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中的众生相
这杨虎正是蒋介石的铁杆走狗,随蒋介石一路北上,沿途犯下累累血债。杨虎见信,激动地手舞足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共党魁陈独秀的儿子、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共产党的头号负责人陈延年已被关进了自己的监狱。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监狱,时年29岁,蒋介石下令不准收尸。陈延年的死状十分惨烈——被杨虎下令用乱刀砍死。
陈延年至死也不知道,曾经的师长吴稚晖亲手将自己置于死地。
多年后,谈起陈延年,导师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本来各种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共产党党内。因为共产党成立还没有几年,所以人才就更缺乏。像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于胡适找吴稚晖帮忙,有的人说是好心办坏事儿,无心之失,是不是这样,看看当时胡适的经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那天,胡适离开美国回国。胡适自己说:我记得1927年4月24日我的船到横滨,就接到了在君(指丁文江)由船公司转交的信。信中大意说,国内党争正烈,我的脾气不好,最好暂时留在日本,多做点研究日本国情的工作。
胡适听从了丁文江的劝告,在听不懂日本话、只能住很贵的旅馆的情况下,还是待到5月中旬才回国。
在日本逗留期间,他仔细读了那几个月的报纸,知道蒋介石“清党”背后有吴稚晖等人的支持。逗留日本期间,面对有人对吴稚晖等人支持蒋介石“清党”的批评,胡适还曾这样替吴等人解释,认为“他们是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论者,我向来敬重这几个人”。
回来后,胡适先在沧洲饭店住了几天,于6月初租了上海极司菲尔路49号甲的一幢房子。此房与蔡元培的住所是近邻。
所以,胡适既然知道陈独秀陈延年父子的共产党身份,也知道当时蒋介石集团对待共产党的态度,还知道吴稚辉已与陈延年绝义,更知道吴稚晖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核心人物,自己更是对“清党”表示了支持。那他请求吴稚晖营救陈延年的行为到底何种目的,读者自己判断。
郭沫若少有才名,一早就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而且他本人对救国救民充满了热情。大革命兴起,郭沫若来到广州,经周恩来在郭沫若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考委员会委员、政治教官、著名学者。1926年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兼宣传科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军队宣传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前的郭沫若是北伐军政治部主任,中将军衔,后来号称蒋介石五虎上将的陈诚、刘峙等人还是师、团级军官,见了郭主任是要大老远的打敬礼的,军神张灵甫恐怕连给郭主任敬礼的资格都没有。
此照片摄于北伐军占领南昌后。前排左二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左三为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后排左二为总政治部秘书长李一氓,左三为第六军高个子党代表林伯渠,左四为第二军党代表李富春。
当时野心勃发的蒋逆介石也是极力拉拢郭沫若的。蒋介石每次接见郭都要起身相迎。为了拉拢郭沫若,蒋介石也曾耍尽手腕,对郭的一些建议也都接受。据李一氓的回忆,后来成为蒋介石智囊和文胆的陈布雷当时极为落魄,就是郭沫若推荐给蒋的。
于是在北伐中,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郭沫若由宣传科长、宣传处长、秘书长而升到政治部副主任,军衔也由中校晋升为中将。蒋逆介石的一系列举动意味着什么,除了傻瓜,都清楚什么意思。郭沫若自己更清楚。
后来蒋逆介石秘密地委任沫若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并一再表示:“你无论怎样要跟着我一道走,文字上的事体以后要多多仰仗你。” 1927年3月15日在南昌公共体育场举行的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蒋介石发表演说,声音不够大,还特地选中了郭沫若做他的传声筒。
最后当沫若向他透露了要走的意思时,平日总是阴森刻薄很少露出笑容的蒋逆介石,突然和颜悦色并连声说:“郭先生你不能走。你一定要跟我走,现在我要到南京,你过两天就跟我走。
我把江浙拿下以后,长江六省的政权就请你负责。”郭沫若却不为所动,回答道:“我不!我搞政治是外行,我只能做做文章、搞搞宣传。”蒋逆介石依然不肯放松,“好嘛!跟我到了南京、上海,有多少宣言要仰仗你做啦!”
