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何新:是谁把中国引入两房债券的陷阱?原来是他们
是谁把中国引入两房债券的陷阱?原来是他们——
外管局官员:金融危机为中国进行对外投资(包括金融投资)创造了条件
2009年6月25日 ...外汇通 > 炒汇频道 >新闻速递>新闻速递>正文外管局官员:金融危机为中国进行对外投资(包括金融投资)创造了条件 [日期: 2009年06月25日 10:...
... /.htm 2009-7-12 -百度快照
类似的新闻,在搜索引擎上都只有标题没有了高论。这些理论无非是:
美国金融危机,提供了中国为美国输血救市的最佳良机——买美债以及投入越多,收益越大,中国经济越安全,对中国越有利!
但是,这些两年前在网上铺天盖地的高论,最近在网上通通神秘地瞬间蒸发了,消失了,没有了,不见了………
所以——
转个贴,立此存照——
是谁在2007-2008年把中国引入购买美国两房垃圾债券的陷阱,套牢中国的千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
:机关成就我人生提交日期:2010-7-5 18:42:00 访问:2473 回复20
2007-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一些海归经济学家在中国展开大力游说,鼓吹:——中国应该赶紧趁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去美国“抄底”!从而成功地引诱中国在2007年斥出巨资4000亿——亿美金,“抄底”美国购买巨额垃圾债券和美国国债,致使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流失,被美国紧紧套牢。从而成功地使用中国的外汇储备资源为美国救市,为美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经济学人是:李稻葵、胡祖六、谢国忠、梅新育等。这些言论大部分都发表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他们炮制了著名的“抄底论”。
鼓吹最力的海归学人是谢国忠。此人曾经大力呼吁“债转股”——把美国债券全部兑换成股票!!!(例如目前两房退市——如果当时中国已经把所购买的两房债券转成为股票,那么现在就全部蒸发血本无归献给美国人民做贡献了!)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接受《第一财经日》采访时表示:次贷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从战略考虑的角度,中国应该积极入股美国金融机构。李稻葵认为,流动性不足让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基金比较欢迎。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在该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中国应当积极投资入股华尔街,从而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谢国忠:美亟需中国援助 应将美债券换成股票证券2008年09月28日 08:47凤凰财经专稿
1.8万亿外储成关键, 谢国忠支招如何漂亮抄底?谢国忠:应该说有一个方案使我们也不亏钱,也帮助美国。美国的问题是国债多,老是借钱花钱,现在根本就不够,它现在解决的方案是用一种债在换另一种债,原来是老百姓的债,变成老百姓不还钱,变成金融企业的债,金融说我也不行,就变成政府的债。中国应将美债资产换成股票证券类资产。 商务部贸研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抄底”华尔街得当与否,必须考虑意欲收购的标的质量,看是否有助于中国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只要条件合适,我们不妨大胆一点去收购资产”。
如果增持大摩,梅新育认为,中投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去年底,中投斥资约五十亿美元获得摩根斯坦利百分之九点九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梅新育说,从较长周期衡量,这笔投资可望盈利,“前提是帮助大摩度过这个关口,中投需要帮助大摩”。
本文来自鼎砥投资论坛 原文链接
胡祖六:中国金融企业现在出海抄底恰逢其时
央视:张明指中国应参与全球救市继续购买美债有人著文,2008年11月:中国持有大量美债可要求美国对华开放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
中国该不该“抄底”华尔街
:lotoclize 回复日期:2010-07-05 21:45:03
谢国忠:未来五年内中国劳动者工资将涨4倍 中国的货币有可能在2010年末小幅升值,2011年初再次升值。但是,2012年,中国的房产市场将走向下坡路。笔者担心,届时,全世界都将谈论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币值的态度转变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
:无法专心 回复日期:2010-07-05 22:35:27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接受《第一财经日》采访时表示,次贷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从战略考虑的角度,中国应该积极入股美国金融机构。李稻葵认为,流动性不足让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基金比较欢迎。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在该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中国应当积极投资入股华尔街,从而获得一定的影响力。
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两房崩盘,许多国家纷纷抛售美债证券脱险变现以求脱险。而一些中国经济学人则要求中国继续持有,反对中国减持美债。例如: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表示,“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这意味着外汇储备有巨大的缩水风险。很多人对美元不断走软感到非常无奈,但是目前尚找不出能替代美元的第二种货币。”吴晓灵还指出,“在危机的过程中,以一种负责和稳健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采取恐慌抛售,这样对整个金融市场都有好处。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策略不宜做大的调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