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向富家子弟“牛氏三杰”致敬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向富家子弟“牛氏三杰”致敬  

  

  在河北省任丘市东有一个三杰村,此村原叫天宫村,是1957年为纪念“牛氏三杰”而更名的。而“牛氏三杰”就是对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三烈士的尊称。  

  

  “牛氏三杰”令人敬佩的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他们的家境都非常富裕,而他们为了改变国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况,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贫苦人民的解放而进行了英勇的奋斗。牛文仓经牛文良介绍入党于保定二师护校斗争后,回乡发动群众,他首先发展了自家长工马成入党,后又相继发展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以及母亲、父亲等多人入党;他带头变卖了十几亩土地和一头牲口,换了600块大洋,全部交给了组织。他们放弃自家的富裕生活而为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牺牲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保定二师护校斗争以后,文良被派到平、津、沪、汉、塞北等地做地下联络员工作。化名赵玉山打入二十九军,掌握了军部电台机密,向党组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后来身份暴露,省委将他调回保属特委。

  

  文仓于保定二师护校斗争后,回乡发动群众,他首先发展了自家长工马成、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以及母亲、父亲等多人入党,数月时间即先后在天宫、邢村等几十个村庄发展党员70多名,建立党支部十数个。1933年秋中共任丘县委成立,文仓任县委书记。他领导了贫苦农民“分粮吃大户”的斗争和秋收地主庄稼的运动。1935年秋,当他得知省委经费困难,就向党员进行募捐、变卖自家财产和向大户筹借,将1万余块现大洋运到天津上交省委及北方局。同年恢复建立了保属特委,文仓任军委书记,文常任共青团书记。特委机关就设在天宫村牛家东跨院内。保属特委”为了加强武装斗争,建立了保属大队,文仓兼任大队长,文良任指导员,文常任中队长。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帝国主义走狗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6年初保属军委在高阳县孟仲峰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时被混进内部的敌人告了密。任丘、高阳、安新三县保安团把孟仲峰包围。文仓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文良负重伤被俘,受尽酷刑,威武不屈,光荣就义于高阳城里。文常冲出重围后又遇任丘地主武装,壮烈牺牲。

  

  牛文良事迹简介:  

  

  牛文良(1909—1936年),任丘天宫村人,少时入私塾读书,刻苦好学,成绩常名列榜首。192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志存中学,在中学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学生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不久被推荐为学生会干部。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由地下党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牛文良接到保定市委的指示,联合进步学生,掀起了爱国图存的宣传活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号召人们严惩卖国贼,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学校为此将他除名。他离开志存中学后,化名牛九霄,在市委领导下,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2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包围了保定二师,镇压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牛文良与各校进步青年学生组成了保定二师学潮斗争校外后援会,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7月6日,反动军队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发通缉令捉拿学生领导。牛文良在组织的掩护下回到家乡,继续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高蠡暴动失败后,党组织又派他到天津开展地下工作。他领导了天津南郊五村农民反对霸占土地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33年春天,又领导了天津码头工人和车行工人爱国救亡工作,建立了码头工会、车夫工会,宣传党的主张,提高了工人的革命觉悟和爱国热情,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牛文良的革命活动被天津反动当局察觉,便衣特务将他抓住。在送往警察局的路上,他得到车夫等人的搭救,方虎口脱险。后由天津来到北平,以英语补习班教师的公开身份,担任广安区党的领导。1933年5月至7月,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组织遭到破坏,牛文良被捕入狱,扣押在驸马府,后移至北平模范第三监狱。敌人对牛文良封官许愿,软硬兼施,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敌人没有从他身上捞到任何东西,只好将他放了出来。牛文良出狱后,按照党的指示化名赵玉山,到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开展兵运工作。由于他能写善画,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不久便被调到一三三师师部秘书处工作。他结交了一些进步人士,很快发展了40多名党员,秘密建立了党支部,连师长赵登禹的秘书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登禹非常器重牛文良,并在军长宋哲元面前夸耀牛文良多才多智,对兵法战术颇有研究。宋哲元把牛文良叫到面前问长问短,牛文良则对答如流,颇得宋哲元赏识,立即调他到军部,先在参谋处工作,后来掌管二十九军无线电台。他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及时向组织提供重要情,对抗日反蒋、争取宋哲元及二十九军在华北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1935年省委调他到保定直属区参加了特委领导工作。当年6月保属特委成立了抗日反蒋武装大队,即保属大队,牛文良担任指导员。保属大队的成立牵制了宋哲元二十九军离开华北去围攻长征的红军。1936年2月20日,为了迎接新的抗日高潮,保属军委在高阳县孟仲峰村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由于奸细告密,任丘、高阳、安新三县的保安团包围了孟仲峰村。牛文良在指挥突围的战斗中身受重伤被俘,敌人用尽酷刑,他宁死不屈,最后光荣就义,牺牲时年仅27岁。