3月17日,暴徒在九江捣毁了由国民党左派控制的九江市党部和总工会,打死打伤数人。蒋介石到安徽安庆后,3月23日又发生了暴徒袭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各合法民众团体的事件,打伤了六个人,剥去外衣,拖出来游街,说他们就是共产共妻的赤化分子的榜样。
这些事件的发生,开始时郭沫若并不知真相,后来得知,原来都是蒋逆介石一手策划的。真相大白以后,郭沫若决心摆脱蒋介石,化名"高浩然"离开安庆,由水路转赴南昌,借住在二十军党代表朱德的家中。3月31日,为了揭露蒋逆介石的反动面目,他不顾个人安危写出《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
郭沫若以无比愤怒的心情,在文中详尽而具体地揭露了蒋逆介石阴谋制造"赣州惨案"、"南浔事件"和"安庆惨案"的血腥罪行,撕下来蒋介石的种种伪装,将蒋逆介石的反动面目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这篇文章写在"四·一二"政变以前,响亮提出来"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为此,国民党当局在全国通缉他,他只好躲了起来。后来郭沫若听说南昌暴动,就冒着生命危险去了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宣传委员会主任、政治部主任,为南昌起义主席团成员。
其实早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中旬,郭沫若就通过沈雁冰向党组织负责人陈独秀写信要求加入中共。陈独秀虽然对沫若的入党要求颇为赞许,同时说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履行组织手续,自己个人不能越过组织来允纳他的要求婉拒。在跟随南昌起义队伍在转战途中,由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铁骨铮铮郭沫若——诚不虚也!
李宗仁、白崇禧
说起李宗仁就是抗日名将,爱国民主人士,最多加一句国民党桂系头目。白崇禧的形象号称小诸葛的军事家,与李宗仁并称桂系大佬,长期与蒋介石争权夺利。
在整个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如果说蔡元培、吴稚辉是蒋介石在策划和舆论方面的主力,那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蒋介石在军事准备上的主心骨。
在前文介绍蔡元培的活动时大家已经看到李白二人多次参与密谋,也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核心成员。
当时上海工人通过第三次武装起义全面控制了上海,随后白崇禧的新桂系军队顺势进入,轻松摘了桃子,全面占领了上海。3月26日, 蒋介石在上海召见了白崇禧, 他告诉白崇禧, 他将采取重大行动——进行清党, 并指出这个行动意义不在北伐之下。此前对蒋介石在赣州、南昌、九江的反革命暴行白崇禧都知道, 他当即表示完全同意。两人迅速结成了反革命军事政治同盟。
其实当时蒋介石对在上海能否顺利实施反革命大屠杀行动心中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北伐军的主力并不是蒋介石掌握的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的第一军,而是李、白二人的新桂系七军和李济深的粤系军队铁军第四军。
蒋介石掌握的军队中的黄埔学生大多数是共产党或者倾向共产党,第一军军长何应钦态度并不明朗,第一师师长薛岳更被认为师是左派。但是以李、白为首新桂系坚决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特别是桂系军队控制着上海市区,这更给了蒋介石信心和勇气。
随即,白崇禧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颁发布告, 要武装纠察队与工会一律在卫戍司令管辖之下, 否则以违法叛变论处。然后查封左倾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海办事处, 并成立淞沪戒严司令部, 宣布“战时戒严条例十二条”严禁集会、罢工、游行等。
与此同时, 他派总司令部特务处长杨虎和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政治部主任陈群与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取得联系, 命他们购买枪支弹药武装他们的青帮徒子徒孙们。
4月12日凌晨的屠杀行动开始后,白命令所控制的军队配合青帮流氓的行动收缴了2700多名工人的武装。冲突中, 打死打伤工人300多名。
