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触动美国铁三角:凯雷资本基金可能倒闭
图为凯雷集团在纽约的总部大楼 资料图
本记者 朱周良
又有一家有相当规模的公司将成为信贷危机的牺牲品。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巨头凯雷集团旗下的凯雷资本基金昨日宣布,其与债权人的近一个星期的协商已经破裂,预计后者将“很快”清算凯雷资本的所有余下资产,此举可能使得该公司实质性倒闭。昨天欧洲股市,凯雷资本的股价一度暴跌70%以上,至80美分左右。
凯雷资本面临倒闭的消息,再次勾起了投资人对信贷危机的担忧,市场担心可能会有更多类似机构陷入财务困境。受此影响,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再次遭到抛售,美元汇价也进一步跌至谷底,避险资金纷纷涌入国债等相对安全的领域。
公司很快面临全面清算
“尽管公司已与债权人进行了细致的商谈,但双方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债务安排协议。”凯雷资本的声明说。声明透露,截至本月12日,凯雷资本共拖欠了166亿美元的债务。公司预计,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债务拖欠的情况发生。
分析人士认为,在债权人全面清算资产后,凯雷资本很可能就此倒闭。目前,该公司仍拥有价值约217亿美元的房贷抵押证券资产。
去年7月份上市的凯雷资本曾向花旗、德意志银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斥资220亿美元买进美国两大政府赞助房贷机构发行的AAA级房贷抵押证券。但随着这些最安全债券的价值也开始大幅缩水,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大约一周前,凯雷资本曝出拖欠保证金并收到债权人发出的违约通知,一些债权银行要求强行清算凯雷资本用作抵押的资产。尽管凯雷资本一再向这些银行请求宽限,但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大“债主”仍从上周三开始启动了抵押资产强制清算程序。
凯雷资本的盈利来自于投资与融资的利差。不过,和许多对冲基金一样,凯雷资本的麻烦就在于贷款太多。该公司自身管理的客户资产仅为6.70亿美元,但通过杠杆融资,其资产总规模达到了217亿美元。截至上周,该公司的杠杆比率高达32倍,被分析师称作是“天文数字”。
或出现更多类似个案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债券缩水拖累,在凯雷之前,还有多只基金出现拖欠保证金甚至被迫关闭的情况。市场人士担心,凯雷资本的倒闭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可能还有更多类似的基金或是机构因为次贷危机而陷入财务困境,进而演变为更广泛的危机。
过去一个月来,随着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收紧信贷,已有至少十家对冲基金传出倒闭、被迫甩卖资产或是寻求新资金注入的消息。对冲基金行业规模巨大,资产总规模估计在2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这一领域发生严重危机,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早在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的危机就一度迫使美国当局出面救援。
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刚刚因为美联储再度救市而松了一口气的投资人重新对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作出评估。市场纷纷抛售股票等风险资产,而与美国经济前景直接相关的美元也再次遭到大举抛售。
昨天的亚太市场,各大股市跌声一片,日经指数大跌3.3%,不仅回吐了前一天美联储救市带来的涨幅,更是跌至两年半以来低点。欧洲三大股市昨天开盘后也一路下挫,至中盘,巴黎股市和法兰克福股市跌幅都超过2%。
昨天开盘,美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1%。
而在汇市,美元遭到大举抛售。欧元对美元昨天在欧洲盘最高冲至1.5621,再创历史新高。美元对日元则一度跌破100整数关,为1995年11月以来低点。
不过,相对安全的国债则再次成为“避风港”。美国10年期国债昨天大幅上涨,收益率则跌至七周低点。黄金价格也大涨1%以上。
凯雷资本紧急公告定局破产2008年03月14日 21世纪经济道32倍杠杆撬动166亿美元违约债务
本记者 于晓娜
“总而言之,情形越来越显而易见了,债权人愿意为本公司债务提供融资的基本立场已经完全改变,要成功得到再融资已经是毫无可能。”美国东部时间3月12日,凯雷资本公司(Carlyle Capital Corporation, 代码“CCC”,下称“凯雷资本”)突然发出公告称。
这意味着,凯雷资本被清盘的命运再无悬念。
该消息令凯雷资本脆弱不堪的股价再度单日暴跌20%,最终以2.8美元收盘,较去年上市时的19美元,已经跌去85%以上!
