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私有制:商鞅变法与百里奚改革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描写: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諤。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代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损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赵良应该是商鞅的朋友,所以才有此一问。但赵良在回答之前,先要让商鞅不要杀他,他才肯说。可见商鞅的权势之大,为人之严酷。
商鞅提到的五羖大夫,就是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百里奚虞国人。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假道伐虢所灭,百里奚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这时,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百里奚在半路上逃跑了,楚人捉去。楚国国君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为自己养牛。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作为逃奴赎回来,封他为大夫。被人称为“五羖大夫”。百里奚革新蔽政,深得秦国人民的信赖。使秦国短期内大治。他辅助秦穆公三次扶立晋国国君,其中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任霸王。他平定王室之乱,称霸西戎促成秦穆公的霸业。百里奚入秦,为秦国带去了周先进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术,使秦国由一个偏僻的小国春秋五霸之一,为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百里奚去世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号子。
商鞅相秦十年,杀人无数,血流成河。包括太子受罚,太子师受刑。百姓敢怒不敢言。商鞅出门必然用甲兵护卫,以防不测。赵良说此话以后不久,太子登位,抓捕商鞅,百姓无人庇护。最后商鞅被车裂而亡,全家被诛。
这里出现了两种改革,一种是百里奚革除蔽政,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另一种是商鞅的变法,靠严苛竣法来推行。
有人说,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这是在偷换概念,将改革开放的时代置换为社会永远需要改革。萧规曹随说的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但也是要不断革除蔽政的。有人说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重要,这是一种欺骗。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正党,所要做的是扶助农工,抑制豪强,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和正义;无视现在社会上的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现象,空谈公平和正义,只能是维持和强化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社会。还有人说,最大的危险是腐败,但是在毛泽东时代却决少腐败,腐败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付产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靠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这是一种悖论。还是毛泽东说的对,关键的问题是路线。路线正确,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错误,有了也可以丢掉。
我们是需要百里奚式的改革还是需要商鞅式的变法呢?改革如何取得人民的支持呢?
2011年3月19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