上海处于严重的“白 (崇禧) 色恐怖”之中。然后在4月13日又指示26军2师在宝山路三德里附近埋伏, 向手无寸铁的人群猛烈扫射, 顿时血流成河.当场杀害群众100多人,伤三百多人。4月12日当天还发生了另一件惊险的事情,26军2师师长奉命诓骗周恩来并将周扣押。后来在周劝说下,才把周恩来放走。
4月14日,白崇禧以“市政府组织人员中混有共产分子”为借口,下令封闭上海特别临时市政府。当天下午,陈群指挥军警出动,搜查和封闭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上海特别市市党部、上海学生联合会、平民日报社等团体和机关。在此后的数天中,各革命的工会组织概被查封,工人集会和罢工概被以“反革命”论罪,凡佩戴上海总工会符号的工人随时被拘捕判罪。
同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大队长王瑞华率领武装卫队两排抵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声言:“白总指挥以市政府组织人员中混有共产分子,本日特奉白总指挥之命令,将市政府封闭,停止其工作,开逮捕职员,以待研讯。”随即将市政府在场开会的执行委员10余人连同办事员、茶役等20余人,押乘汽车一并解往龙华司令部。上海区委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等都在此次政变不久后英勇牺牲。
1927年3月底,蒋介石和李宗仁相继赶到上海。面对组织起来了的强大的上海工人阶级,蒋介石急的束手无策,连问同他密谋的新桂系头目怎么办?李宗仁说:“我看只有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清党,把越轨的左倾幼稚分子镇压下去。”并建议蒋介石“将不稳的各师调离上海,另以未经中共渗透的部队接防”。
李宗仁接着提出自己的方案:“我看先把我第七军调一部到南京附近,监视沪宁路上不稳的部队,使其不敢异动;然后大刀阔斧地把第一军第二师中不稳的军官全部调职。等第二师整理就绪,便把第二师调到沪杭线上,监视其他各师,如法炮制。必要时将薛岳、严重两师长撤换,以固军心”。并说:“等军事部署就绪,共产党只是釜底游魂而已。”
以后,在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各次反共秘密会议上又多次与蒋共同策划,并帮助蒋介石具体安排了镇压上海革命的步骤。李宗仁回忆说:“此时蒋总司令只是一味倾听我和白崇禧的策划,自己未说出任何主张来”。
然后在李白二人的老巢广西也在桂系另一大佬黄绍竑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所谓的“清党”行动。4月17日清晨,国民党梧州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开始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逮捕,共产党员钟云、陈漫远,共青团员李素秋、苏小芬,还有革命群众何俊民等25人被捕。
9月,国民党当局再次捕捉100多名进步青年。10月至12月期间,国民党当局杀害了钟云、李素秋等45人。据统计在1927年4月至年底的“清党”行动期间被捕的广西进步青年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在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地,数以千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被捕或监禁,两千多人被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政变是新桂系军阀和蒋介石集团共同制造的。
李济深
李济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民革中央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10月至1959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深入一点儿是国民党粤系军阀首领。总之,一副正能量满满的样子。
在蒋介石上海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后三天,作为蒋反共大屠杀核心成员的李济深在广州也开展了大屠杀行动,史称“四一五大屠杀”。
广东的“清党”大屠杀重点和特点是黄埔军校。
4月14日下午,国民政府后方留守主任李济深约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去留守处谈话。李以中央党部的“清党”电令示之,说:“这次清党,关系重大,广州的共产党大本营就在你黄埔军校。
校长要我问你,军校的共产党有好多?谁是共产党?谁是主要负责人?你平时没有调查过?清党时会不会出乱子?你有没有把握?你能不能负责?” 方对此并不同意,据理力争,最后只保下来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
