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学说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025-02-28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一、毛泽东学说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以下简称继续革命理论)在他去世不久即被说成是为实践证明了的错误理论。而在伟人辞世30年,特别是1991年苏联剧变之后,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实践检验上的反复,也不足为奇,历史上的哲人所提出的宏大理论,往往要经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时间才能被实践所证明,继续革命理论就属于这类宏大理论,而且这是20世纪的一大理论难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解答清楚,一年多的真理标准讨论只是涉足皮毛而已,离认识真理还远得很。对于这一理论的判定,还有特殊的困难,因为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判定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就要纳入毛泽东思想范畴,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在目前的认识水平下,难以为人们所接受。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判定这一理论是错误的,这既有悖于真理标准,又抛弃了毛泽东的思想宝库中一项宏大理论。对继续革命理论,宣传教育部门可以不谈,但学术界不能不研究。为今之计,是先从学术理论上将这一理论阐述清楚,本文提出“毛泽东学说”这一新概念,以破解这一难题。

  

  我们谈毛泽东思想有60多年了,这一概念是在1943年由王稼祥提出来的,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实际结合就不是毛泽东思想,故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实事求是。同时,刘少奇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是指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在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完全一致,人们一直把毛泽东的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思想。进入执政时期,二者有不同之处。国外讲的毛泽东学或毛泽东主义,都是指毛泽东的思想。我们不应光提毛泽东思想而不谈毛泽东的思想,对此可借鉴中国国民党的作法。国民党人将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看作党的宗旨,号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将孙中山的思想体系称为孙文学说,看作学术理论。三民主义没人反对,但有些人对孙文学说不以为然。孙文学说的哲学观点是“知难行易”,这一哲学观点源于朱熹理学。教育家陶行知信奉王阳明实学,宣扬“知行合一”。哲学家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宣称“知难,行亦不易”。可见,当时是把孙文学说看作学术理论。我们应借鉴这一作法,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将毛泽东的思想体系看作学术理论,称之为毛泽东学说。

  

  毛泽东的思想体系究竟是什么?对此人们不太注意。我在《一代思想家毛泽东》一文(载《探索》2006年6期)中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又是一位大思想家。凡思想家都形成了一套思想体系,并终生坚持,且愈老愈坚。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有三大要素:矛盾论、阶级论、实践论,总的功能和目标是消灭不平等,实现平等社会。平等是核心价值和理想目标,是贯通其思想体系的一根轴线,具有本源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选用矛盾观点、实践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故三论具有派生性。因此,毛泽东学说的真谛可归结为平等主义,可从他一生的活动中得到证明。他在1919年办《湘江评论》时,连续发表8篇文章,抨击男女不平等。在革命时期,是通过阶级斗争实践推翻三座大山。执政时期,进行土改和三大改造,消灭地主和资本家阶级。推行农业合作化,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恩格斯所讲的平等只限于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毛泽东具有更远大的目标,要消灭一切不平等。在消除了由私有制产生的不平等之后,便致力于消除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差别和矛盾,铲平社会分工中的上层人,主要是知识阶层和官员,历次的政治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是针对这两类人。毛泽东的一生,平等主义是其以一贯之的核心思想,在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乃至世界伟人中,毛泽东的思想最为博大精深,这套思想体系称为毛泽东学说,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说毛泽东学说的真谛或毛泽东的思想真谛为平等主义,为什么几十年来没人发现这一奥秘呢?这也不足为奇。古往今来,由于哲人的思想博大精深,往往在其谢世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人们才能发现哲人的思想真谛。在毛泽东辞世30年之后,正本清源,揭示其思想真谛,是符合历史常规的。现在人们呼唤公平,其实,公平就是一定范围、一定阶段的平等,平等是更高阶段的公平。平等是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根基,当今世界的阶级阶层冲突、种族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等等,其根源就是不平等。平等主义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由此得出结论,进入21世纪,毛泽东学说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提出毛泽东学说这一概念,可破解诸多理论难题,特别是回答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历史定位问题。这一理论并非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是毛泽东所独创,不应纳入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同时,将这一理论纳入毛泽东思想,就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在现阶段也不会被接受。而继续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晚年创立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家晚年的思想标明其一生的理想信念,最具有代表性,毛泽东也不例外。将这一理论排斥于外,则毛泽东的思想就丢掉了一半,在共产党执政时期,丢掉的是更为重要的一半。将继续革命理论纳入毛泽东学说,就破解了这一难题。

  

