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市场原教旨主义导致金融危机
周年洋:必要的老调重弹
2008年12月06日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一次在抬头观测天象时掉进了深坑,被大家嘲笑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还有人说“泰勒斯既然很聪明,为什么发不了财,只是整天研究些无用的东西?”为了回击这些人的嘲笑,泰勒斯运用自己的气象知识,预测到第二年橄榄将大丰收,于是在春天时以很低的价格租下全城所有的榨油机。第二年橄榄果然丰收,泰勒斯以高价出租这些榨油机,狠赚了一笔。泰勒斯向世人证明,如果他将心思去赚钱,将比其他人赚得多,只不过不愿意这么做而已。
今天索罗斯的经历是对这个故事的最好诠释。索氏早年在伦敦研读哲学并服膺波普的开放社会理念,后来感到自己无法成为哲学家而投身金融市场。没有料到,索氏利用自己的哲学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了优异成绩,但是,他的这套哲学和主流观点水火不相容,一直不能得到应得的影响力。当下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彰显了主流观点的谬误和偏见,从反面证明了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在这个恰当的时机,索罗斯以78岁高龄写出了《金融市场新范式》(中文名《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他认为,当前的局势也许是他生前成为世人认可的哲学家、实现其一生梦想的最后机会。
索罗斯的这本新著探讨的是金融市场的新范式,但核心观点只是20年前《金融炼金术》的老调重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这次金融危机恰恰说明,索罗斯对市场本质的思考超前于时代20年。
在传统的哲学中,事实和对事物的认识之间彼此互相独立,当认识和事物一致时就获得了关于事物的知识。但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表明,由于人是他所认识的世界的一部分,这使人的认识成果天生具有错误的可能性,从而“一开始我们就对赖以生存的世界缺乏正确和完整的认识。”人类和世界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一方面人要理解他所生存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类企图影响世界并谋求生存状态的改善。前者索罗斯称为认知功能,后者称为操控功能。当两种功能彻底分开时,参与者的认识变为知识,由此做出的行动也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当两种功能同时作用时,我们看到的现象不仅包含事实,还包含对未来的目标和预期。过去的事实是确定的,但未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取决于参与者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无法形成知识,同时还使事物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此,在认识和世界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反身关系,人类天生错误的认识会改变现实,而改变了的现实又会影响人们的认识,两者双向促进,出现一种先自我增强最终自我溃败的过程。体现在经济和金融上就是一个暴涨暴跌过程,或者说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
当前的金融危机,在索罗斯眼里,就是错误的流行观念导致的结果。这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自由放任主义(索罗斯给了它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就是经济理论中的市场均衡理论,这套理论认为人类不加限制的追求自利的行为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最终能达到均衡点。具体在经济上的体现就是供给和需求最终会趋于均衡,体现在金融市场上就是金融产品价格最终会回到均值。但是实际情况是,不管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理想中的均衡常常并不存在。这套错误的理论不仅不能令我们意识到我们现有知识中的错误,反而怂恿我们过度利用这可能错误的知识去操控世界,使得世界进入错误认知所主导的循环之中,直到错误所扭曲的世界进入荒谬的地步而无法持续,最终发生崩溃。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生动写照。
当前的金融危机发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同时伴随一个酝酿了长达25年的超级泡沫。自从20世纪80年代自由放任思潮流行以来,政府干预是错误的说法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中心,发生了三个流行趋势,而每一个趋势中都存在缺陷。第一个趋势是信贷扩张在长期会永不停止,房地产和消费信贷不断上升,信贷余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人陷入大肆举债消费的陷阱中。第二个趋势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追求反周期政策,美国消费者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和节衣缩食积累的储蓄涌向美国这个金融中心,债主过着比债权人优越得多的生活。第三个趋势是金融监管的淡出和金融创新的加速。这导致了人类的贪婪没有受到任何阻止,反而因为盈利的巨大和监管层默许,增大了金融创新的规模尤其是杠杆规模的放大,无疑,金融创新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但过度使用杠杆并不是创新的内容,它带来的是过度的风险。这三个趋势依据的都是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市场会趋向均衡,而偏离不过是随机偶发现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证明,均衡是梦想,更多情况下是人类在错误的认知左右下走向狂热。
在索罗斯看来,反身性理论能够预测和解释这次金融危机,应该成为金融市场的新范式,虽然反身性理论还无法成为科学,无法完全理解现实的本来面目,但它契合人类的实际,因为终极真理是排除在我们人类认识之外的。人类认识的不完美和认识的易错性恰恰表明人类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要解决当前的危机,索罗斯主张加强政府的监管,对信贷创造进行监管,对金融创新和杠杆规模进行适当的控制。不过,索罗斯在监管问题上保持反身理论的一致性:基于反身性带来的世界的不确定性,监管者也会犯错,这就要求监管者随时重新探讨和改进监管环境。同时,他强调,“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会比官僚更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给市场以最大限度的回旋余地。
