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人生中令人难忘的6个“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毛主席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一次是1949年乘火车去的,去了89天;另一次是1957年乘飞机去的,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
1957年11月5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斯大林墓
1957年毛泽东访苏红场阅兵
在中国领导人正式出访的行程中,到大学给大学生们上课、演讲是很重要的一环,开启这个先例的人就是毛泽东。
1957年11月16日晚,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得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集合,由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向大家做国内外形势告。还有一个消息跟着传遍校园:毛主席有可能会来看望大家!
17日早上八点刚过,几乎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便都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陆定一同志的讲话在十点钟开始。此时,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了。
下午三点多,陆定一结束了告。这时,刘晓大使带来一个喜讯:毛主席将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后很有可能要到这里来和同志们见面。大使还没结束讲话,同学们就欢呼起来。
大使接着说:“但是,这个会议不知道会开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得很晚。”同学们齐声高喊:“等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
傍晚六点多,毛主席到了大礼堂。他身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同志们致意。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与中国留苏学生见面
“同志们!我向你们问好!”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毛主席的话语几乎被掌声淹没了。
毛主席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明白。他见同学们露出困惑的神情,便解释道:“世界就是World。”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主席便转头问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刘晓回答:“是米尔。”
毛泽东就说:“世界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时全场立刻响起欢呼,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息。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给中国留学生讲话
讲话持续到了将近晚上七点,因为毛主席还要到小礼堂接见那里的学生。刘晓大使已经开始催他快走,但毛主席说再坐一会儿。他看了一下台下问道:“你们这里有湖南人吗?”“有!”台下答应。毛主席开始谈起自己的生活。他说他曾五次爬山,一渡长江,三渡湘江,还游过钱塘江……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他的叙述。
已经过七点钟了。毛主席才说:“我们该走了。”同志们立刻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为他送行。
最后一次举行“生日宴”
毛主席的生日是12月26日。
延安时期,毛主席为许多人祝过寿,却拒绝别人为他做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人们这时候想为毛主席祝寿,但他依然坚持不过生日,还说:“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
步入老年后,毛主席似乎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旧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这一天,邀请一些友人聚一聚,餐桌上没有珍馐美味,更没有寿星端坐、接受别人跪拜祝寿之类的旧俗。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70岁生日时与大家在中南海住地合影。左起:毛远志(前为毛远志之女)、王海容、毛泽东、李敏、孔令华
毛主席最后一次举行“生日宴”是1964年12月26日,那年他71岁。那一天,毛主席并不是只为了自己过生日,他邀请了钱学森、王进喜等劳模参加自己的71岁生日宴。
毛主席打手势让大家都坐下,请客人们抽烟、吃糖。周恩来安排董加耕坐在毛主席左边,再左边是王进喜,右边是邢燕子,再右边是陈永贵。同一桌就坐的还有钱学森、余秋里。
众人坐下后,毛主席高兴地说道:“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说得大家都笑了。
坐在一桌的劳模们,瞥见毛主席白布衫后边还有一块不小的补丁,都很吃惊。其实,毛主席一生拒奢侈崇俭朴,时刻不忘艰苦朴素,留下了不少拼接缝补的旧衣、老旧的书箱、补了又补的鞋。
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内展出的毛泽东遗物,皮鞋和拖鞋补了又补,一直补到不能再补,他却仍然舍不得扔掉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次生日,餐桌上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这顿生日饭,毛主席喝了胖头鱼汤,他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吃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不让别人帮忙。
毛主席的这个生日,金日成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表示祝贺。这些苹果,装在竹制的圆形果篮里,篮子的把上缀着两条红色缎带,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亲笔写的“祝毛泽东主席长寿”几个字。
毛泽东见了老朋友送的礼物,自然高兴。他拿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端详片刻,然后对身边的人员说:“这苹果,留下两个,其他的你们分着吃吧。”在分享中,毛主席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
1975年,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合影
最后一次坐飞机
1967年7月,毛主席坐飞机,从武汉飞往上海。
一个小时过后,飞机安全降落在虹桥机场。毛主席缓步走下飞机,很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坐飞机不是很快吗!今后你们还让不让我坐呀?”
