的必然的,但同时应该尽量摆脱社会上人际间的纷争,减少过度奢侈的娱乐,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冷静观察当今世界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变,要知道,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时代终将到来。你们包括鄙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把握住中国经济即将到来的转型契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中国经济为何转型,无庸质疑,一个大国长久依靠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动自身经济循环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即便我们甘愿继续充当世界工厂,继续充当世界的打工仔,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衰退情景下,我们未来势必将面临海外更为严峻的贸易保护壁垒,因此,出口转内需,并推行国内自身企业转型升级,步入产业链集群化才是唯一出路,而且是当务之急,什么叫做产业链集群化?简单来说就是以一个大型龙头企业为中心,带动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运行发展。更确切的说,就是以一个高科技,高精尖,自主研发创新的大型企业为主导,带动配套的制造业,运输业以及相关配套信息服务业的循环发展,制造业只是整条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产品设计与研发,高科技产品市场规划与开拓,信息化售后服务才是产业链之中的关键,才是你们真正体现自身价值所在,利用郎咸平教授的话说:就是你们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在于底层的制造业,而在于产业链6+1中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中的一环。

世界市场终究是有限的,从各国产品相互杀价竞争之中便可看出端倪,鄙人认为,发达国家选择出口是在国内民众生活相对富裕,市场达到饱和,企业为了获取额外利润不得已而为之,从国家角度上来讲,赚取外汇储备为了购买国际战略资源运用于国内经济发展,此外为了防止国际游资投机,维持货币及汇率稳定使然,而我们中国呢?已经积累起了世界第一数量的庞大外汇储备,完全可以抵御任何炒家的投机(此外我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资本项目并未开放)再行出口实无必要,依鄙人看,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来说即是坏事也是好事,前者是对中国出口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国内经济日益步入萧条,后者是迫使我们迷途知返,重新注重于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拥有13亿甚至更多的人口,是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这个市场一经激活,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来说影响势必重大。因此,提高内需,完善社会保障,消除房地产,医疗,教育市场化对国内消费力的严重阻碍,才是目前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鄙人所受教育有限,文中如有不周之处希望你们以及网友们予以指点,在次提前表示感谢,结尾衷心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及时转型并蓬勃发展,祝愿你们能够早一日施展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标签:你们   中国   经济   产业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