最后一根稻草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3月12日出现,毁灭性的打击却始自3月6日。当日,凯雷资本股价一日暴跌超过58%,从此前一日的收盘价12美元,直打到5美元收盘,跌幅空前。此后,凯雷资本开始停牌,直至3月11日开盘后三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77%!
12日,凯雷资本公布了令其所有投资者痛不欲生的一则声明。
在这则声明的开头,凯雷资本表示,尽管该公司坚持不懈地与债权人进行沟通,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我们预计,公司的债权人将会迅速地接管公司旗下的所有剩余资产。”凯雷资本表示。
目前,凯雷资本旗下持有的投资组合中,只剩下了唯一一项资产,即美国政府部门房利美和房贷美发行的AAA级住宅按揭支持证券(RMBS)。
由于次按引发的信贷紧缩和估值缩水,凯雷资本使用的高达32倍的杠杆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在过去的7个工作日当中,凯雷资本收到了超过4亿美元的保证金追加要求。而由于其已无法支付这些保证金追加额度,其债权人已经开始处置这些债权了。
到美国东部时间3月12日为止,凯雷资本违约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166亿美元,而预计剩余的债务也将快速走向违约的境地。
凯雷资本称,当日晚些时候,部分该公司的债权人采用的定价服务显示,由于RMBS债权估值的再度缩水,将使凯雷资本面临更加巨大的保证金追加要求。
该定价告称,凯雷资本美国东部时间3月13日单日面临的保证金追加要求将高达9750万美元。
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凯雷资本与其债权人的谈判就此破裂。
凯雷集团紧急划清界限
凯雷资本陷入泥沼之后,美国东部时间3月11日,凯雷集团发出声明,欲“撇清”与凯雷资本的关系。
该声明指出,最近凯雷集团经常收到有关该集团与陷入麻烦的凯雷资本之间关系的质询。
凯雷公告称,凯雷资本大部分具有投票权的董事都独立于凯雷集团之外的。尽管凯雷集团内部的一些“个人”总共持有凯雷资本约15%的股权,但凯雷集团并没有购买任何凯雷资本的证券。
“凯雷集团和凯雷资本是两家独立的法人和经营实体,只是按照协议,凯雷集团担任了凯雷资本的投资顾问。”该声明表示。但事实上,2006年成立于格恩西岛的凯雷资本,显然与全球私募公司凯雷集团渊源极深。
仅以董事会为例,凯雷资本的投资委员会主席就是凯雷集团的联合发起人威廉姆·康威(William E. Conway),他目前仍是凯雷集团的执行董事;此外,凯雷资本的董事会主席詹姆斯·汉斯(James H. Hance)则是凯雷集团的高级顾问,以前曾担任过美国银行的副董事长。
凯雷资本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高级别的AAA级美国政府机构发行的按揭和信贷产品。去年5月份,凯雷资本宣布计划上市。
当时,CEO约翰·斯图姆博(John C.Stomber)宣称,凯雷资本持有的投资级别的资产将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颇具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回。并且,凯雷集团的架构和行业经验,将是凯雷资本极具竞争力的优势。
按照凯雷资本上市之前的公告,其明确宣称自己是凯雷集团的附属公司。
凯雷集团表示,自从去年8月份信贷市场陷入困境之后,凯雷集团就一直尽力支持凯雷资本的流动性问题,包括1.5亿美元的信用贷款。
据凯雷披露,这部分贷款是由凯雷集团的一般合伙人提供的,而没有一分钱是来自于凯雷集团内部的投资者,或者是该集团内部的59只投资基金;不仅如此,凯雷集团其他的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也都没有在凯雷资本进行投资。
“我们相信凯雷资本面对的挑战不会对凯雷集团旗下的任何其它基金或投资公司带来重大影响。”凯雷集团表示。
厄运之链
自从去年8月份,也就是凯雷资本上市之后的一个月,凯雷资本就不断受到投资者的质疑,为此,斯图姆博不得不以CEO的名义向其股东发信解释。
斯图姆博在给股东的信中表示,凯雷资本的投资模型设计是以1998年10月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倒闭时期的市场环境为基准的。
“但实际上,我们认为最近市场的恶化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1998年的风暴。”斯图姆博说,与1998年不同的是,这次甚至连由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AAA级别的按揭支持证券都难逃厄运,深受市场打击,结果是由此担保的回购融资协议也变得不再稳定。
斯图姆博表示,凯雷资本自从那时开始就面临着两大严峻危机。其一就是持有的AAA级别的RMBS公允价值将面临缩水,其二是,公司将持续面临来自债权人的保证金追加要求。
