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们是怎样甩掉贫油帽子的?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甩掉贫油帽子怎能不提毛主席?!

  

  
社会何会这样?!  

  

  康秀峰  

  忠孝节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道德规范。忠主要指臣对君的竭诚;孝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节主要指妻子对丈夫的服从;义具有封建道德准则的意义。这里主要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忠孝节义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倡“ 忠孝节义 ”的实质,在于强化封建礼教,增强封建道德对人心的约束力,并掩盖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007年出现感恩之句,要人们去感恩,也是现在人的流行话语。感恩的原本义释为感怀恩惠。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之心。”其后是唐朝陈润的《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不管忠孝节义还是感恩,是有特定性的。避开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理念不论,就以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而言,我们当今的任何人,都应遵守忠孝节义这道德规范,不应“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然而,在我们21世纪的今天,如2009.9.21日的《大庆之魂》节目当中,就把中国49年后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的功绩,说成是因为朱德元帅的"没有汽油,枪炮还不如一根打狗棒"和邓副总理的"中国人很穷,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的指导之下取得的。说石油大会战是上国务院邓副总理批准并实施的。《大庆之魂》节目当中有朱老总的元帅像,有邓付总理的像,提到余秋里和其他科学家,也有其他科学家的像,偏没有提到毛主席,周总理和地质科学巨匠李四光一句有关石油工业的讲话或批示。也没有提铁人王进喜。  

  

  中国能够在短期內把西方列強戴在中国人头上几十年的贫油国帽子丢到太平洋,是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亲自领导下取得的,还是其他付职的二句话的指导下取得的?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也是毫无疑问。然而,在庆祝毛泽东开创的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的《大庆之魂》节目当中,毛泽东已消失了,周恩来李四光均也未提了,功劳是其他人的了。我真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解放前中国积贫积弱百一二十年不赘述。  

  

  解放后,整个中国的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令世界惊叹成就,如航天航空航海,如尖端科学和军工及机械工业,如农业粮食高产研究等,那一项不是毛主席亲自领导决策下实现的?  

  

  不管什么国家的大会战,还是发展方向,或建制军队的改制,这些战略决策,都是最高领导人的权力,非他人所拥有。其他人的言行,只是在战略决策决定后的执行人的角色。古今中外均无撇开最高领导人来歌颂助手。战斗战役的胜利也不可能只是参谋长的功劳而非军长司令的功绩,参谋长永远是参谋长!把助手凌驾于最高领导人之上,这岂不是越权行为又是什么?助手如撇开最高领导人进行活动这不是篡权行为又是什么?这岂不成遭人唾骂和耻笑吗?  

  

  况且,毛主席对中国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十分重视。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毛主席就指出:“ 边区有着丰富的宝藏,首先延长石油居全国第一,并闻名于世界,过去曾由外人投资开采,结果失败而去,现在边区当局仍在小规模的实行开发。当外货几近断绝的今日,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价值的石油,是极应设法大力开采的”。 1944 年毛主席又亲自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写了“埋头苦干”四个大字,鼓励石油职工。延长石油工人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建国以后,为了迅速发展石油工业,毛主席于1952年2月又亲自发布了军委命令,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命令中说:“你们过去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在当时石油队伍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57师一万多名官兵成建制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这种在大规模战争刚结束,残余敌特力量还未肃清时让部分军事力量转制,这是任何副职助手都不敢决定的大亊,不管多少副职助手都不能代表中央,代表中央只能是在主席授权的情况之下。  

  