方鼎英随即返入伍生部,电话召集省市方面军民属各单位负责人前来面商,决定在当晚点名后,暗将枪支、弹药、机枪、刺刀等收藏起来,严防火烛,并一律定明晨起床点名时宣布“清党”命令。然后,方鼎英即回到校本部作妥善的布置,将熊雄说服,让其先离开一段时间,暂避风头。
4月15日,黄埔军校以校长蒋介石、党代表汪精卫的名义转发总司令部通令,称共产党为“少数奸徒,意存破坏”,要学生“不可受人挑拨”,对党国大事不可“妄有发言以及越轨行动”。另一个通令是转发广州戒严司令部(司令为钱大钧)的通告,宣布戒严期内,不许开会,令军校各级党部停开党员大会和小组会。
18日,军校特别党部内成立了“清党”检举委员会在俱乐部开会,正式宣布反共“清党”。将共产党员挑出计有200余人,解往中山舰扣押。另在沙河入伍生团被扣押者也达200余人。广州当局声称:“从严审查,如发现校中尚有共产党员,严为剔除。”自此,军校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或被杀害,或被逮捕,或被迫出走。
5月18日,黄埔本校“清党”检举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出邓文仪等七人为常务委员,表示要彻底肃清军校共产党人,贯彻“清党”运动。5月26日,“清党”检举委员会又发出反共《紧要通告》,严令军校师生有不忠实于国民党的言论行动时,按“清党”条例细则办理。整个事变,逮捕之共产分子,共400余人。黄埔学生被李济深捉去的有五六百人,枪毙的也很多。
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广州共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包括优秀的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在内的2000多名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或者失踪。据说当时广州城内在大街上凡是发现工人学生打扮的,不论分说就地杀死。
鲁迅和傅斯年
鲁迅先生大家都很清楚,不必介绍。
傅斯年,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大游行总指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还干翻过孔祥熙、宋子文两个国民党行政院长,真是学者,大好人。
鲁迅于1927年1月18日抵达广州,首要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同年4月21日,即不惜与校方反目,遽然辞职。
一直有种观点认为鲁迅离开中山大学是由于与顾颉刚矛盾很深所致,其实这仅仅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在于如何处理发生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捕的学生问题。
鲁迅先生与顾颉刚确有矛盾,更与朱家骅、傅斯年和中山大学校方的政见分歧日益扩大。“对国民党的不同态度(傅斯年赞同,而鲁迅反对)使他们逐渐疏远”。时任中山大学教授何思源回忆:“我曾见傅斯年与鲁迅吵闹,傅大哭大叫。”
粤系军阀首领李济深在广州开展以清党为名的“四·一五大屠杀,开始疯狂地四处抓人、杀人”。4月15日当天,中大学生被捕数百人。下午,鲁迅以教务主任名义召开营救被捕学生的紧急会议,鲁迅在会上说:“我们应当像是学生的家长,要对学生负责。希望学校把他们保出来。”
朱家骅表示反对:“学生被捕,是政府的事,我们不要与政府对立。”鲁迅反驳:“‘五四’运动时,学生被抓走,我们营救学生,甚至不惜发动全国罢工罢市,那时候朱家骅、傅斯年、何思源都参加过,我们都是‘五四’时候的人,都是‘北大派’,为什么现在成百成千的学生被抓走,我们不营救呢?”朱家骅继续坚持:“那是反对北洋军阀,现在是我们自己的天下,教育要有领导地进行。”既然老师反对救学生,这会也就开不下去了。。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傅斯年与朱家骅联名写信给李石曾、吴稚晖,赞扬他们的“清党”反共。因此,鲁迅感觉无法在中山大学继续停留,五日后辞去职务。
刘湘
这几年因为抗日剧的兴起,川军也成为了这类剧目的主要角色。说起川军就不得不说川军第一大佬刘湘。
川军抗日名将是刘湘的标签,至于他的军阀本质倒是被人刻意的忽视了,特别他在自己的治理四川的时候,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把税收征收到了八十年代就更是被人深深的掩埋了。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中国南京各界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遭到英国军舰开炮轰击,打死打伤2000多中国人。当时的中共重庆地委决定于1927年3月31日,在重庆的通远门打枪坝以“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名义,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早已于3月23日决定投靠蒋介石的刘湘决定利用此事展开大规模的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刘湘指定由王陵基、蓝文彬等负责破坏会场,制造混乱,阻止游行。3月31日那天到场群众2万多人,大会刚一开始,刘湘所部师长王陵基、蓝文彬,巴县团阀曹燮阳、申文英,以军警封锁要道,便衣特务突击会场。