由于债权组合不断缩水,凯雷资本的债券人要不断索取保证金,以保证其债务不能超过所持债权的公允价值。不仅如此,自从当时开始,部分债权人就已经缩减了向凯雷资本的借款规模,从以前公允价值的98%下调到了97%。
结果就造成凯雷资本的流动性准备无法满足这些保证金追加要求。
根据凯雷资本2月底公布的财务告,截至2008年2月27日,该公司的投资组合总值高达217亿美元,全部都是AAA级别的由房利美和房贷美发行的可变利率RMBS。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组合,带来的却只是2007年全年调整后的仅仅3400万美元的净利润!
根据凯雷资本财务资料,截至2007年12月31日,凯雷资本的流动性准备金为6720万美元,主要是现金、现金等价物、无障碍AAA级RMBS和凯雷集团提供的可用已承诺借款。
截至到2008年2月27日,凯雷资本的可用信用融资总额仅有8000万美元。加上凯雷集团决定追加的5000万美元额外融资,其流动性准备才提高到了1.3亿美元。
随着市场的恶化,到了美国东部时间3月5日,凯雷资本突然公告称,公司收到保证金追加要求,总额高达6000万美元,凯雷资本最终用此前剩余的流动性准备应付过关。
不幸的是,在3月5日这一天,总共13家回购融资借款人当中,又有7家发出了新的额外保证金追加要求,总额又是3700万美元。经过努力,凯雷资本应付了其中3家的保证金追加要求,而无力应对剩余的4家,由此,凯雷资本首次接到了1份违约通知,不难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天,此类通知将如雪片般飞来。
凯雷风暴席卷全球股市 新一轮危机酝酿中
2008年03月14日 08:56 星岛环球网
美联储出手救市给股市带来的利好刺激再度“昙花一现”。受到凯雷集团旗下基金面临破产等利空消息打击,亚太及欧洲股市昨天全线跳水,不仅悉数回吐了前两天的涨幅,更是跌至更深谷底。
分析师指出,凯雷集团旗下的凯雷资本基金昨天发布破产预警是股市再度跳水的直接“导火索”。这家管理着逾两百亿美元资产的基金昨天宣布,与债权人的协商已经破裂,公司随时可能面临全面清盘。市场担心,随着次贷危机的延续,类似的个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
据悉,凯雷集团的管理人士持有该基金15%的权益,这只基金的垮台对于凯雷集团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此前,因为无法补交银行追缴的保证金,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本周二恢复交易后,股价一路下挫。自清盘消息传出后,凯雷资本的股价已经蒸发了93%。
凯雷集团曾向几家全球银行业的巨头提出,希望暂缓追加保证金和清算抵押贷款资产等相关事宜。但由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牵头的这几家贷款银行回绝了凯雷的请求。自上周三起,凯雷开始出售该基金的217亿美元被作为其大量借款质押品的抵押贷款证券。到本周一,交易商已售出其中的57亿美元资产。
有知情人士透露,出售凯雷公司质押证券的交易商包括美林公司和贝尔斯登等。但花旗集团等其他一些交易商没有出售相关资产,他们仍期待以更友善的方式解决该基金面临的危机。
凯雷资本的负面消息反映了当前对冲基金的困境,也引起市场对信贷危机重燃的担忧。
由于银行开始要求其投资的基金针对未偿贷款提高担保品,迫使对冲基金产业面临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倒闭随时有可能发生。
自今年2月中旬起来,至少有6只、规模总计超过54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被迫清盘或出售持有的资产组合。日前,花旗集团宣布将注资十亿美元,以拯救旗下六只遭受市政债券市场动荡冲击的内部对冲基金,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早前已经宣布倒闭。
此外,股市近期大起大落也因为,美联储救市的利好效应被消化殆尽,投资人重新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放缓和油价创新高等负面因素。
昨天收盘,日经指数大跌3.3%,.44点,为两年半以来的最低点。前两天,该指数曾连续两天涨幅超过1%。此外,韩国股市也下挫2.6%,中国台北股市跌2.7%,新加坡股市跌3.4%,澳大利亚股市跌幅也超过2%。
中国香港股市昨天大跌1121点,恒指收点,跌幅高达4.79%,将过去三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尽数回吐,并创下七周来最低点。国企指数跌势更惨,恒生国企指数收跌6.08%,点。
欧洲三大股市昨天开盘后也一路下挫。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收盘跌1.4%,至307.3点。英国伦敦富时100指数跌1.5%,至5692.4点。法国CAC-40指数跌1.4%,至4630.2点。德国DAX 30指数跌1.5%,至6500.6点。