  据康世恩回忆,"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工作那么繁忙,亲自找了中央三十四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一一听取汇。毛主席调查研究得那么仔细,从最基本的知识到发展战略,都是毛主席关心的内容。毛主席正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作了精辟阐述,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1955年9月,我带领石油工业部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学习,回来时已是1956年春节前夕。刚到家,李聚奎部长就告诉我,要向主席作汇。当时规定汇要由部长亲自谈,不准带副手和秘书。由于李聚奎同志来石油部才几个月,作为特殊情况,允许石油部多去一位副部长汇。李聚奎同志要我抓紧准备,我听说有些部门已经谈过了,就打电话问水电部刘澜波同志和计委孙志远同志,应该如何汇。澜波同志说毛主席问得很详细,曾问他电力是怎么发出来的?孙志远同志告诉我,从石油如何生成?是什么样的矿藏?怎么勘探、开采?直到石油发展战略,都要详细准备。2月26日,我和李聚奎同志按照通知,到中南海勤政殿汇向毛主席汇。汇时在座的还有周总理、少奇、陈云等同志。总理向毛主席介绍了我,主席问我是那里人,问我的经历,然后开始汇。我照着提纲念了一段,主席打断说,你不要念了,我这里也有本本,就随便说吧!接着他就问开了。主席先问地质年代如何划分,根据是什么?我说主要是根据地球发展不同时期的古生物标本,这是主要标志。主席说对,那为什么叫第三纪、白垩纪、侏罗纪呢?我说这是按照世界某一个代表性的地点和剖面来划分和命名的,比如白坚纪的代表地点是英国;侏罗纪来自欧洲的侏罗山;震旦纪来自中国的南口,等等。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又问石油是怎么生成的?我讲了世界上石油生成的两派学说,一是有机生成说,一是无机生成说。主席说,你赞成那一种学说?我说我赞成有机生成学说。主席问,有机物为什么又会变成石油呢?我讲了石油生成的环境及温度、压力等,要经历几百万、上千万年,逐步演化才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主席又问,是否有油的地方都有气?有气的地方是否一定有油?我一一作了回答。“怎么找油呢?”“什么叫构造?”我拿纸边说边画,说明各种储油构造。接着主席又问原油出来后怎么炼制?怎么出来汽油?汽油为什么要分号头?汽油的分子式是什么?我汇了炼油的原理和过程,还把汽油、煤油、柴油的分子式一个一个写出来,主席很认真地看了。我讲了柴油由于含蜡多少不同,凝固点也不同,寒带用油要低凝固点,不然就冻结了。主席说:这非常重要,中国严寒地带不少。"
 " 随后主席又问中国怎么找油?我着重汇了西北地区石油勘探情况。毛主席说,美国人(注:毛主席这里是指美国有些地质学家)讲中国地质老,没有石油,看起来起码新疆、甘肃这些地方是有的。怎么样,石油部,你也给我们树立点希望。毛主席这段话语重心长,对我们既是鼓励、期望,又是极大的鞭策。我汇说,我国石油工业还很落后,1955年天然石油年产量才42万吨,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世界先进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还没有掌握;资金也很紧张,一年用于天然石油勘探的投资才2亿多元;新疆、玉门等地都是戈壁、荒滩、沙漠,野外勘探开发工作十分辛苦。主席很有感慨地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毛主席这些指示,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尽快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打开石油工业的新局面,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必须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鼓舞着石油战线广大职工不怕困难,艰苦奋战,决心以实际行动甩掉石油工业落后帽子,为以后大庆油田的发现和石油会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康世恩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回忆往事,思绪万千。他说"作为一个老同志、老党员,我永远难忘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功勋,永远难忘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全党全国人民胜利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可以说,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石油工业能甩掉落后帽子,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正是在毛泽东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巨大支持下取得的"。  

  

  
  康老说,毛主席一贯倡导调查研究的作风,对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有过一系列精辟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名言对全党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1956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探讨和研究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曾亲自找了几十个部门的同志分别座谈,听取汇。我作为石油工业部负责人之一,有机会向毛泽东同志作过汇。
毛泽东同志那种严格认真、虚心调查、追根求源的科学态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毛泽东同志对石油工业的殷切期望和要求,给石油战线广大职工以巨大鼓舞和支持。今天回忆起来,仍感到十分亲切。

  

     

  

  建国伊始的毛泽东对中国石油的建设所倾注的心思可谓一片苦心。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起步时,毛泽东为了石油问题就多次找来地质学家李四光讨教:先生,你说我们中国真的像外国专家说的是个“贫油大国”?  

  

  李四光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主席,我们中国不是贫油国。我相信我们中华大地上也会有丰富的石油蕴藏在地底下,关键的问题是要进行调查和勘探出来。  

  

  一旁的周恩来听后十分高兴地对毛泽东说:主席,我们的地质部长是很乐观的,他多次这么对我们说,我想我们应该有信心在石油方面加强些力量和投入了。  

  

  毛泽东那天很兴奋,一定要请李四光在他的家里吃饭,而且又不止一次地说道:搞石油“普查是战术,勘探是战役,区域调查是战略”,“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李四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坚持科学技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他的科学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国家的需求,为祖国和民族的富强奋斗。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解放前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建国初期,做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长和全国石油地质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地质学界"中国贫油论"烟嚣尘上的氛围中,他正确回答了中央关于"走天然石油道路,还是走人工道路"的垂询。他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据此,他率先提出进行"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指挥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在战术找油田方面,他亲自选定华北、江汉平原的突破点和关键井位并打出高产油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他还十分注重和经常指导大西北、苏北乃至西藏等地的找油工作,派出柴达木石油调查队伍并发现了冷湖油田;他力主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油田和向浅海进军,皆取得重大突破。李四光的工作不就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得到毛主席的大力支持开展的吗?   

