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普世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弟子为他记下来的一条语录,集结在《论语》里头。它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不乐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句话所表达的原则,被一些人奉为永恒道德、全人类法典。一句话,是普世价值(或普适价值)。
是这样的吗?请看:
奴隶主不欲自己当奴隶,却欲奴隶们永远做他的奴隶。甚至欲那些尚未成为他的奴隶的人都成为他的奴隶。
地主不欲自己变成佃农,却欲耕田人永远做他的佃农。
资本家不欲自己破落为工人,却欲别人永远做他的工人。
国内、国际战争,两军对打,你死我活。我军不欲败(欲胜),把子弹炮弹施加给敌军,强烈而坚决地欲打败敌军。
叫兽茅于厕,不欲富人的房子无厕所,当然也不欲他自己的房子无厕所,却叫唤政府施加给穷人的房子无厕所。
由上可见,这个“不欲勿施”的原则,几千年前由孔子开始喊叫至今,既没有被普世过、也没有被普适过。究其原因,几千年的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头,存在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政权利益和财产利益上是不可调和的。尽管有时会缓和一点,和谐一点,但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我掌权你就不能掌权,我掌权多一点你掌权就少一点。我有财你就没有财,我财多一点你财就少一点。这个矛盾的不可调和,致使“不欲勿施”不可能“普”起来。
但是,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辩题不在于此,不在于论辩“不欲勿施”能不能够人人做到,而在于论辩应不应该人人做到;尽管有的人做不到,但他应该做到,如果他做不到,就是他的不对,他的不在理,他的亏理。
好,下面就谈“不欲勿施”,应不应该“普”。
先看站在统治、剥削阶级立场方面的道理:
我不欲丧权失财,定要施你无权无财;这是千年传统、天理良心。你不欲无权无财,想来夺我权分我财,这是违反祖制,叛逆造反!你就是个乱臣贼子,我要抓你判罪!
资本家不欲自己亏本,却施予别人(包括别的资本家)亏本。想尽各种算计,用尽各种诡招,不管“黑猫白猫”,搞垮对方就是“好猫”。把对方搞得亏本、垮台,扩大自己赚钱的地盘、机会。我赚你亏,天公地道。我赚得应该、你亏得活该。自由竞争,公平合理。
堂堂男子,不欲卑下,却施加种种限制于女子,欲她们通通卑下。男子侮辱女子,不惩罚男子,却责备女子,促她们去上吊、跳河。真是岂有此理!!!嘿,就有此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道理是:天在上、地在下,男属天、女属地,是故男尊女卑、天经地义。(旧社会男与女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是植根于阶级的矛盾)
孔子本人,是“不欲勿施”的作者;此外,他又是“君君、臣臣”的提倡者。 孔子忠 君,他认为君王是不能杀的,杀君叫作“弑”,“弑”是罪过、是个贬义词。孔子不欲君王被弑,当然君王自己也不欲被弑,但君王却可以施杀于臣民,只要君王讨厌你、顾忌你,就可以杀你。按照名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看电视剧里头那个乾隆好个气派:“来人,把他拉出去砍了!”显然,在这里“不欲勿施”的原则同“君君、臣臣”的名分发生了冲突,不能两全。怎么办,舍谁留谁?舍“不欲勿施”留“君君、臣臣”。可见,孔子本人,也没有把“不欲勿施”“普”起来做,而是“限”着做。“君臣”名分之理,可以限住“不欲勿施”之理。
再看站在被统治、被剥削阶级立场方面的道理:
无产阶级不欲无权无财,就把无权无财施加给资产阶级。马克思称之谓“剥夺剥夺者”。这种行为显然同“不欲勿施”是不相容的。那么,这种行为有理吗、应该吗?有理、应该。生产活动的高度社会化,就应该相应地把生产资料彻底社会化(即公有化)。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客观规律。资产阶级要保住私自的既得利益,反对公有化,使用暴力抵制;无产阶级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就要团结广大群众发动暴力革命夺你权、分你财。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井岗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这种行为同样地跟“不欲勿施”相悖。应该吗?应该。我们怀念而崇敬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曾经赋诗赞扬:“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由上可见,在阶级社会,无论是哪一方,当面对社会最根本的问题或由此而导出的其他一些社会重大问题,“不欲勿施”,不但在实践上不践行,而且在论理上,也被舍弃。
甚至,在高唱“我和你,心连心……”的奥运会上,也遭到“限用”。当摔跤、拳击的时候,我不欲被对手摔倒、打扒,却要竭力把拳脚施加到对方身上,把对方摔倒、打扒。——这才是呱呱叫的奥运精神。
那么,在什么情景下,“不欲勿施”才是应该的、被称颂的呢?
大概,只有在闲玩的时候,邀个朋友来下棋。心不在输赢,志只求游戏。尽管己不欲输(想赢),但勿施于友(允许友赢)。双方没有利害冲突,没有利益得失,都会在心境平和的“或输或赢”当中产生“普乐”“共欢”的价值。
或者,在进电梯的时候,不小心踩了身旁那个老外的脚。己不欲被人踩脚,应该做到勿踩别人脚。可是不小心误踩了,赶紧道歉:“I am sory!”那个老外也觉得无伤大雅,无关大碍,会说“Not al all.”双方均有“普世”“互谦”的礼貌
或者,在学校集体宿舍里,晚就寝时间到,仍有三两同学嘁嘁喳喳,影响众人睡眠。舍长发话了:喂,孔老夫子教导曰,大家都不欲吵闹,请勿施吵闹于大家。宿舍安静了,因为“今晚睡觉,明天上课”这个共同利益,大家是一致的。
当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阶级消灭了,政权消亡了,共产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了,人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了,发生争吵的时候只消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解决了。那时候,才会有全人类的道德,有普世价值。
既然在阶级社会里,“不欲勿施”是“限用”的,并非“普用”的。那么为什么当下就有精蝇们、叫兽们硬是要把它“普”起来呢,怎么个“普”法呢?玩骗人的双重标准啰!对己一套:我不欲,你不能施加给我;对人另一套:你不欲,我定要施加给你。我不欲你(赫鲁晓夫)把导弹架在古巴瞄我,我可以把导弹架在欧洲瞄你。我不欲无核武,你(伊朗)必须无核武。我不欲挨你打,你(伊拉克)必须让我打。一派霸道架势,一幅虚伪嘴脸……
普世价值、普适价值,当代最虚伪的谎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当代最壮美的强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