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石油: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英国《金融时》吉迪恩&S226;拉赫曼(Gideon Rachman) 2008年5月28日&<60;星期三
随着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我们现在应该承认真相了——对石油的追逐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
石油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奇怪的是,这点很难得到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左翼偏左人士主张,这是一场“石油战争”。既得利益群体(那些知情人士)对这种“阴谋论”感到不满。
不过,最近数月,美联储(Fed)前主席艾伦&S226;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与参议员约翰&S226;麦凯恩(John McCain)均几乎说出,伊拉克战争确实是与石油有关。格林斯潘在他的回忆录里表示,他很遗憾,“在政治方面不便”承认“伊拉克战争主要与石油有关”。
早些时候,今年将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的麦凯恩承诺实施一项能源政策,“将消除我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而“使我们再也不用将我们的年轻人送到中东的冲突中去”。
格林斯潘和麦凯恩随后均发表“澄清”。麦凯恩现在的说法是,他当时想到的冲突是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至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是关于……总之他是说:或许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嘲笑是不公平的。伊拉克战争关系到许多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建中东格局、民主化、人权、以色列、恐怖主义、大规模展示美国力量的欲望。不过,石油肯定是其中一个动机。常见的说法是海湾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地区”。“战略性”是它拥有三分之二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简约说法。
然而,如果入侵伊拉克的部分动机是石油,那么就这点来说这次入侵是失败的,从其它许多方面来说也是如此。2003年,就在入侵伊拉克前,油价为每桶26美元。目前油价是每桶126美元,知名分析师则在讨论2008年底油价达到每桶200美元的可能性。
麦凯恩并不是首个承诺消除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人。巴拉克&S226;奥巴马(Barack Obama)和希拉里&S226;克林顿(Hilary Clinton)都已做过类似承诺。美国总统布什本人几年前也曾发誓要戒除美国的“石油瘾”。前总统理查德&S226;尼克松(Richard Nixon)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也做过类似承诺。事实上,事情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1973年,美国33%的石油来自进口;目前美国进口的石油约占60%,到2020年,这一数据可能升至70%。美国的交通体系仍然完全依赖石油。
迄今为止,美国政客对该问题的反应,交织着一厢情愿与愤怒。对“能源独立”的呼吁几乎是普遍的。有关方面将大量资金投入生物燃料的生产,从而推高了食品价格。不过,迄今还没有哪位重要的政客准备承认,美国人或许不得不调整其生活方式,以适应燃料价格永无止尽上涨的局面。
共和党参议员彼得&S226;多麦尼斯(Pete Domenici)也在早些时候呼吁,“提高石油产量,降低石油价格”。民主党正向美国总检察长施压,要求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成员提出价格串谋的指控。但是,任何此类行动显然高估了美国对全球产油国的影响。欧佩克成员可能通过抛售其部分巨额美元储备来进行复——这可能对美元和美国消费者构成严重打击。全球主要产油国并不缺少潜在客户。目前,沙特50%以上的石油出口至亚洲。
对于全球石油供应的争夺正日益激烈。1994年至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到2010年前,还将再增长一倍。中国进军非洲的主要动力在于寻求“能源安全”。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国际能源机构还认为,2030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较目前增长50%——并且我们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将变得更高,而不是更少。
这些说法看似很有道理。目前在中国,每1000人拥有约10辆汽车,而在美国每1000人拥有480辆汽车。但到201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尽管西方的政客们照常对全球化心存担忧,但他们尚未关注一个更看似有理的威胁。这个威胁不在于高薪工作的外包;或是廉价商品的流入;而是西方消费模式的全球化。如果中国人和印度人的饮食和驾驶习惯最终与美国人和欧洲人一样,那么当前燃料及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只是开端。环境方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并且令人担忧。
因此,尽管寻求能源安全目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对欧盟(EU)和亚洲主要强国来说均是如此,但从长期来看,对于该问题没有真正的外交政策“解药”。 一个被稀缺石油资源冲突——或讨好富油独裁国——主导的未来,是没有吸引力的。
通向“能源安全”的唯一道路在于美国国内——在于发展新科技和改变生活方式。美国人或许不得不减少开车。不过,只有勇敢的总统候选人才会说出这点。
石油美元的“富贵病”
2008年5月27日
香港《经济导》林澍风/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六个成员国2007年出口石油获得3,810亿美元,出口天然气获得260亿美元。麦肯锡推测,如果原油价格维持100美元的水平,等到2020年他们将累积额外收获9兆美元:这个巨大的数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经济规模成比例—2007年的综合GDP是8,000亿美元。
飞来横财不易管
海湾国家们的神气随着油价的高低起伏。五年前,尽管油价已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只有9美元上涨了不少,但也仅仅只有26美元一桶。这导致了很多的这些国家的政府变得摇摇欲坠。正如沙特阿拉伯面临的就是基地组织的叛乱。现在同样的油价上涨到了超过100美元,而信心又回潮了。
