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两次乞讨生涯
毛泽东的两次乞讨生涯
陇上流水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
在毛泽东的人生中,竟然有两次乞讨的生活经历。一次是主动的,一次是被迫的。
乞讨,无疑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屈辱、最痛苦、最没有尊严的事。一个人沦落到以乞讨为生,那是人生的最低点。到了那一步首先是吃饭、是生存的问题,同时衣不蔽体也就可以想像得到。所能面对的只有忍饥挨饿,风刀霜剑,狗欺人辱,无尽辛酸,随时随地都会面临冻馁而亡的可能了。
但是,乞讨这一人生悲惨现像,在阶级社会又是避免不了的常规。就是当今社会仍然不能完全杜绝。总之 ,无论是社会原因,还是因为孤寡鳏独、病残无靠者,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前多年某内地被委派去某穷困边远省任职的一位领导。一次讲话中,竟然说,要饭的人多,在他看来是这里的人太懒。引起了公愤。大家说他那里像个共产党的领导,那简直是个不通人性的冷血动物。其实还应该说这样的人,是个不通世道的大大的白痴。
正常的人,不是出于命运多舛,现实逼迫,没有谁愿意去干那个营生。
毛泽东这位千古一人,天生独立独行,敢于为人之不敢为。他的两次乞丐生涯,既昭示了他立志高远,从小就有献身民族解放,为承大任自磨励,要为国损軀的大义大勇。也注定了他要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艰难相随的一生路。
第一次乞讨是自己有意设计的行动。
按照毛泽东的家庭状况,在他青少年求学那个阶段,应在上中农与富农之间。他的父亲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农民,除过种地还兼搞一些贩运生意,家境殷实,衣食肯定无忧。
毛泽东自愿以身自置行乞境地,是一般凡夫俗子无法想像、无可理解、绝不可为的事情。
那是他在长沙上湖南师范期间。他与一位同学相邀,利用假期,俩人身上不带分文,徒步去长沙附近几个县一些农村郷镇,以沿途乞讨的方式,进行了一次绝无仅有的旅行。
第一天作为开局,他们走到一处,打听到那里有一大户人家,便上门说明来由,也许出于乡愿,那人出手不算寒磣,给了3000个铜板,足夠俩人三四天的生活开支。
他们凭借自己的机智才华,或给人代写书信、招贴、门联;或替买卖人小店辅树写招牌;或与乡间有学问、有声望的人求教探讨问题、论天说地,有了共同语言,受其有档次的盛情款待、赠钱赠物。当然更多的是饥不择食,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却乐于不辞其难,坚持下去。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所以他们并不为苦,反而以苦为志,乐在其中。事实上,毛泽东自从幼年起就表现出非同平凡人的举动。他以古人那段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激励自己的人生。在风雨交加的亱晚,敢去岳麓山上的密林之中煅练心胆;长沙师范半坡上的那口水井,是他一年四季,特别是秋冬季节,不畏严寒,每日早晚都要直接打井水从头上潵灌全身,既练身体又练意志。他甚至放弃优越的生活,主动去当兵,这在当时那样的社会,只有最穷苦的、生活不下去的人才干的事。
毛泽东还在青少年求学之时,付出一定地精力,对如何通过科学有效地强身健体的体育之道,作了颇有见地的研究,独创了一套适合青年人(如果按那些套路做下来,能感到脉张血涌,精神异常振奋。老年人和体弱的人肯定不行)的徒手操,常练健身。
毛泽东非同寻常地行乞行为与自虐式的超常煅练身体的做法,并非一个年轻人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现在那些吃饱穿暖,奇装异服,胡作非为,寻求剌激,醉生梦死之辈可比。他是为实现其立志献身民族,效国家的雄怀大略,在作精神和体魄
两个方面的磨劢和准备。
1927年3月,毛泽东作为职业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实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为迁就国民党,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处于孤立无援的危机,毛泽东在此大关键历史关头,又一次走向农村,用一个多月时间,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为党面临的危难寻求出路。
这次下农村,搞调研,产生的成果就是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告》。
毛泽东在当时兴起的“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的农民运动方兴未艾之时,投身这场革命大风暴中,亲自体会、理解、提升这场大革命的精粹, 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解决了正确认识农民运动和发动、依靠农民的问题。很有先见之明地指出“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提出了工人运动必须与农民运动结合、并与之结成同盟,武装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等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革命问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告》,是中共早期革命,亦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最光辉的革命文献。这一文献的产生,标志着三十多岁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位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共最有真知远见、最有资格的领袖人物见了。而他能够写出如此重要独特的马列主义革命文献,作出如此影响深远的理论创新,和他还不是马列主义者的学生时期,敢于突破世俗偏见,以乞丐行为深入农村,作感同身受的调查研究实践是分不开的。
第二次行乞则是形势所迫,是真确意义上的一次苦难沦落。
1928年底——1929年初,国民党军队18个团3万多人,乘井岗山革命根据地草创不久,红军力量薄弱,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敌我双方力量过于悬殊,红军损失极大,几乎被消灭。混乱中朱德身边只剩下3个人,陈毅几乎被俘虜。毛泽东周边的人也都被打散,只有他孤身一人。无奈之间只有一边躲避敌人的追杀,一边专走偏辟农村讨饭吃,寻找失散的同志。
这是毛泽东历史有记载的两次行乞生涯。至于毛泽东与红军、与革命大群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比如由于错误路线导致瑞金红色根据地被蒋介石五次围剿失败,不得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那样远远超过一般行乞生活的艰难程度的困苦,那岂是一般寻常人可承受得起的磨难。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经过千辛万苦,历尽人间无尽磨折,牺牲了自己的兄弟、儿子、妻子等六位亲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康庄道,使国、民族、和人民有了尊严、获得了世纪新生。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就是今日不可扼止的回归毛泽东热的缘由所在。
毛泽东作为非常之人,行两次乞丐非常之事,以极具个性的极端行为,给青年、给革命的启示是什么?第一,不要耽于做官二代、富二代猪猡,不要满足衣食住行乐的比拼,不要做“能挣会花”欺骗的牺牲品。要立志为国家、为民族、为革命,做好事、做实事、做大事。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前途,紧密地、毫不犹豫地与人民大众的命运结合起来,与最伟大的人类解放事业结合起来,放手去搏去拼去行,才堪称壮丽地有意义的人生。第二,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有必要重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告》,从其当时面临的历史困境、领导人及其执行的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忘记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又自困于自感力量不足,而不知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从毛泽东的革命历程中,取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以解决面临的危局,开辟新的局面,走向应有的新胜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