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trike
莫迪政府的反劳工政策不过是印度私有化浪潮中的一次动作而已,印度人民抵抗私有化的抗议,过去没有停,未来也不会停。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罢工
印度的城市总是充满喧嚣。各种声音混杂着,是它始终不变的本色——汽车的轰鸣声、鸟儿的叫声、小贩的叫卖声以及摩托车发动机不变的引擎声不断交织。
1月9日,在喀拉拉邦(一个左翼民主阵线掌权的邦)的首府城市特里凡得琅,交通不再拥堵,城市也变得清静了,一切仿佛回到了20年前——由于左翼工会支持罢工,公共交通已经不见踪影;抗议者集中到铁轨上,令多辆铁轨列车停运;部分商店、旅馆由于客流量不足而自行关闭……但这里的气氛并不宁静:工人很愤怒,德里政府在不断地背叛他们。
喀拉拉的抗议者在铁轨上逼停火车。 图片来源:www.thenewsminute.com/
2019年1月9日,包括喀拉拉在内的几乎整个印度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
1月8日起,在左翼工会的呼吁下,这个因社会不公不断加剧,和不满情绪的弥漫而疲惫不堪的国家发起为期两天的总罢工。在这两天,有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参加人数突破历史记录,达到2亿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印度总人口的1/7。
此次罢工主要围绕着工人生计条件的恶化、工作机会的消失以及和工会遭到的政治攻击展开。
莫迪政府急迫地想要修改工会法律,是本次罢工的导火索。2019年1月2日,莫迪政府通过了对《工会法》的修改草案:政府通过的新法律赋予了中央政府在确认劳工组织方面的自由量裁权,实质上消灭了现行的涉及雇员、雇主和政府的雇佣谈判过程。此前的《工业纠纷法》规定,100人以上的单位,解雇员工、降低薪酬都必须经过政府同意。工厂向政府申请解雇工人周期较长,而政府为了保住就业,也不会轻易批准。这使得工人拥有了铁饭碗。而莫迪的新工会政策则间接赋予企业解雇工人的权力。
对此,印度总工会的领导人Tapan Sen表示,新的工会法律必然会导致印度工人遭受奴役。而印度人民走上街头,抗议莫迪政府未按承诺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并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等。
莫迪。图片来源:印度报业托拉斯
自由化进程使工人无助
类似规模的罢工在印度并不罕见。在此之前,世界历史记录中最大规模的罢工就发生在2016年的印度,那时,有1.8亿工人反抗莫迪政府。当时,包括煤矿、运输、银行等行业员工参与大罢工,抗议薪资低、政府单边劳工政策改革和国营企业私有化等。而在2019年初的这次政策调整中,莫迪政府再次将国企私有化提上日程,引发抗议。
可以说,私有化是2019年初印度总罢工的一大背景,也是在印度不断制造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之一。而印度的私有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它便采用一种“混合”的道路进行国家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公共部门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给国家发展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工业产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印度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农业部门,以便政府以优惠价格向农民提供贷款,以及让政府设置采购价格来确保农民继续种植必须的粮食作物。
但在1991年,一切都变了,政府决定让经济“自由化”,将公共部门私有化,并减少其在农业市场中的作用,同时欢迎外国投资。现在,经济增长开始依赖财政投资的回报率,而不再以向人民及其未来的投资为前提。
政府知道将公共部门私有化并将宝贵的公共资产转交到私人手中是不够的,还有两件事需要做。
首先,政府必须确保公共部门的失败,进而让它们失去合法性,政府开始有意让这些公共部门陷入资金缺乏,并默默看着它们摇摇欲坠。政府成立了工业和金融重建委员会(BIFR),力图诊断公共部门的问题,重振一些公司,同时关闭或出售其他公司。由于没有投资,被定位为“没希望”的公司被迫因难以发展进而陷入泥潭。
印度钦奈:罢工中的国有银行 图片来源:financial express
从1991年起,政府逐渐开始出售公共部门的股份,至2018年,印度政府通过出售股份获得了34743.9亿卢比的收入(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个数字比看上去更夸张)。
比如2001年,印度政府就不顾大部分员工的罢工反抗,将此前全资控股却因缺乏投资发展不佳的巴拉特铝业公司(BALCO)的大部分股份出售,将其私有化。而低于市场价格的出售价也让许多人质疑其官商勾结,并招致了反对党的强烈攻击。但在一番争斗之后,政府依然强势地达成了他们的目的,员工也在长达2个月的罢工之后签订协议回到工作岗位。在财力十足的私有财团控股后,公司焕发了活力。然而,这样强势、缺乏对员工保护的私有化进程却最终以压缩工人权益为代价。
其次,政府通过法院破坏罢工权,并通过立法机关修改工会法来削弱工会的力量。变弱的工会让工人丧失希望。目前,印度拥有超过5.2亿的劳动力,其中只有6-7%的人受雇于正规企业,只有2%的人加入了工会,且大多数工会仅限于公共部门的雇员,很少有正式工会在私营部门或非正规部门活动,这种状况让工人完全受私营公司的支配。