但1970年代的沙特等国家的钱在拉丁美洲就遭受了灾难,并导致了长达数年的债务危机,西部海湾国家们自己也遭受了经济危机,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低油价运行。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海湾国家们修建了那些毫无用处的建筑物,例如自从1983年启用时就被搁置了的利雅得国王机场;就是海湾国家们以多样化的名义发展经济,例如在沙漠中种植小麦。
如此巨额的财富并不好管理。对于如此之小的国家来说,这些能花的钱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也导致了这些年来的全球财政过剩。确实,一些经济学家在1970年代就作出了类似的推理。海湾石油美元不是投入到拉丁美洲毫无远见的政府之中,就是给美国的毫无信誉的房地产市场又烧了一把火。
海湾国家已经在尽最大可能的花好这笔收入了。在海湾国家里,你到处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尝试。沙特宣布将新建六个新的经济型城市,希望这将给那些难以控制的年轻一代们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与1970年代不同的是,这一次更多的钱都是被私人企业花掉的,和政府花钱不同,他们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
假如这次炫耀性的消费能够在政府更少的干预之下,效果会好得多。在现有的试探性的改革之外,太多的钱依旧掌握在国家手中。沙特已经对商业的态度变得友好得多,也已经开始开放其金融体系,航线以及交通领域引入竞争。但政府依旧过度沉湎于兴建那些宏伟的工程项目,而在如何使事情变对的领域里依旧走的太慢。这些都可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
水涨船高问题多
目前,海湾地区面临的一个明显的突然冲击:人工和材料费用激增。水泥、钢材、甚至沙子都更贵了,而且工程师短缺。2月,通胀接近8.7%,这令沙特震惊。在阿曼,通胀率刷新18年以来的纪录,达到使11.1%。在阿联酋和卡塔尔通胀率也达两位数字。
同时,还面临三方面的经济压力:第一,由于强劲需求和受控制的供应,国际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高涨。第二,美元贬值,所有湾区国家本币都是钉住美元的,除了科威特的第纳尔。第三个压力有点陌生,非交易品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住宅和商务用地的上涨,被称为油价上涨的自然结果,地价上涨甚至也能成为湾区敛财新手段。
另一方面,美元衰落的同时,抬升了非美元的进口商品价格。国外工人们抱怨得很厉害,他们在海湾地区挣的远少于被派到印度,巴基斯坦的同事。这样钉住美元的压力,让海湾地区的央行对美联储产生怀疑,甚至对他们的经济也有点怀疑。
在货币政策方面,也许应该用更强势的新汇率钉住美元,或者干脆大家都放弃钉住美元?2007年12月,在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个会议上否决了这个提法,据说,调整汇率也许会影响货币联盟2010年的雄心。一个更有力的理由:沙特阿拉伯在美元贬值问题上迟疑不决,因为本币与美元是最紧密的联盟。
居安思危费思量
当然,不是所有的财富都咽得下。据IIF统计,2007年,海湾国家在股票上增加投入2,150亿美元,用来购买国外资产。这笔财富分成两份:一份为海湾地区央行的主权财富基金,另一份为君主财产。据IIF统计,去年对外投资的总金额是1.8兆美元,据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统计,更可能是2.4兆美元。
不过,政府的雄心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内涵。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宣布或者已经开始运作的1.9兆美元,有43%运作已经超过一年,规模庞大而神秘的海湾地区对外投资也许唤起了好奇和关注,但是,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他们到底要在自己国家花掉多少。
例如,鉴于目前海湾国家如此之高的教育投入成本,尽管已经有了改变的迹象,但这些仍然有限。如今的海湾国家仍被伊拉克混乱的政治局势以及美国和伊朗在此地区争夺话语权所威胁着。在他们那些不稳定的地区里,这些酋长们不可能买到完美的保险。
另一个思路是转换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将经济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人民。现在海湾国家获得社会稳定的方式就是分发无数慷慨大方的补贴,例如便宜的住房以及医疗,扩大公务员的数量以及强迫私人企业雇佣当地人。太多的人获得了政府的支票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工作,而没有任何的时间和内在的动机,去开始自己的生意或者获得技能。
应该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冬天,名阿拉斯加人获得了政府永久基金1,654美元的支票,作为投入阿拉斯加油田开发的回。每年,这个基金都会分发其收益的一部份,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均给每一个居民。这些居民不需付出任何代价,而且他们可以随意花用这笔钱。这样的概念在海湾国家里的陌生程度就如在沙漠里见到冰川一样。但是在这些希望通过修建气派建筑来打动人民的国家里,简简单单的将支票分发给人民,也许比修建更多更大胆的世界第一高塔要有用的多。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寂静无声的帝国理工学院附属喜悦高血糖治疗中心2006年开业至今,有了6000个病人。据统计,几乎15%的阿联酋原住民得了高血糖,发病率仅低于沙特阿拉伯,为海湾地区第二,沙特(16.7%)巴林(15.2%)科威特(14.4%)。高血糖这样的“富贵病”正是海湾地区当下问题的缩影,他们面对的风险:通胀,中空的非石油相关行业,成长起来的年轻劳动力沉屙缠身,需要输入劳工为他们服务,等等。若解决不好,海湾国家将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怪圈。海湾国家近年收入的石油美元大增,以此修建了不少新的建筑物。几乎15%的阿联酋原住民得了高血糖,像高血糖这样的“富贵病”正是海湾地区当下问题的缩影。
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战争梅新育:限制战略资源出口是一国基本权利王中宇:“发展”VS“生存”—由山地问题引发的思考黑非洲的悲剧之尼日利亚——《能源战争》节选出租国心理——《能源战争》节选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国土中国资源市场化的结局:“稀土帝国”被外国掏空恩道尔:中美在非洲的石油冷战--达尔富尔?傻瓜,这是石油…文佳筠:不可能的美国梦恩道尔:今天60%的石油价格是市场投机的结果王中宇:“生态文明”的由来与前景江涌:石油价值异化暴露国际秩序危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