一时间,枪声四起,流弹横飞,刀棍并举,血流遍地,可怜的与会群众全都赤手空拳,事起仓促,奔避无及。突围者九死一生,翻墙者断腿折臂。当场被打死、踩死、打伤的群众、学生就有几百人,伤者上千。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监委陈达三惨遭枪杀,遇难的还有中共地委组织部部长冉钧,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漆南薰死于乱刀之下。
莲花池省党部,中山、中法等学校,重庆《四川日报》等部门,当天均被捣毁。第二十一军军党部筹备主任傅常,是老同盟会员,护国反袁时任熊克武的参谋长,一向思想进步,又与杨闇公是亲血老表,会前曾通知杨闇公不要去,杨因是领导人非要去主持会议不可,当天虽然脱险,后来化装乘亚东轮船离开重庆,被特务认出后并被逮捕,刘湘的手下对杨闇公下了“黑手”(割舌挖眼残酷折磨后,又连开三枪打死)并将其尸体抛在佛图关下面。
杜月笙
这也是一个不需要介绍的上海滩闻人。
长期以来他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中的作用都被忽视了。
其实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是开始于4月11日夜,最先动手的就是杜月笙。杜月笙派其管家万墨林于4月9日下午以“有机密大事相商”为理由,通知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汪寿华于11日晚上8点到自己的公馆赴宴。汪寿华何许人也,居然要让杜月笙亲自出马。
汪寿华是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掌握的工人武装纠察队有两千多人,三千支枪,是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另外,汪寿华在青帮辈份上还是杜的师叔。汪寿华按时赴约,刚进门就被杜月笙的手下架上汽车,拉到沪西他们事先选好的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里活埋(江湖道义、青帮的规矩都喂狗去了?)。这一招狠毒的斩首行动导致上海工人武装群龙无首。
汪寿华,堪称四一二上海牺牲第一人,年仅26岁
杜月笙充当了政变组织者的角色。蒋介石在发动政变之前,曾多次派人到上海与上海滩青帮头目联系,要求他们“拒绝帮助共产党”、“维持上海的秩序”,并要离间共产党与工人的关系,同时要准备打击共产党。杜月笙按照蒋介石的要求积极行动,伙同其他人筹划成立流氓武装组织“中华共进会”,而且成功地帮助蒋介石得到了外国租界的“援助和支持”。在蒋介石下令向共产党开枪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另外,杜月笙扮演了打手的角色。将汪寿华杀害后,杜月笙在4月11日深夜与黄金荣、张啸林、王柏群、杨虎、陈群等密谋。第二天凌晨2点半,在杜月笙等人的指挥下,三大流氓头子的徒子徒孙们按照预先的安排,身着蓝色短装,臂缠黑底“工”字袖章,纷纷从租界各预定地点出动。对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打响了“四一二”政变的第一枪。
12日晚上,杜月笙又从他安插在工人纠察队里的奸细那里得悉工人第二天将举行罢工示威。他立即通知陈群,叫前来“维持秩序”的国民党二十六军“有充分准备”,准备在上海宝山路屠杀革命群众。第二天,宝山路上血流成河,尸骨累累。
最后,杜月笙又扮演了为反革命政变宣传的角色。13日,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联名发表“宣言”,诋毁共产党,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真电”。接着他又发表反共言论,散发10万份《警告工人书》,这些反动言论,成为全国反动势力公开反共的先导。此后,杜月笙继续下令喽啰们伙同蒋介石追捕革命者,查封中共机关,被他手下抓捕和杀害的革命者数以千计。
整理这些历史资料不是要故意吹捧哪一个,更不是要故意抹黑哪一个,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这些人在那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真实行动展现出来,把一个真实完整的重大历史人物还给后人。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