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本主义返魂有术?

2025-02-28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资本主义返魂有术?

  

  朱进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稿于2008/10/27
刊载于《独立新闻在线》的《左言起行》专栏

全球资本主义继粮食危机后,近来更被所谓的“金融海啸”所袭击,顿时一片风声鹤唳。过去三十年来信奉自由市场为唯一真神的资本主义心脏—美国,也不得不背弃新自由主义的信条,以令人目眩的金额高调介入拯救市场。早在1970年代被抛弃的凯恩斯主义,忽然间似乎“死灰复燃”,连被认为是“新凯恩斯主义”代表的经济学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也因“时势造英雄”而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年为新自由主义布道的“牧师”密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和他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可以随时被丢进历史大垃圾桶了。原来世界就是那么现实的。

当各国政府纷纷出手砸下巨款拯救资本市场时,获得拯救的不过是那些在金融衍生市场—资本主义大赌场上豪赌输钱的金融大鳄。金融大鳄可以拍拍屁股去过他们奢华的“退休生活”,而他们赌博性投资失败所造成的亏损,以“国有化”的方式转嫁到普罗民众身上去。

在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后,各个国家为资本集团效劳的政府,企图回到凯恩斯主义的模式,去解决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以期让资本财团可以摆脱“周期性”的危机,并向另一个“繁荣时期”迈进。资本主义在当前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刻,会找到返魂之术?

不过,近期的世界金融市场的极端“不寻常”景象,不禁让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制度以及其前景。近来的金融海啸,到底只是一般的经济周期,还是更深刻的整个资本主义衰败的波动?看来曾被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教父保罗.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 称作“科学虚构”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理论,将会再度引起众人的兴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长波理论

自诞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也不是呈直线的,它不会持续、稳定地向前运动。因此经济成长期和停滞期交替出现,节奏不一,但有迹可寻。除了人们认识较为广泛的所谓商业周期的短期波动(过去约每十年出现一次,今天每四、五年就一次),资本主义经济还有更长期的波动,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历山大.帕武斯(Alexandra Parvus)和范.格德伦 (J. Van Gelderen) 开始讨论长波时并不受学界重视,因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扩张期的“繁荣景象”。但是,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衰退时,长波理论开始得到重视。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v)首先提出丰富的经验资料,并且系统地证实长波存在,区辨出持续五、六十年的长期波动,包括扩张期和衰退期,通常被称作康德拉季耶夫长波。

在长波的扩张期和衰退期,商业周期仍然存在,只是景气期和萧条期的长短以及幅度有别。在长波扩张期中,经济景气的时间比较长,幅度较为明显,萧条期比较短,不甚严重;而在长波衰退期时,情况却相反,景气期大大缩短而危机也愈来愈严重。

历史上出现过四次的资本主义经济长波:

第一次长波
扩张期1789-1816
衰退期1816-1848

第二次长波
扩张期1848-1873
衰退期1873-1896

第三次长波
扩张期1896-1913
衰退期1913-1945

第四次长波
扩张期1940/45-1967/73
衰退期1968/72 - ?

关于长波的理论,也有各门各派,除了上述的学者,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杜普列兹(Leon H. Dupriez)、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等人都研究过长波这个问题。二战后当欧美资本主义进入繁荣时期而长波理论研究被人“遗忘”的时候,比利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埃内斯特.曼德尔(Ernest Mandel)是绝无仅有研究长波理论的学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曼德尔的长波论:衰退后进入繁荣并不是必然的

曼德尔在1964年便预测,二战后的长扩张期将在1960年代末或1970年代初结束,并进入新的衰退期。1973年石油危机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长衰退期,连美国中央情局也开始对长波感到兴趣。而1973年后的长衰退期,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终结,新自由主义的“抬头”,还被主流媒体不断渲染为“全球化”的年代。“全球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另一个衰退长波的代名词,这个衰退并没有因苏联东欧剧变“历史的终结”而结束,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更是愈演愈烈。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跟其它流派的长波论有着很大的分歧。沿袭了托洛茨基关于长波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不同于其它长波理论,是属于“非决定论”的,也就是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保证衰退长波将必然地让路给新的扩张长波。曼德尔也主张从资本累积的速度和利润率的变化,去研究长波现象。

俄国革命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康德拉季耶夫和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就围绕在长波的课题上,进行过辩论。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论,以资本投资为核心:经济繁荣时,会产生资本财的过度投资,导致了衰退期,多余资本在衰退中冲销;而衰退期因资本贬值累积起来的积蓄,被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导致新的扩张期。托洛茨基则不认同此说法,因为长波和短期的经济周期不同,而他认为:长波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产物,而一个长衰退期并不会自动地、内生地导致一个新的扩张期。要进入新的扩张期必须要有外生因素,使长期的条件变成有利于资本累积。

因此,曼德尔指出,资本主义由扩张长波到衰退长波,是资本主义经济运作规律的结果,也就是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尽管从扩张长波到衰退长波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内生”的结果,但是从衰退长波进入扩张长波,却不会因为资本主义的内在动力而自动开始。

非经济因素—“系统震撼”,是新的扩张长波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曼德尔长波理论有别于其它长波理论之处。所谓的非经济因素,包括帝国主义为攫取新领土而发动侵略战争,发现新的天然资源,或爆发重大的事件如革命、反革命等。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四个资本主义扩张长波是如何发生:
1.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美地区的形成,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次扩张长波。
2.1848年的欧洲革命和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突然扩大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平均利润率突然高涨,扩大了欧美国家工业化范围,引起工业革命,让资本周转率上升。
3.1890年代的扩张长波,是因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与占领海外殖民地所导致。殖民主义的盛行,一方面为过剩资本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也通过殖民地供应价格相对降低的原料。由于对资本有利形势的出现,产生了新的技术革命,那就是电力的发明,让平均利润率长期处于高水平。
4.1940年代的转折,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所造成的结果。1930年代至1940年代,法西斯主义横行、斯大林主义对革命的背叛、世界大战爆发、冷战掀开序幕、麦卡锡主义的出台,导致国际工人阶级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挫败,大大增加了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

