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广东党组织的创建者
谭平山:广东党组织的创建者
2011年05月06日
1949年9月,谭平山出席在北平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图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合影。(中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主席,左一为谭平山)
【人物档案】
谭平山(1886—1956):广东高明人。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社会主义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中共广东支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不屈不挠,组建中华革命党、创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加新政协,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
“谭平山的历史功绩至今并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大家对于他的理解认识也太少了。”对谭平山生平研究已有20多年,广东省党史专家、省政协原副巡视员高宏的由衷发出感叹。
在中国革命史上,出于同一宗族的“革命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赫赫有名,其中又以谭平山的影响最大。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家,他不但参加和领导了被毛泽东称为三大法宝的“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开创性活动,而且还参加和领导了工运、农运、青运、兵运、商运、宣传、教育乃至妇女运动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开创性活动。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他还是多个民主党派的创始人。
矢志不渝追求新思潮
1886年9月28日,谭平山出生在高明县明城镇岗头新元坊的一个裁缝家庭。少年时的谭平山非常聪慧,又勤勉好学。12岁时,他在家乡广东省高明县东洲书院读书,后考入肇庆广肇罗中学读书。
因为亲眼目睹清王朝日趋腐败,致列强外侵,1909年谭平山在两广优级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反对清朝政府的宣传活动,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后,有些人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反对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到1912年上半年同盟会就已经四分五裂。同年8月7日,在宋教仁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谭平山成为第一批国民党党员。
1917年,谭平山与同乡陈公博、谭植棠考入了北京大学,他的师长就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五四运动前后,谭平山又参加了李大钊发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陈独秀支持下,又加入了由罗家伦、傅斯年等人发起的学术组织。他还参与创建由蔡元培任会长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成为该校开展学术活动最活跃分子之一。他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并在上面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文章,这是当年在全国仅次于《新青年》影响的刊物。
“在北大百家争鸣的氛围下,谭平山受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熏陶影响非常深,这也坚定了他追求进步自由的信念。”高宏的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天,谭平山随同游行队伍冲击卖国贼住地,火烧赵家楼曹汝霖的私宅。随后,他被警察拘捕,成为轰动全国的“入狱三十二爱国学生”之一。
与陈独秀李大钊齐名
1920年初,谭平山在北大毕业。他与陈公博、谭植棠到达上海,创办了《政衡》杂志。同年7月,他奉陈独秀之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由上海回到广州,发起组织成立广东共产党和青年团活动。
“之前有些媒体道,说谭平山是1921年在广州加入共产党,我认为不能这样表述。根据已经公开的一些档案显示,谭平山当时是奉了陈独秀的命令,到广东创建共产党,他当时就已经是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到广东的,在广东,他全程参与了有组织的建党活动。”根据高宏的考据,1920年10月,广州首先由无政府主义者成立了名为“共产党”的组织,谭平山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于1921年初重新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的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先由陈独秀任书记,后由谭平山任书记。
在开展建党活动中,谭平山在1920年10月20日领导创办了《广东群》,并发表《对于文化宣传的我见》一文。蔡元培、陈独秀、陈公博、谭植棠、谭天度、胡适等也分别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文章。这份纸以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为己任,指导广州地区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成为第一份省级党的机关。
由谭平山领导创办的这份《广东群》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当时的《新青年》杂志称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在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恶浊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在建党初期,谭平山还领导建立了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等,他们利用这些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干部,对广大工人进行宣传教育。
史实记载,当年,国内曾经流传过“南谭、北李、中间陈”的提法,说明当时谭平山与另两位共产党的创建人李大钊和陈独秀齐名。
被错误开除中共党籍
1927年,蒋介石先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接连发动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的叛变行为,谭平山等共产党员义愤填膺。7月13日,谭平山和苏兆征愤然辞去农政部长和劳工部长之职,并发表了《谭平山、苏兆征辞职书》,宣布退出武汉国民政府。
谭平山是南昌起义最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起义爆发后,对外宣布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任主席(亦称委员长)。当天,在南昌《民国日》上发表了由谭平山起草并经前委集体讨论修改的《中央委员宣言》,愤怒声讨蒋介石汪精卫等新军阀。在起义部队南下途经瑞金时,他还将贺龙介绍入党。
由于谭平山领导南昌起义,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于8月8日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党内一些领导人全面否定南昌起义的积极意义,并把失败的责任都推到谭平山等个别领导人身上,还在同年11月10日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开除了谭平山的党籍。谭平山曾要求恢复党籍和去苏联学习,但被中央“左”倾领导者所拒绝。
对于国民党开除谭平山党籍,他只是一笑置之。但对共产党开除他党籍,谭平山在事后回忆中说:“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一样的痛苦。”
被迫离开党组织,成为谭平山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41岁的他,决定另找革命出路。
逆境之中,谭平山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革命战士,并鲜明地主张“实行民族的社会革命,向着社会主义的路上走”。1928年初,中华革命党成立,谭平山被选为领导人之一。1930年,邓演达、谭平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该党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于1938年4月恢复了谭平山的国民党党籍。随后,他在武汉向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人提出恢复共产党党籍及去延安工作的请求。不久,党中央给他以满意的答复,但要求他继续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留在国统区工作,他服从了党的安排。
听党指挥团结爱国民主力量
尽管历经坎坷,备受磨难,但谭平山始终不渝坚信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谭平山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上层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他领导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于1948年1月与李济深等人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5月5日,谭平山与其他民主人士联名通电国内外和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响应中共五一劳动节口号,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策进”,“以其根绝反动,实现民主”。1949年2月1日,他又与其他民主人士致电毛主席,盛赞解放区和人民革命的胜利,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随即,他投入到筹备新政协的工作中去。
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北平举行,谭平山为21名常委之一,负责6个小组之一的新政协组织条例的起草工作。9月新政协在北平举行,他成为31名主席团成员之一,并为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政务院15名委员之一,担任4个委员会之一的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谭平山这一生都矢志不渝坚信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宏的说,谭平山在被迫离党后,曾多次请求以中共党员的身份来工作。1951年,他曾致函毛主席,请求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毛主席当即复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但说目前台湾还未解放,还有许多统战工作需要由他出面来做,暂时不宜公开他的中共党员身份。1956年春,在病逝前三个月,他再次请求中央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当时中央派人答复说,还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为了党的利益,暂不公开。
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在京逝世,终年70岁。首都各界人民举行了公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主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致悼词,高度评价与赞扬了谭平山革命的一生。1986年,习仲勋在纪念谭平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曾总结:在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阶段中,谭平山都“跟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不断前进,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不愧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个杰出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