2019年初的总罢工与之前的17次罢工行动一样,均涉及民生问题和罢工权的问题。而这一次那项新的工会法,或许将彻底扼杀印度的工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总工会领导人Tapan Sen所做的关于奴役的陈述看起来就没那么夸张了。如果工人没有权力,他们就注定会被公司奴役。
实际上在那些如集中营一样的工厂中,这已经成为事实。在钦奈-哥印拜陀走廊或者马纳萨地区的工厂走一走,你就能感受到这些新工厂的权力。他们就像一个堡垒或是监狱,难以被击破。无论怎么说,工会都不受欢迎,被暴力或政治力量所阻挡。工人往往来自远方,在这些地区无亲无故。没有工人会呆很久,一旦他们开始安顿,他们就会被替换。
无依无靠的工人和难以正常展开工作的工会会员导致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人阶级团结的文化受到侵蚀,社会暴力逐渐增多,而这就是新法西斯主义政治的温床。
咯拉拉邦的希望
来自广大人民的团结力量正在抵抗这股汹涌的私有化潮流。自由化的政策转向诚然为中产阶级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但是却造成了农业危机,并给工人带来了不稳定的局面。能够代表社会底层工农声音的印度左翼力量正举起斗争的大旗。
以喀拉拉邦为例。喀拉拉地区是2019年初的总罢工中的重要战场之一,在2016年的那场罢工中,喀拉拉首府也因得到当地左翼执政者的支持而作为罢工的主要阵地而存在。
这是印度独一无二的地方,在这里,斗争的文化依然强大,这可以归因于喀拉拉邦社会转型的历史。1920和30年代,作为英殖民时期的重要据点,喀拉拉邦工农阶级的基数较大,在这里的反殖民斗争就有许多工农的参与,他们的参与壮大了左派,并催生、发展了这里的左翼政党。这些左派政党在该邦实现了长期执政,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咯拉拉邦对等级制度和社会分层的反击愈发激烈。令人恐慌的自由化的社会实验遭遇抵抗和还击,左派运动让公共运动在这里成为了社会生活的正常部分。与此同时,掌权的左翼政党也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进行了有相当左翼背景的社会实验及改革。
由于左派掌权时,当下的喀拉拉邦拒绝引入那些来自印度政府法令的新政策。在政策的背后,左翼的群众运动发展了令公众意识有所提高的公共运动,并建立了(群众的)政治意愿。从2005-2012年,这里就有363场游行集会被记录在册,这些集会由不同的政党发起。这就是喀拉拉邦不像其他地方那样被无望的气氛笼罩的原因。
地方的团结气氛在苦难面前显现出了它的作用。当3500万人被洪水围困时,渔民们带着他们的船为救援人员打头阵。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赚钱或是名誉,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该邦的社会团结的传统以及这里的公共行动文化(参见Tricontinental:印度社会研究所关于喀拉拉邦洪水的档案);当印度的其他地方约30万农民因为土地债务危机自杀,喀拉拉那些负债更高于农民的渔民却没有,邦大学的Siddik Rabiyath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相信下一天的收获可能为他们带来的摆脱债务的希望,但也可能归功于喀拉拉邦充满希望的气氛。
喀拉拉邦洪水中,准备进行救援工作的渔民 图片来源:Indian Express
从特里凡得琅(喀拉拉邦首府)出发的铁路已不在运作中,罢工者坐在了轨道上,阻止火车的运行。同时,印度另一端的阿萨姆邦的罢工者也封锁了铁路。位于奥里萨邦布巴内斯瓦尔的16号国道已经变成了一个停车场,摩托车和汽车都无法移动。中小学和大学一片沉寂。工会在德里和钦奈周边的工业区巡视。孟买的公共汽车静静地停在停车场里,巴士站只能孤独的矗立在人们的视线中。
莫迪的政府一直保持沉默,今年印度将面临大选,这样的气氛并不利于莫迪。但这并不是他沉默的理由,他已经习惯于忽视公共运动,他只会高高在上,假装一切没有发生。如果新的工会法生效,印度必然将放弃任何对工作场所的民主所作的承诺。这将是对印度民主秩序缓慢侵蚀的一部分,让国家陷入等级制度与强权控制的丑态之中。工人当然不希望这样,他们伫立在街上,对未来有着不同的期许。
参考资料:
1、Here’s What a Real Strike Looks Like: 150 Million Say No to Despotism in India
https://www.commondreams.org/views/2019/01/08/heres-what-real-strike-looks-150-million-say-no-despotism-india
2、1.8亿印度工人大罢工抗议薪资低、国营企业私有化
http://www.szhgh.com/Article/thirdworld/asia/2016-09-06/120650.html
3、不满政府“反劳工”政策!两亿印度人罢工要提高低保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1/10/c_1210034563.htm
4、Politics of Keral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s_of_Kerala
5、Disinvestment of Public Sector Units in India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isinvestment_of_Public_Sector_Units_in_India
6、Battle over Balco
https://frontline.thehindu.com/static/html/fl1806/18060240.htm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