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造生命”可能制造生物武器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辛西娅会不会变成怪兽(组图)  

  2010-05-24 04:32:00 : 河南商

  

  辛西娅会不会变成怪兽(组图)

  “人造生命”过程图示制图/方毅夫 辛西娅会不会变成怪兽(组图)  克雷格·文特尔:生物学界的“坏小子”他得到“坏小子”的恶名是因为他离开了政府资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不过,他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案之后,同意与为公共资助计划效力的科学家共同分享。时代杂志在2000年7月将文特尔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代表佛兰西斯·柯林斯同时选为封面人物,又在2007年将他选进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它能定制成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或者定制成某种细菌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

  也能引发物种失控或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如何控制这比原子弹更厉害的发明引发担忧

  20日,美国一研究小组告称合成了一个人工基因组,这预示着人类探索人造生命迈出重要一步。但更多人则担心此研究成果会被用来合成大量生化武器,造成恐怖威胁,甚至“颠覆人类生命本质”。

  奥巴马已致信要求评估其风险。外国评论认为,此技术应用广泛,但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各国应保持理性,加强管制相关技术。

  什么是“人造生命”

  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

  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说,科学家经过15年反复实验,耗资4000万美元,制造出了“人造生命”。

  “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领导研究的克雷格·文特尔说,“这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物种。”

  项目的负责人文特尔将“人造生命”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直译为人工合成,此处意为“人造儿”)。

  基因由

  108万对“字母”组成

  据媒体道,这一技术是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研究完成的,他们在实验中制造出世界首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人造生命”。

  道指出,这个研究团队重塑“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Mycoplasmamycoides)这种微生物的DNA,并将新DNA片段“黏”在一起,植入另一种山羊支原体中。新生命1个月前诞生,这种微生物由蓝色细胞组成,能够生长、繁殖,细胞分裂了逾10亿次,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DNA图谱上共有约2万个基因。

  研究员建构的染色体中的基因,由108万对“字母”组成,研究员并在合成基因上留下“水印”,包括46名科学家和研究员的名字、研究所的网址,以及爱尔兰作家JamesJoyce的名句“生存、犯错、倒下、战胜,用生命创造生命”。

  价值可能超万亿美元

  文特尔表示:“‘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项目组其他成员表示,这仅仅是一个更宏大工程的一小步,未来他们甚至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的有机物。此外,未来科学家还可以制造出能够产出石油或专以二氧化碳为食的环境友好型“人造生命”。文特尔自信地说,“人造生命”将成为非常强大有用的生物学工具。

  文特尔已与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达成协议,要创造出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其转化成能源的藻类。他认为这一创新的价值将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惊动总统

  奥巴马要求评估技术、伦理风险

  克雷格·文特尔的这次“人造生命”的成功,也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注意。他当天致信负责生物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统委员会的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员会评估这类研究在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的影响。

  奥巴马在致信古特曼时也表示,需要确定这类技术的合适伦理界限,将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争议

  “人造生命”可能制造生物武器

  对于这项成果,科学界反应不一,有些科学家评价颇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心情复杂,态度审慎。

  事实上,近年来,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但它们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之争从未止息。

  支持者:可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

  “人造生命”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驱动所有生命的基础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种类的细菌,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等。

  国拉特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埃布赖特说:“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带有预定特性的细胞。”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主任戴维·马格努斯甚至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反对者:破坏生命的基本信念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吉姆·柯林斯则反驳说:“这项成果破坏了我们有关生命属性的基本信念,而这种信念对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自己、如何看待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都非常重要。”

  还有一些人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成员埃里克·霍夫曼表示,必须确保相关的法规到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这项有潜在危险的新技术的伤害。

  谨慎者:非真正意义的“人造生命”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文特尔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现有细胞,并未跨越“无中生有、创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认为上述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体意味着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

  担忧

  动物植物今后都能被电脑设计

  咋控制这些能自我复制的家伙

  20日出版的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预测,将来有一天,新的细菌、动物或者植物等生命体将被电脑设计,最后被人类制造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

  《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人造生命”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这种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就短期而言,可以应用于制造更好的药物、农产品、绿色燃料以及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谁也不知道它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技术与生俱来地存在着危险,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恐怖的灾难。

  该刊因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控制这些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谁能拥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专利权?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在于各国政策制定者如何保持理性,戒慎警惕,对此类技术加强管制。

  链接

  “人造生命”历史

  1909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


  1980年世界第一个转基因小老鼠诞生。

  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1999年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人类第22组基因排序列图。

  2001年中、美、日、德、法、英6国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2010年第一个“人造生命”诞生。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央视、《中国日》等)

  :联系记者 (本文:大河网-河南商 ) 相关文章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
标签:生命   基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