  

  牛文仓事迹简介:  

  

  牛文仓(1911—1936),系牛文良堂弟,幼时读书,193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他勤奋好学,思想进步,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经牛文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声援保定二师的爱国救亡活动。保定二师残案发生后,他和牛文良深入农村,积极参加了高蠡暴动。1932年冬,他回到任丘,在家乡召集当地的爱国积极分子,宣传共产党的方针和政治主张,使大家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牛文仓的启发下,他的妻子孙大焕、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父亲、母亲及长工马成,都积极参加了党的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燕赵大地上的红色之家。他与当地的共产党员王者兰一起,在本村建立了任丘县第一个党支部——天宫村党支部。之后又在邢村等十几个村庄发展党员70多名,建立支部十几个。为了开展工作,还在本村办起了青年夜校。他编的《农民之苦》、《工农自述》、《女子之地位》等富有革命理想的课本,很受大家的欢迎。1933年7、8月份建立了中共任丘县委,牛文仓任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首先开展了打富济贫和秋收运动。接着在牛文仓的领导下,又开展了分粮吃大户、打盐巡等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35年,省委派李菁玉来任丘,恢复建立了保定直属特别工作委员会,牛文仓任军委书记兼武装部长,当年6月兼任抗日反蒋武装大队大队长。按照保属特委的指示,发动群众,开展割电线斗争。一夜之间,沿津保公路锯倒电杆百十根,割电线130余里,并枪毙了民愤极大,罪恶多端的活阎王大地主曹老妮,为民除了害。1936年2月20日,牛文仓和其兄牛文良、弟弟牛文常在高阳县孟仲峰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时,遭遇三县保安团围攻,由于敌众我寡,牛文仓胸部受重伤,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牛文常事迹简介:  

  

  牛文常(1916—1936),系牛文良的胞弟。1933年由牛文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领导并参加了秋收运动、分粮吃大户、打盐巡、筹款借枪等革命活动。1934年秋任保属特委共青团书记。1935年任保属大队中队长。1936年2月20日,在高阳县孟仲峰村突围战斗中,冲出重围后,至任丘县双塔村,不料又被双塔村袁采祈的地主武装截住去路。牛文常以石碑作掩护,孤身与敌人搏斗,深受重伤,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0岁。牛氏三兄弟用短暂的生命,辐射出销金溶石的热力,闪现出绚丽多彩的光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指引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前进的旗子,他们伟大的精神和崇高品格,鞭策着冀中人民,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鼓舞作用。

  

  牛氏三兄弟牺牲后,1936年6月,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火线》发表了《纪念我们英勇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牛氏三兄弟》的文章。1956年,在任丘市城内修建了牛氏三杰烈士纪念塔,并将其故里天宫村改名三杰村,以示纪念。  

  

   2011年7月4日 ,《沧州晚》发表了纪念“牛氏三杰”的文章,读来让人感动。但结尾处落到了发展私有经济上,应该不是烈士奋斗牺牲的初衷。

  

  

  附《沧州晚》7月4日的文章:  

  

  牛氏三杰:用青春谱写生命之歌  

  

  

  

  ——访任丘市三杰村

  

  记者 庞维双 通讯员 刘俊杰 李国强 摄影 吴晓斌

  

  在任丘市东有一个三杰村,此村原叫天宫村,1957年才更名为三杰村。原来,这是为了纪念当地的牛氏三兄弟,而“牛氏三杰”就是对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三烈士的尊称。

  

  牛氏三兄弟都是共产党员、河北省保属特委、军委领导成员。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帝国主义走狗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牛氏三杰犹如三颗光彩夺目的红星,在广阔的冀中平原上永远闪耀着光芒。