个股中,金融股跌幅居前。英国第二大房贷银行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及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股价均大幅下挫。而美元贬值则令丰田汽车等亚洲出口股抛压沉重,昨天,美元对日元一度跌破100整数关,为12年以来最低点。
解读凯雷资本游戏
2007年05月09日《新财经》“如果你把有钱人和有权人聚到一起,有权人能得到钱,有钱人能得到权。”凯雷资本的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因一语道破玄机
文 本刊记者 彭化英
的确,凯雷资本这个强势的利益集团以权生钱,参与资本角逐,其游戏手段之高超让其在中国市场一路畅行
最近,有媒体披露,凯雷集团将有可能入股山东海化集团。而后者目前是世界纯碱行业的老大。面对《新财经》记者的询问,山东海化集团称,的确在跟一些战略投资者接触。凯雷方面却拒绝向记者透露任何消息。其实,记者料到会吃闭门羹,因为以往并购案例中,并购双方都习惯性地保持缄默。也许被并购者是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考虑,但凯雷的沉默更多的是故意而为。
中国:世界并购资本的首选地
无风不起浪。只要凯雷一刮并购风,便会引来无数关注。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将有一个中国龙头企业“被捕”了。
凯雷投资集团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华盛顿,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基金公司之一。旗下管理的投资达310亿美元。凯雷投资集团的4支亚洲基金资金规模达19亿美元。
山东海化集团具有原材料优势,不仅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规模也属化工行业领头地位,纯碱、硝酸钠、亚硝酸钠的产能更居世界第一。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山东海化()在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的31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分别居于第二、第二、第四和第七位。
当前中国外资并购的特殊环境令并购双方尤其是凯雷不得不选择沉默,更何况山东海化集团在中国化工行业具有特殊战略地位。
然而,凯雷是喜欢刮风的。与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高盛相比,低调的凯雷出手相当凶猛,由此创造了全球超过30%的平均年投资收益,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的后续能力将很大程度上于在中国市场的并购,而凯雷在中国的并购行动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并购徐工一事上,凯雷步步妥协,降低持股数。对此,有国内某创新类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其实,退一步对凯雷不会有什么影响,就算最后不能如愿,凯雷仍然有很多选择,中国并不缺乏好的企业可以并购。”
采访中,某业内人士认为,“在外资看来,中国就像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已经被开发过了。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但中国政局稳定,无论从软硬件环境来看,中国都将会成为国际资本猎食的首选地。”
关系网控制游戏规则
能够轻而易举地驾驭在中国市场的并购,凯雷依靠的是其资本背后的那张关系网。
都说在中国想做成事情必须先打通关系,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深谙关系营销。其实,真正懂关系营销的是美国人。在美国,贿赂是最低级的玩法,高级玩法是把合适的人拉进来,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由利益共同体编织出来的网,其可利用的资源往往无可限量。在这个游戏中,凯雷可以胜出,其最绝之处在于,幕后股东都是在全球游戏中规则的制定者,由此共同体编织出的资源网难以复制。
1989年,年轻的凯雷成为美国第十一大军火商。其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被凯雷聘为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被凯雷聘请为欧洲公司主席。随后,菲律宾前总统、美国前国务卿、泰国前总理、德意志银行前行长,以及IBM、雀巢、波音、宝马、东芝等世界最大企业的董事长、总裁,这些人在凯雷各得头衔。