  

  南宁会议后,毛泽东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最高国务会议,集中讨论1958年的预算和经济计划。毛泽东说:“我们这个民族在觉醒起来,好像我们大家今天早晨醒来一样,在逐步觉醒。因为觉醒了,才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打掉;因为觉醒了,才把私有财产制度废除;因为觉醒了,才进行整风,批评右派;现在还要革掉一个东西:我们又穷又白。白纸好写字,穷就要革命,要干,就有一股干劲……我看我们这个民族现在好比打破原子核释放出热能来!”毛泽东以其天才诗人的气质,把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全都调动了起来,看看这一年毛泽东的行程,就会发现,他几乎将全部心血花在了调动全国的建设热情和推动国家大发展上:二月份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尚未结束,他就利用会议间隙跑到了济南,接着又到东北去调查,并短短四天跑了四个城市。二月十八日他赶回北京,又在中南海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在京的中央委员、党员部长或副部长共119人叫到身边开会,这一天正是春节。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笑容满面地对他的属下高谈阔论道:今天的会就叫“团拜会” , “现在这个高潮的群众情绪,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没有见过。”三月四日,毛泽东离开北京,飞往西安,下午到达成都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李富春、罗荣桓、陈伯达、薄一波、谭震林、田家英和一些省市负责人及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等也被邀去开会。成都会议一开就是十八天,毛泽东先后作了六次重要讲话,而且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特别说了下次中央会议要重点解决工业问题。 在毛主席的直接关怀下,石油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国家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石油部的领导,毛主席亲调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余秋里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1960年1月7日 ,在松辽前线考察的余秋里赶到上海,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见了他就问:“余秋里同志,你那里有没有一点好消息啊?”余秋里回答说:“从目前勘探情况来看,松辽有大油田!”毛主席非常高兴,说:“呵!有大油田?"余秋里说:“是的,主席,我刚从黑龙江回来,留有余地说,有可能找到大油田;如果不留余地,大胆地说,大油田已经找到了!我们正在加紧勘探,半年左右就有眉目了.”毛主席说:“好啊!有可能的。能在半年内找到也好啊”  2月13日 ,石油部向中央写了在松辽开展石油大会战的告,并请求分配3万复员兵参加石油会战,争取在夏秋两季把这个油田拿下来,尽早投入大规模开发。
余秋里还向周恩来总理作了告。总理说:“这个想法很好嘛!主席正在广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你快到广州!”
余秋里立即赶到广州。毛主席和老帅们正在一间会议室里开会,把余秋里也叫了进去,要他汇松辽的情况。他一边吸烟,一边专心听余秋里汇,不时点头说:“好嘛……好嘛……这很好嘛!”
余秋里接着说:“我们正准备调克拉玛依、玉门、柴达木、四川的队伍到松辽会战。”
毛主席说:“听说你们有个告,要搞会战。好哇!准备上阵啰!"。
 2月22日 ,中央就下达了动员3万名退伍兵给石油部的指示,要求集中力量迅速开采在东北大庆地区发现的新油田。之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同时,毛主席还批准了国家经委的告:给大会战增加投资2亿元,钢材3.8万吨,会战按年产2000万吨原油的规模安排工作。就这样,一场气吞山河、展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打响了。
大庆石油工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以“铁人”王进喜照宁可少活20年,也要早日拿下大油田的拼命精神,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结束了依靠“洋油”的时代,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大庆在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1964年l月25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从此,“大庆”威震寰宇,“铁人”名传四方。大庆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铁人”王进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次大会休息时,作为主席团成员的王进喜从第一排前面走过,周总理看见了他,就向毛主席介绍说:“那个就是大庆的王铁人.”毛主席望着王进喜,向他招手、徽笑。周总理招呼王进喜赶紧过去。王进喜激动万分地迎上去,双手轻轻地握住毛主席那温厚的大手。毛主席慈祥地望着他,也不放手。周总理在旁边热情地介绍着王进喜的事迹。王进喜平时能说会道,但这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感动得热泪模糊了双眼。摄影师纪录下了那一幸福的时刻、那一历史的瞬间.那张毛主席和王进喜握手的珍贵照片,成了大庆人的无价之宝。  

  

  大庆的每一步,中国石油工业的每一步,中国的工业、国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倾注着主席的全部心血!怎么一部庆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庆之魂》,却只字不提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总理呢?为何只字不提世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李四光作为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典范。中国为有李四光这样杰出的科学家而自豪,中华民族为有这样忠诚的儿子而骄傲。这可抹掉?   

  

  前人栽树,后人在树荫下乘凉时忘记栽树的人,或把真正栽树的人张冠李戴,忘了掘井人,这难道是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吗?这难道是资本主义倡导的感恩吗?这难道不是周代时周王斥问晋大夫籍谈 “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吗?这个晋士大夫难道不是文人精英吗?可见中国的文人精英数典而忘其祖是代代相传至今的。中国的社会进入到现代时何会这样?!  

  康秀峰 2009.9.22日观庆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庆之魂》后之感  

标签:石油   毛主席   毛泽东   中国   主席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