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文革中成功预报了五次大地震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文革中中国成功预的五次较大的地震

  

  原载:强国论坛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说,地震预是世界性难题,仍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尚未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中国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少现在能够对特定地区的某种类型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 1975年2月4日 海城7.3级地震,只死亡1300人。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预,将会死亡10万多人。  

  据上海地震局局长火恩杰介绍,联合国公认的,历史上惟一一次成功预地震发生的纪录依然为中国保持。我国1975年及时准确地预了辽宁省海城地震,这是地震科学史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预实践,预水平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另据了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曾成功的预了 1971年3月23日 、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 1975年2月4日 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976年5月29日 云南龙陵、潞西7.5 级地震、 1976年8月16日 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  

  尤其是海城7.3级地震,全世界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震工分析了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全省各地提供的近2000条宏观前兆信息,于4日零时及时向省政府发出了辽宁海城——营口将要发生大震的临震预。省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于4日上午10时发出通,要求震区采取5条应急措施做好防震工作,并于当日下午14时在海城召开紧急防震工作会议,落实防震、抗震工作。在地震发生前一小时内又发出了地震即将爆发的预,当19时36分大地震发生时,我国首次对7级以上地震的成功预才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其它的地震预,虽然政府公开向群众发布了短期、临震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地震预期较长,如 1976年8月16日 四川松潘、平武7.3级的地震前后约9个月,按公布短期预算起,前后约3个月。没有能够算是及时准确,因此尚存遗憾。  

标签:地震   成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