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忍气吞声的黄世仁?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以前一个小品里有这样一句话:“过去是杨白劳怕黄世仁,现在是黄世仁怕杨白劳。”我觉得此语决非小品里的戏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这是活生生的事实。  

  

  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她访华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在接受东方卫视的电视专访时,希拉里不厌其烦地重申了上述呼吁:“我确信中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做了聪明的决策,继续投资美国债券。”她甚至毫不掩饰的表示:“我们的经济体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中国知道,如果要恢复对美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出口产品,美国必须要采取一些激烈的措施,例如经济刺激方案,我们必须要借更多的债。如果我们不能使经济迅速复苏,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希拉里之所以发表这么“坦率”的讲话,是因为美国非常清楚中国经济的软肋——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拉动;出口市场过于倚重美国;外汇储备结构不合理,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债券比重太大。这些软肋导致中国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经济,换句话说,是上了人家的贼船。所以,尽管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尽管美国需要继续向中国举债,但是美国却没有丝毫的谦卑,照样理直气壮的继续索取。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截至去年1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总金额高达6962亿美元,并且还持续增加。这笔巨款折合人民币大概有4万多亿元,如果分摊到13亿中国人民头上,平均每人3000多元。  

  

  正如希拉里所言,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债券,借钱给他们,美国政府就可能无法筹集到振兴经济的7800多亿美元的财政预算,其经济必将进一步恶化。到时,不但中国那些依赖向美国出口的企业将会无法生存,而且美国还会无法如期偿还中国先前购买的债券。这些对中国来说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如果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等待中国的也只是外汇资产的缩水。由于美国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美元资产势必贬值,无数中国工人用血汗积累的巨额财富将会在无形中蒸发。  

  

  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还将使得本来已经严重不合理的外汇储备结构变得更加不合理。中国就像一个股市上被套牢的股民,必须不断补仓以摊薄成本,然后期待美国经济复苏,使自己可以解套。  

  

  过去是债权国可以控制债务国,现在却是债务国在勒索债权国。为了不使债务人赖帐,唯一的办法竟然是向债务人继续放贷,但这样做并不能保证债务人不会再次赖帐。  

  

  中国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处境,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与其说是世界工厂,不如说是世界民工。美国则始终处于高端的研发设计环节,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名品牌。此外,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高昂的教育和医疗费用,巨大的城乡差距则是中国启动内需的重大阻碍。  

  

  尽管多年来学术界一再警告外汇储备必须多元化,但是由于国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强大和健康过于乐观,仍旧把大多数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结果受制于人。  

  

  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必须痛定思痛,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有效扩大内需,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否则,中国就只有继续当忍气吞声的黄世仁,而听任杨白劳趾高气扬了。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美国   中国   经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