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结晶牛胰岛素为何未获诺贝尔奖--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二

2025-02-28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结晶牛胰岛素为何未获诺贝尔奖——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二

  

  【前言:袁腾飞视频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正义人士均斥之为谎言谬论,而右翼精英则拼命替其辩护。除所谓“言论自由”外,他们最根本的理由,就是指袁腾飞所言皆为“真话”、“事实”。对此,年长者大多有辨别能力,但80、90后却往往陷于迷惑之中,难明是非,这从网上一些年轻人的发言能够看出,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所以,特编写这一《袁腾飞“真话”剖析系列》,对袁言论中涉及的若干历史事实,作简要的澄清,看看究竟是“真话”,还是居心叵测的谎言。至于他那些恶意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党和社会主义、攻击中华民族的没有任何“事实”的污言秽语,众多网友已作了有力的驳斥和批判,就不多加置评了。谨以此奉献给80、90后的青年朋友们!】

  

  
袁腾飞“真话”之二:

  

  “这个结晶牛胰岛素,是咱们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咱们发来邀请函,让咱们往上,你有几个人能够获奖啊,应该有几个啊,几个啊。单项奖,至多三个,我们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上去了。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主义,没有工人给你扫地,做饭,刷厕所,你臭知识分子你结晶什么牛啊你,结晶耗子去吧,就上去了。那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吗?瑞典国王跟扫地的刷厕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对吧!那咱这事就吹了。”

  

  
历史事实与真相: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研究一直被喻为破解生命之谜的关节点,胰岛素是蛋白质的一种。它的人工合成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那么,为什么我国科学家的这一成果,当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呢?是不是像袁腾飞所说的,是因为上的获奖人数太多呢?不,这完全是袁腾飞的蓄意造谣!

  

  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办公室副主任、生物学部副主任的薛攀皋研究员,在2005年9月16日的《科学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历史真相》的文章,以亲身经历澄清了这一问题,其中明确说到(

  

  “1978年9月,杨振宁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在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副书记李昌的同意后,钱三强便开始运作,向杨振宁发去电和信函。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接下来的难题是按诺贝尔奖的有关规定,从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众多科学家中推选出代表,作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3个不同单位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晶,仅最后一两年直接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就有30余人,其中:生物化学研究所20余人,负责胰岛素A、B链的拆合和B链(30肽)的人工合成;北京大学化学系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各六七人,共同负责A链(21肽)的人工合成。

  

  “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钱三强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与会的有3个单位参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30人,以及通过协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委员17人,他们是童第周(主任委员)、周培源、于光远、严济兹、华罗庚、钱三强、杨石先、黄家驷、贝时璋、张龙翔、王应睐、汪猷、冯德培、梁植权、柳大纲、邢其毅、过兴先。评选委员会的任务是对会议最后推出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1970年调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

  

  “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较多,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据此,我国以一名代表申请为宜。北京大学和有机化学研究所认为,如出一名代表,理应由生物化学研究所选出。生物化学研究所则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也有一定学术水平。最后,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

  

  “会后,钱三强主持起草亦代表中国科学院,签发了1978年12月25日呈国务院的《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的请示告》。《告》在汇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的情况,推荐钮经义一人为代表的原因和过程后写道:‘我们建议,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拟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一周后,请示告获得批准。按要求所需的各种推荐材料,由钱三强具函,以最快速度寄给杨振宁以及也受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推荐候选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浩。与此同时,王应睐也作了推荐。

  

  “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集体的代表钮经义,被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度候选人的过程和事实就是如此。

  

  “最后,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我国钮经义未能获选,自然令人惋惜。1982年,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后话。”

  

  事实非常清楚,当时我国是“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哪来的所谓“我们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上去了”?!

  

  袁腾飞的这种胡说八道,难道就是右翼精英们所谓的“真话”?这样的“真话”,不就是对当年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广大科技工的恶意污蔑与诽谤吗?袁腾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本不能理解我国优秀科学家们的集体主义崇高精神,他的这番谎言只能充分暴露他个人主义的渺小灵魂!特别是他最后那句“瑞典国王跟扫地的刷厕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更是对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不可容忍的极大侮辱!

  

  至于结晶牛胰岛素为何未获诺贝尔奖,当时参与这一课题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组组长张滂教授,几年前在接受《新京》记者采访时,就这个问题专门作了说明(

  

  新京:现在,对于人工合成胰岛素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有许多种猜测,因为1958年,英国化学家桑格就因测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张滂: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也没有其他国家因为合成胰岛素而获奖。因为诺贝尔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完全创新的成果。1958年,英国化学家桑格获奖的原因是他的发现完全是新的,前无古人。但为什么胰岛素这么一个复杂的东西合成了没有获诺贝尔奖,因为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所以就无缘诺贝尔奖了。中国想得也得不到。需要完全创新的成果才行。因为每个国家的研究方法都是应用多肽合成的方法,没有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必须是完全创新的成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