  理论的功能首先是解释世界,我们提出毛泽东学说这一论点就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解释清楚一些难题。当前最大的难题是对“文革”的解读,其标志就是难度太大,都望而生畏,不敢研究。在理论层面上,由于“文革”史无前例,在已有的政治哲学中都未作过论述,在已有理论体系中无法破解,依赖于创立新理论,对此将另文论述。在政治层面上,由于“文革”是毛泽东发动的,他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而毛泽东思想又是党的行动指南,说“文革”符合毛泽东思想,同长期以来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不符合,说“文革”背离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本人背离毛泽东思想,这也无法自圆其说。提出毛泽东学说这一概念,就能破解政治层面的难题。同时,人们之所以不研究“文革”而导致无法破解理论难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政治难题上,破解了政治难题,也就为破解理论难题开辟了道路。对“文革”的解释,国外较为流行的为权力说,将“文革”视作权力之争。这与事实不符。在1965到1966年时,毛泽东的地位或者说权力并未受到威胁,但他深深感到其(平等)主义受到威胁,便发动群众来捍卫其主义。如果是权力之争,1966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刘少奇的权力已经丧失,“文革”即会结束了。国内解释“文革”流行实学,说毛泽东一生倡导实事求是,到了晚年不讲究实事求是了。这是一种浅薄的见解,且有悖于常理,因为人多是愈老愈坚,伟人尤为如此,尚未发现有那个伟人到了晚年改变其思维定势的。以毛泽东学说立论,可对伟人的一生作出以一贯之的解释。毛泽东学说的核心思想为平等主义,他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平等社会,这也是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革命时期和解放初期,他领导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消灭地主和资本家阶级,实现了恩格斯所说的平等。紧接着要继续革命 ,消灭由社会分工所形成的不平等,矛头指向上层人,主要是官员和知识阶层,进入“文革”时期,这两类人被称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可见,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由平等主义派生出来的,是毛泽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革”的目标是反修防修,毛泽东所指的修正主义,包含有列宁所讲的伯思斯坦修正主义,但其内容更加广泛,对此他有个认识过程。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发现财产私有是不平等的起源。社会主义实现了财产公有,1964年毛泽东发现了权力私有问题,称权力所有者为当权派。权力私有化即通常所说的以权谋私,腐败变质,他认为这就是修正主义,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在当时的语境下也讲得通。毛泽东是位平等主义思想家,私有制是最大的不平等,要加以消除。马克思和列宁提出要通过革命消灭财产私有制,而在财产公有实现以后,毛泽东提出要继续革命,消灭权力私有,由此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同早年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都是毛泽东学说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出,继续革命理论更具有深远意义。

  

  二、澄清对继续革命理论的误读

  