【:周年洋 :上海证券】
索罗斯新书感言:逃脱者可获生机再次参战
2008年12月07日 证券市场红周刊
通常来说,大牛市中人人是“股神”,大熊市则多数回归凡间。在本轮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少投资大师未能逃脱,最终走下神坛——“亚洲股神”李兆基因多次看错大市,自嘲是“冒牌股神”;“美国股神”巴菲特则因旗舰伯克希尔股价暴跌逾四成,最近受到质疑。不过,2008年年逾78岁高龄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却因成功预测危机,再度成为华尔街群鳄中的“王者”。
逃脱者可获生机
“逃脱者可获生机,再次参战。”索罗斯在《受到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岌岌可危的开放社会》(1998年底出版)一书中的观点,终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经历“完美金融实验”。从其新书《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中可获悉,2000年因量子基金重组宣布金盆洗手的索罗斯,就像一只假寐的老狼,在2007年8月再度嗅出世纪罕见的“血腥味”,为旗下基金建立了大量空头仓位。2008年年初,他再度断言——“这次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超级大泡沫。”
“认识到繁荣之后出现衰退,并不需要金融天才。但是,要预测衰退何时到来却十分困难。”这是2000年索罗斯在做多网络股泡沫失利后的自嘲。在本次危机中,索罗斯扮演的角色,似乎可用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句来形容——“我认出风暴而且激动如大海。”而且,“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仅在2007年,索罗斯在做空次贷类证券中盈利29亿美元,当年投资回率超过30%,2008年的盈利可能更让人惊讶。
神奇的“炼金术”
在索罗斯预测“金融完美风暴”之后,人人都想知道源自于哪些“炼金术”。可是,当研究其理论体系——彻底易错性、易扩散谬误、反身性、不可测原理、暴涨和暴跌模型下的盛衰周期转换之后,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用数量模型总结出可操作性的规律。曾为量子基金操盘手的马龟兹都不得不感叹《金融炼金术》一书的枯涩,“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安眠药”。
细细归纳,索罗斯更重要的实际上是其洞悉全球政经时局变化的能力。作为宏观对冲基金领域的标杆式领袖,他长期研究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缺陷,从中寻找规则的漏洞,发现过度失衡的迹象,从中牟取暴利。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索罗斯认为,赚钱的办法就是“认清其假相,投入其中,在假相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2008年全球经济最大事件,莫过于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崩塌,对此,经济学界已在反省自由放任的美国价值观的罪与罚。甚至有人认为,华尔街过度投机模式的失利,可能意味着全球化时代已由“美国化”变成“去美国化”,这也是索罗斯过去多年一再强调的危机——“美国霸权泡沫”的危机。
早在1997年2月,索罗斯便在《大西洋[11.80 3.06%]月刊》上发表《资本主义的威胁》一文,以典型的资本家身份批判资本主义体系。眼下,索罗斯则认为,当前的流行范式——市场均衡理论及其在政治上的衍生物市场原教旨主义,不仅被证明无法合理解释当前的事态,而且还应对这种混乱局面负责。
按照“暴涨—暴跌模型”,索罗斯认为,本轮危机最大的标志,是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终结。姑且不论这一预测是否正确,仅仅因此产生的恐慌情绪,就足以让索罗斯主义者——国际游资制造巨浪,从而造就2008年7月份国际油价攀上每桶147.25美元的巅峰。可是,索罗斯没有透露他们翻云覆雨式的作战后续方案——至本周四,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46美元。
其实,对冲基金从来是群体作战,而索罗斯“不能渔利不发言”的投资原则,早被索迷们熟悉。因此,索罗斯几乎每次开口总有巨资追随,作战赢面因此大增。从1987年的大股灾、1992年的英镑危机到1997年的泰铢危机,索罗斯总是事先找到游戏规则的漏洞和目标对象的缺陷,再进行“海陆空”全方位布局,最后号令天下,以群鳄的方式砸碎“有裂缝的鸡蛋”。
截至目前,尚未有数据证明索罗斯们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如何。但是,仅仅从各国监管层屡次禁止做空金融股中不难发现,他们已深深卷入,甚至以操纵者身份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少输大赢 不轻易下注
孙子有言,“善战者,求之于势。”华尔街是时点的艺术,准确预测大市的背后,常常是巨额利益的实现。作为惟一一个长期以对冲基金投资家的身份跻身全球首富榜的富豪,索罗斯的成功法宝是预测大趋势拐点,再加上集中押注。其中有个重要前提——“少输大赢”,即输时迅速止损,赢时要下大注。而输赢的判断,也许是基于多年投资经验换来的“背痛”式直觉,更多地是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把握。
试图从索罗斯的投资过程中寻找终南捷径,难度超过模仿巴菲特的10倍。原因是索罗斯的“测不准定理”,基本上否定了现今投资界的生存术——基于“市场有效理论”建立的“均衡模型”。索罗斯绝大多数时间也跟随这种失衡,正如他在2003年开始大量投资“不良贷款资产”,正如他在1999年做空网络股,却又在2000年做多网络股;正如他在2008年正确看空美国金融股之时,却又错误看多新兴市场股票。但是,他从未失去判断流行趋势出现反身性逆转的敏锐。
几乎是遗传基因,索罗斯有一个逃生秘籍——“比对手早三分钟平仓”。童年逃过纳粹铁爪的恐惧,让他几乎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避开毁灭性的打击。在形容自己的最高技巧时,他曾直言是“侥幸逃脱”。2008年以来,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再到花旗银行,百年老店纷纷遭遇生死劫,似乎更证明“生还”有时可能是最高智慧。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中。”这是索罗斯对于未来金融市场的判断。虽然各国最近已开始救市竞赛,撒钱比拼也成为一种常规武器,但是,金融危机风暴未息,投资者在没有确定撤退路线之前,轻易下注仍为危险之举。日前中投公司不轻言海外抄底的谨慎态度,值得大家借鉴。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