  寻遗址思念英烈, 冀中平原有三杰

  6月中旬的一天,艳阳高照,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记者跟随任丘市党史办负责人迟俊华来到英雄牛氏三杰的故里——议论堡乡三杰村。进村后,记者直接来到了牛氏三杰后人、牛文仓继子牛砚田老人的家门口,而保属特委机关当年正设在这个院子里。

  “快进来坐吧,外面太热了。”记者一回头,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出现在大门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脊背。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十分热情地往屋里让。正赶到的村支部书记张百顺介绍说,这就是牛砚田大爷的老伴——已84岁高龄的杨秋香。

  跟着杨奶奶,我们进了大门,这是一处老式的农家院落,大门正对着的是一个呈长方形的大院子,院子西侧又并排着两个院落,分别住着牛砚田老两口和他们的小儿子。院子的北头,是一处灰色的影壁墙,爬满了爬山虎,“那后面就是资料中介绍的保属特委机关所在地——牛家东跨院。”顺着迟俊华主任的手势,记者望了过去。绕过影壁墙,映在大家眼前的是一间青砖灰瓦的房子,没有门,里面堆满了破旧的门窗和木头。杨奶奶说,房子结构原本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坐东朝西,但唐山大地震时,家里大部分屋子都塌了,这是后来搭建的。“听老人说,他们经常聚在这讨论事情,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吃饭,都是家人从窗口送进去的。”杨奶奶向记者一点点还原着这所不起眼的房子里曾经发生的事情。

  听着老人的讲述,记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十几名充满革命斗志的年轻人,有的坐在屋里的土炕上,有的就势倚在墙上,大家小声而热烈地讨论着,并不时警觉地听听外面的动静,但所有的危险都无法影响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牛氏后人忆往昔,英雄精神永相传

  我们几人在院子里交谈的时候,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牛砚田老人正坐在炕上急切地等着我们。老人虽然身体还很硬朗,但已经不方便下床到院子里走动。谈起父辈,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一种特殊的情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时我还小,只有七八岁,父亲开会时,有时会派我到外面去放哨,但更多的是让姑姑牛文英去。”

  老人说,父亲入党后,先发展了自家长工马成、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以及母亲等多人入党。数月时间即先后在天宫、邢村等几十个村庄发展党员70多名,建立党支部十几个。1935年,他们组织“筹款借枪”运动,父亲带头变卖了十几亩土地和一头牲口,换了600块大洋,全部交给了组织。

  “他们最后是被叛徒出卖了!”说到这,老人情绪激动起来。迟俊华主任接话茬说道,1936年的 2月20日 ,牛家三兄弟和战友们在高阳县孟仲峰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被任丘、高阳、安新三县的保安团包围。经过激烈的战斗,牛文良受重伤被俘,牺牲时仅27岁。牛文仓在突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牛文常虽冲出重围,却又被反动地主武装截住去路,中弹身亡,时年18岁。

  1936年6月,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火线》发表了《纪念我们英勇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牛氏三兄弟》的文章悼念他们。后来,为纪念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三位革命烈士,全国解放后,中共任丘县委在县城西北角修建了一座烈士塔,并把天宫村改为“三杰村”。

  “这些年,党和政府对俺们可没少关照,组织部门每月给生活补助、民政部门每月给优抚金,加上政府发的养老补贴,我和老伴加起来每月能享受千八百块钱的照顾呢。小儿子在城里上班,每天都回村里和我们老两口做伴,有孩子陪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就是福分呀!”提到眼下的美好生活,老人一扫回忆父亲遇难时悲愤的神情,幸福之花在脸上绽开。

  思变发展脱穷帽, 擎旗自有后来人

  英雄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谈起几十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张百顺感叹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街道坑洼不平,一到雨季就严重积水;村内吃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渗漏现象严重,每当夏季来临,近七成村民吃水困难。

  “穷则思变,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张百顺说,由于村子地处任丘市区东侧、紧邻津保路,村子在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挥交通优势,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致富本领,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以创先争优和“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发动全村80多名党员带头招商引资、建功立业。目前,三杰村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钢铁加工、机械制造、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2009年9月,投资1.25亿元的河北盛腾化工项目落户该村,日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2010年,总投资1300万元的任丘惠全利冷拔技改扩建项目二期已投产达效。目前,全村企业摊点达10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1500余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亿元,人均纯收入5980元。

标签:保定   他们   斗争   老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