  毛泽东在辞世前三个月(1976年6月13日),说自己一生中干了两件事:一是推翻三座大山,这件事持议论的人不多;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现在可以说,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有二:一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此持异议的人不多;二是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此也是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当前国人世人对继续革命理论大多持否定态度,其中以知识界为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认识的角度分析,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语境的变迁。语言是一种符号,标示实(人、物、事等)的名称和内容。语言形成于一定的环境(语境),当社会大变革时,语境大变,语言或迟或早会发生变化,这就会出现名实错位现象。有时名未变而实变了,如“百姓”这一名称,在春秋及其以前是指的贵族,而在战国及其以后是指的平民百姓。再如“小姐”这一名称,秦以前是指的青年女仆,从汉朝起,则是指福贵人家的女儿。有的实未变而名变了,最明显的是地名,如现今的河南淮阳县,夏商时称陈,周朝称陈国,秦朝称陈县,东汉称宛城,唐朝称淮阳郡,宋朝称陈州,1913年至今称淮阳县。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程,实和名变化都相当大。以前都一律称同志,现多称先生、小姐;以前称私营企业主为资本家,现称民营企业家;以前称革命干部,现称国家公务员。与本题有关的是对以权谋私官员的称谓,现在称之为贪官、腐败官员,这是从执政的视角来观察的。以前是从革命的视角观察,腐败官员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自然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在党内,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这一人群,同老修正主义伯恩斯坦一样,名曰马克思主义,实则反马克思主义,故又称之为现代修正主义。现在讲的共产党执政,以前称无产阶级专政。以前做什么工作都称为干革命,参加工作称参加革命,群众起来反对走资派当然是革命。毛泽东一生从事革命,革命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语境,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就要革资本主义的命,继续革命的对象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由此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语境是革命,从而提出了一些新的名称,主要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现代修正主义,但这一理论所指的实(人和事),就是贪官、以权谋私,这类人和事并不新,而是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成了新现象。因为在旧社会,财产归私有,在财产私有土壤上滋生出权力私有,这是个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财产公有,在财产公有土壤上是否会滋生出权力私有?这是个新问题,斯大林的回答是不会,毛泽东则认为会,而且权力私有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危险。面对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提出新理论,继续革命理论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贪官,以权谋私本是一种老现象,而产生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成了新问题,故继续革命理论用了一些新名,以指称这一新问题。现在执政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语境,在词语上与以前大不相同,官员腐败名曰贪官,再不提走资派。对贪官按刑法治罪,不提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继续革命理论的精神实质是反权力私有化,其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由于语境的变化,这一理论的词语称谓,人们颇感怪异,据此否定继续革命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是说理论脱离实际。继续革命理论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从这一点看的确脱离实际。但从之后的发展看,这一理论所揭示的权力私有化问题,不仅发生了,而且比当时的估计要严重得多,现在名贪官,以前名走资派,实则是同一人群,确实比以前多得多了。足以证明,继续革命理论并没有错,而是有先见之明。理论脱离实际,往往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也不能证明理论错了,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孔子周游列国讲的道理,处处受到冷遇和反对,其弟子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焉。”意为孔子讲的道理极其远大,天下人都目光短小,不能容纳。历史证明,孔子的道理是正确的,现在,国人世人大多否定继续革命理论,不能证明这一理论错了,或许是天下人的目光短小。第三,否定继续革命理论的最大根据,是说“文革”失败了。我们认为,实践上失败,并不能证明理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理论的视域只限于必然因素,而实践活动有诸多偶然因素掺杂进来,即使理论正确,也可能受到偶然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失败。中国有句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可解读为多种因素的组合。提出正确理论,属于谋事在人。实践成功,属于成事在天,即决定于多种因素。因此,正确的理论,不一定能成功,实践上的失败,并不能证明理论错了。更为重要的是,宏大理论要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2300年前孟子学说的命运可证明这一点。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当时各诸侯国连年征战,孟子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法家主张武力征服的霸道。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提出一套霸道说,秦始皇推行霸道,武力统一六国。经过大约100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成功了,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失败了。孟子辞世后,儒家衰落,韩非说:“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根据徐国(靠近楚国的一个小国)实施仁政而亡国,来证明孟子学说的失败。法家学说在秦国盛行了20年取得成功,但秦以霸道得天下,15年即灭亡,宣告法家学说的失败。又过了60年,汉武帝独尊儒求,在孟子去世150年后其学说又复兴了。毛泽东以平等主义为基础的继续革命理论,其历史命运同时代潮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在《经济学的千年论战》(载《理论学刊》2004年9期)一文中讲过,从1917年到1975年这段时期,全世界盛行平等主义,这是由革命推动的。从1975年到世纪末,世界盛行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借助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快了两极分化,财产私有化和权力私有化相结合,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不平等加剧,反不平等的斗争也加剧。20世纪上半叶,革命是反不平等的主要动力。到了世纪末,民主运动是反不平等的主要动力,并一直延续下来。现今自由主义在拉美和俄国遭受失败,在印度也受挫。平等主义靠民主运动的支撑又复兴起来。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是以平等主义为基础,其内核是反权力私有化,权力私有的代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腐败官员),当时的语境是一切活动都是革命,发动群众来反对腐败官员,顺理成章称之为大革命。1966年时,共产党执政已17年,执政语境开始显现,故毛泽东称“文化大革命”为“大民主”。

  

  从执政的视角观察,继续革命理论的本质就是共产党执政下的大民主理论,这一理论的正误不是靠某个权威说了算,而是靠历史实践的检验,经过30多年的实践检验,可以看出这一理论有合理的内核,毛泽东高瞻远瞩,具有极深的洞察力,确系20世纪的一位大思想家。第一,在毛泽东辞世15年(1991年)后,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就是苏共内部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对苏联剧变负直接责任。苏联剧变的原因,从长期看,是由于权力私有,不受群众监督,导致苏共脱离人民。从短期看,是由于苏联未经过“文革”洗礼,人民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缺乏警惕性。孟子去世150年后,历史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毛公去世才15年,其理论的正确性在苏联剧变中得到证明。第二,毛泽东时期,群众监督是防止官员腐败的一大法宝,由于彻底否定“文革”,将大民主理论也否定了。党政官员失去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也不得力,形成了一大片不受制约的权力机关,导致官员腐败丛生,权力私有化相当严重,腐败又是扩大贫富差距最重要因素,导致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权力私有和财产私有合流,官商勾结,当前的情况是:“腐败已到最后关头,再也不能等候。”中国近30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毛公理论的正确性。第三,毛公辞世30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群众运动高潮,各类群众组织(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蓬勃兴起,无权者组织起来监督制约有权者,每逢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政府首脑开大会,总有群众组织起来反对抗争,大有“全世界无权者联合起来”之势,这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的大民主理论顺应世界潮流,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深化对继续革命理论的认识

  