在凯雷并购徐工一案中,凯雷原打算为徐工引进一系列新项目,包括发动机、载重汽车、卡车底盘加工出口等项目。其中,卡车底盘项目将与GVW公司合作,而这个GVW公司就是凯雷投资控股的公司。不难看出,凯雷是在以旗下自有资源为基础,寻找合适的全球配置,再将资源整合。一旦整合完成,再卖给第三方的时候,价格将由凯雷说了算。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称,中国过去两年的市场开放陷入了停滞,若继续无视美国在市场开放方面的呼吁,可能会付出代价。他认为中国需要100家凯雷收购100家徐工。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傲慢也是凯雷的傲慢,凯雷受关注,也是其背后强大的利益体在受关注。既然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就决定了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
凯雷的成功法则
美国当仁不让地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发源地,美国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模式。曾经有位外资银行驻中国代表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欧美的并购基金看不起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谋求控股权只是想让中国的管理思维靠边站。”
其实,中国企业很大程度上落后在游戏玩法,特别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游戏玩法。比如杠杆收购、对赌协议。但将这些游戏规则拿到中国来玩就变味了,类似凯雷这样的外资机构会成为最终胜利者,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家根本没有玩过,更不要说挑战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赌协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流行。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证券市场。凯雷只是将在美国玩剩下的东西再拿到中国来,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对于他们来讲,进入中国的唯一壁垒是政府的限制政策,当一个游戏玩到一定水平后,其实就是在赌博。”
当凯雷裹挟着其成熟资本市场的玩法来到中国时,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初尝禁果的阵痛。这再次显示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还体现了一种心理差距,成熟市场参与者已经先入为主,成了新兴市场新玩法的创立者、推广者,后来者很容易沦为随从。
谁都不会愿意在“生物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弱肉强食的商业社会中,弱者很难有机会选择,最后不得不遭到淘汰。只有热闹的经济才是有希望的。并购的活跃度也反映着一国经济的活跃度。只有更多的人参与游戏,整个资本市场才会更热闹,游戏规则才会更成熟、透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应该适时接受教训。
名词解释
杠杆收购
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活动。当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入资本的平均成本时,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收益都会增加。这其实是一种混合融资形式。
对赌协议
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对赌协议是期权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人利益,但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没有被经常采用。在国际上,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
凯雷在中国重要投资收购事件
2000年11月,投资携程旅行网
2001年5月,投资太平洋百货公司
2005年7月,投资聚众传媒(2000万美元)
2005年8月,与SAIF一起投资顺驰(4500万美元;22.5%股权)
2005年10月,拟投资并购徐工机械(3.75亿美元,85%的股权)
2005年12月,注资太平洋人寿保险(33亿元人民币,24.975%股份)
2007年1月,以1000万美元入主宏华石油
2007年3月,以1亿美元收购诚德钢管49%股份
《新财经》
凯雷相关:
美国铁三角一例:透视凯雷集团的秘密世界
新书推介:《铁三角:透视凯雷集团的秘密世界》
铁三角:凯雷集团概况
凯雷在中国信马由缰纵横驰骋
凯雷王朝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