显而易见,以上四个扩张长波并不是衰退长波走到极点而自动产生的,而是出现巨大震撼力的历史性事件所造成。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衰退长波并处于深重危机而造成的毁灭性结果。二战之后,欧美资本主义出现了扩张长波的繁荣情景。二战过后出现的扩张长波,是靠国家干预及通货膨胀不断的情况下维持。凯恩斯主义是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旗舰”。

凯恩斯主义经济于1970年代因石油危机而让战后繁荣时期宣告结束后,开始被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所离弃,取而代之的是新自由主义—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贸易自由化、取消市场管制,以及大规模的私有化,让资本财团得以生存下来,但是却无法制止平均利润率的下跌,也就是衰退长波的蔓延。资本财团为了在长衰退期中挣扎求存,靠着加大压榨劳动人民的幅度,来维持其利润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穷国家,基层人民的权益日趋被腐蚀而生活素质也骤降,贫富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随着实际工资的下跌,以及失业浪潮的冲击,为资本财团卖命卖力的各国政府,继续使用债务去刺激经济。二战后信用制度的膨胀,加速了资本的流通,为战后繁荣起着刺激的作用。但是建立在债务上的繁荣,是极其脆弱的。但是战后繁荣结束后,各国政府仍然对债务“爱不释手”,达到难以自拔的程度,迷信债务仍有刺激经济的一线希望。到了1980年,全球的债务已经相等于全球的生产总值,而现在的债务已经飙涨至生产总值的3.5倍。

过去三十年来,资本主义第四次衰退长波中的全球“经济成长”数字背后,所支撑的是庞大的债务,这是一种随时爆破的泡沫经济。单是美国的家庭债务,就已经高达12兆美元,平均每人必须用收入的14%去还债。美国房产泡沫于去年的爆破,就是因为累计太多的债务所造成。

资本主义的遐想:黑夜的尽头就是黎明?

如果是“周期”,就意味着会循环。但是长波,却不是周期。长波不像短期的周期,它并非受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支配而自动启始。如果还有人迷信当前资本主义危机的“黑夜尽头就是黎明”,那么就还是不了解资本主义体制本身的问题,就像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对金融海啸的发生摸不着头脑一样。

资本主义在“黑夜的尽头”,会出现新的扩张长波吗?尽管可能性低,但是还是有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在过去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长波出现,都是人类必须付出沉重代价的结果。这些代价包括了工人生活的恶化、民主自由空间的收缩、战争、武力侵略等。

如果今天的资本主义要“回到”扩张长波,就需要刺激平均利润率上升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大规模失业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度减少、工人自信的下降、工人组织受到打击;资本大规模贬值,效率较低的企业受淘汰;部分落后地区和国家的急速工业化;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更大程度的融合,也就是中国工农群众进一步遭遇更大幅度的压榨和剥削。显然,要为资本主义下一次扩张长波准备的条件,将让更多的基层群众遭受更大的苦难。

全球暖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都是资本主义走向垂死的征兆。如果资本主义在濒临绝境中要“起死回生”,就肯定要做出比上个世纪30年代更多的残暴与破坏。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深重危机,是靠法西斯主义和战争去解救。今天资本主义的返魂术,就是对人类社会和地球造成更大破坏。

有替代选择吗?

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打击,左翼思想又再受到重视。近年被主流媒体打上“反全球化”印记的社会运动,就有很明显的左倾意识形态。在拉丁美洲,一个接一个亲美政权被推翻,左倾政府通过民选上台执政,社会主义再度流行一时。

媒体大亨梅铎尔所拥有的英国右倾章《泰晤士》,于最近的一份网上投票中显示,超过一半的投票者认为马克思说的是对的,尽管很多人都不曾读过马克思的著作,更别说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为何物,而且很多人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斯大林主义苏联模式上。

在资本主义的另外一个心脏地带--日本,由于经济萧条的来临以及工作权益的侵蚀,生活条件一日比一日糟,这也促成愈来愈多的年青人加入了日本共产党,平均每月就增加1千名新党员。年仅29岁就遇害的日本革命志士--小林多喜二,于80年前所著的描述工人起来反抗资本主义的《蟹工船》,最近成为了畅销书,单是今年这部小说的销量突破50万册。连改编自这部小说的漫画,也有20万的销量。【点击:《蟹工船》小说中文版,李思敬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原来历史仍未终结。马克思主义、左翼政治、社会主义思潮,在全球资本主义垂死挣扎的时刻,又再受到人们的注视。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百多年前,欧洲的工人阶级运动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进行抗争的指导思想。左翼思想在二十世纪更是在世界各地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起着关键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当资本主义处于深刻危机进行反扑时,世界各国的群众急需一个能够挑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替代选择,否则将玉石俱焚。

我们不能像一些机械化“唯物史观者”所认为的那样,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必然就是由社会主义取而代之。资本主义在危机重重的时刻为了挣扎求存,将做出更多更具破坏性的举动,因此如果没有通过群众运动由下而上实现的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带领人类社会和地球走向灭亡的野蛮主义。

参考资料:
1.罗伯.温特(Robert Went),《全球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Globalization: Neoliberal Challenge, Radical Responses),万毓泽译,连结杂志社/新苗出版社,2002
2.近人,《介绍曼德尔德长波理论》
3.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1972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长波   资本主义   衰退   扩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