然而,这却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飞过毛泽东专机的同志都知道,主席在飞机上从不休息,总是没完没了地工作、学习。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晚年他视力减退,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天天看书,毛主席纪念堂里有两副特殊的老花镜,就是见证。
这两副特殊的老花镜,一副去掉了左腿,一副去掉了右腿,这是为毛泽东读书而特制的。
因为身体原因,晚年的毛主席经常要躺在床上读书、看文件。他喜欢侧卧,戴普通眼镜非常不方便,靠床侧的镜腿总是会硌着脸。为了让他看书时舒适一点,工作人员特意为他订制了这两副老花镜,左侧卧时戴没有左腿的,右侧卧时戴没有右腿的。这两副老花镜也是毛主席坚持读书、手不释卷的见证。
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毛主席仍然在读书。据毛泽东逝世前一天的护理记录记载,1976年9月8日,他从昏迷中醒了11次,就看书和文件11次,最后一次是在9月8日下午4点37分。7个多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
最后一次游泳
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紧张,他总结出独特的休息之方,就是游泳。“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事,让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吃安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因为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泳
1974年11月19日至12月5日,81岁高龄的毛主席在长沙休养期间,先后5次到湖南省游泳馆游泳。
当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很差,“步履蹒跚,行动艰难,他那两腿和双脚浮肿得像发面馒头,没有人搀扶就走不了路”。大家都不主张他再游泳,他却执意要游泳。
11月19日下午4时多,毛主席在汪东兴、张平化等陪同下,来到了省游泳馆。此时,毛主席行走不是很方便,但是一到水里就完全两样。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游,时而躺在水面上转圈、做操,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根本不像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毛主席游了10多分钟后,同志们请他休息一下。他在水中微笑着摆摆手,伸出两个手指头,意思是要游20分钟。过了一会,他又伸出了3个手指头,告诉大家要游30分钟。
此后,毛主席又分别于11月20日以及12月3日、4日和5日到省游泳馆游泳。12月5日那次,他慢慢地划着水,显得很疲劳,动作有些勉强,轻轻地对陪同他游泳的警卫队长陈长江说:“长江,我浑身没劲,手和腿也发软,看来,游泳也困难了。”
这是毛主席平生最后一次游泳。
最后一次参加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党的十大在北京开幕,毛主席主持了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告。
目送代表们退场后,毛主席才离开,当时他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关于散会时的情况,护士长吴旭君回忆: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的那段时间,毛主席的身体不太好,走路已经步履艰难,而且气喘吁吁。大会开幕时,主席出席了,代表们热烈地鼓掌,气氛相当好。那天宣布散会时,我看到他两只手扶着椅子使劲往下压,他想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支撑着站起来。于是我马上叫人过去搀扶他,并把椅子往后挪,好让他站稳。
这时,台上台下长时间地鼓掌欢呼,持续了十多分钟。总理发现主席的腿在颤抖,他让主席坐下,主席也就毫无顾忌地一下重重地坐到椅子上,一动也不动。而台下的代表们仍一个劲地向毛主席欢呼。尽管总理打手势要大家赶快退场,代表们还是不肯离去。”
事实上,当时毛主席想再站起来已经很困难了,但又不能让代表们知道他身体的真实状况。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代表大会。
最后一次接见外宾
1976年,垂暮之年的毛主席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行动不便,说话也很费劲,但他还是坚持尽其所能操劳国事,包括会见外宾。
1976年5月下旬,时任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问中国,提出要见毛主席,但由于毛主席身体状况不允许故一直未作安排。5月27日,布托即将离开中国,他再次提出要见毛主席,毛主席的秘书把他的这一要求告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刚吃了安眠药,但依旧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安排接见。
毛主席两年前和布托见过面,这次相见,毛主席是坐在自己的沙发上,已明显地行动不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只是坐着与布托会面、握手。
毛主席问布托:“你好吗?”
布托回答说:“我很好,谢谢你。”
毛主席说:“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讲话也不好。”
布托说:“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着人民革命的斗争旗帜。”
毛主席谦虚地说:“没有做出多少成绩。”
毛主席会见布托前后不过几分钟,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此后,中国政府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毛主席今后不再在外交场合露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巴基斯坦举行的悼念仪式上,布托对毛主席发表了极高的评价:“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他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
他说——
“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