  苏联和中国的实践,都证明了继续革命理论的正确性,真讲实事求是,真讲实践标准,应当承认这一点。除了实践检验以外,还需要从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层次来分析。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是一种财产公有,而财产是一种有形资源,通过政府法令,较容易解决公有问题。而权力是一种无形资源,要实现权力公有,就是执政者用权为公,而不是以权谋私,成为一大难题。历史经验证明,财产私有是自发产生的,共产党执政初期,官员的绝大部分是用权为公,执政时间一长,特别是和平时期,会自发的产生权力私有,如同历史上自发的产生财产私有一样。权力私有与财产私有只差一步,掌握权力的人很容易控制财产,原始公有制社会解体后,掌握权力的部落酋长,成了财产拥有者。现代最有力的证明是,今天俄罗斯的大富翁,都是苏联时期和现今俄罗斯的官员。权力公有私有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存亡问题。毛泽东最早发现,称权力所有者为当权派,权力私有者(腐败官员)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马克思发现了私有制社会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对抗,毛泽东发现了公有制社会有权者与无权者的分立,这就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根本问题,以前列宁斯大林讲的无产阶级民主,现在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民主,都未触及到这一根本问题。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提出大民主理论,确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也是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创见,具有划时代意义。

  

  如何解决当权派问题,就是如何监督权力的问题。西方国家通行多党制,由在野党监督执政党,这对于制止当权者腐败,确有作用。苏共执政73年,未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一搞多党制,导致苏联剧变。中共执政从来没有反对党监督,这是客观事实。我在《两类政治文明传统: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2005年1期)一文中,论证了多党制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破坏作用。我在《论新社会主义观》(载《探索》2005年5期)一文中,论证了多党制无法保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化为泡影。苏共执政74年,证明有了反对党,会导致共产党垮台;中共执政58年,证明没有反对党,会导致共产党腐败。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一盘死棋,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就在于此。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东欧国家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起,中国开启了更加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但直到今天为止,政治体制改革尚无法破题,不知路在何方。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位改革思想家,他高瞻远瞩,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摆脱这一困局指明了道路,那就是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执政党,监督有权者,防止权力私有,制止官员腐败,继续革命理论是毛泽东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后的第二个理论成果。群众是相对于领导而言,二者就是民与官、无权者与有权者。古往今来,都是靠执法者、议会、反对党来监督权力机关,这都是有权者监督有权者,难免受到官官相护的局限。媒体监督有一定作用,但媒体一同某些利益集团结合一起,监督就失去了公正性。毛泽东的大民主理论,是由无权者监督有权者。马克思称无产者最大公无私,革命最彻底,毛泽东发现,无权者最大公无私,监督最彻底。列宁称十月革命的意义是“道路已经指明,航线已经开辟”。革命是个短期突击行为,易于开辟航线。执政是个长期历史任务,如何解决政治体制问题,将大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还需进行艰苦的探索,毛泽东的大民主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而言,可说是道路已经指明,航线有待开辟。

  

  近现代民主是一种间歇式民主,只是在几年一度的选举中,民众才有条件实行自身的选择监督权和表达自身的宿求,在平时由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行使。这样的民主范围小,故称之为小民主。毛泽东所倡导的民主,是广大群众直接监督权力机关,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民主范围广,故称之为大民主。在以往,大民主缺乏实现的条件,现在借助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就有了可能性。在20世纪,世界上号称最民主的国家,民众只是在政治领域生活在民主制中,而在经济领域却生活在独裁制中,一切企业部门所实行的都是独裁制,由董事长、经理、厂长一人独裁专制,过去苏联称之为“一长制”,由于人们习以为常,不觉得生活在专制体制中。在21世纪,民众迫切要求扩大民主范围,冲破一切部门的独裁制,故大民主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是完全必要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大民主理论,这一理论符合社会(民主)发展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是正确的理论。先有小乘佛教,后有大乘佛教,有小民主理论就会有大民主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称谓已习惯了,现在称之为大民主理论,似乎有些怪异,而在思想史上却是常事。如孔子的思想理论,当时称作孔丘之学或仲尼之道,孟子、墨子、庄子都这样讲。《韩非子显学》一书,首次提出孔子创立了儒学,这时孔子已辞世250年了。另外一个例子是理学称谓的变化。南宋朱子从未讲过他创立了什么学,当时人们称他讲的一套学问为道学,反对者称为“伪道学”。在朱子辞世30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朱子这套学问应称为理学或程朱理学,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毛泽东生前未讲过他创立了什么学问,在“文革”时期,按当时语境,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现毛公已辞世30年,我们正本清源,发现这一理论的真谛是阐述大民主,应正名为大民主理论。

  

  总结本文观点,毛泽东晚年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要回答共产党执政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这也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当前国人世人对这一理论有严重的误解,本文以毛泽东学说为立论根据,正本清源,进行准确定位和正名,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误解。

标签:理论   毛泽东   这一   思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