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发生机制(一)
通胀发生机制 (一)
我国去年四万亿剌激经济政策以来,从整个学界到评论界,几乎都异口同声的说要通货膨胀,有些大嘴人士、热门的财经评论甚至四处演讲或连续发文,大喊中国将要恶性通胀,或严重滞胀即将来临。误导了不少人,甚至连人大财经委也在今年三月前后专门开会质疑政府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搞得管理者都有些不知所措。要说这些人说得对吗?权威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就是这样说的,发行货币多了就会通货膨胀。要说不对吗?2008年的因紧缩货币政策而产生的实体经济直线下滑的危机还仍历历在目、心存余悸的感觉并没有消除。在这一片的异口同声的鼓噪声中, “管理通胀预期”作为政策出台就反映的管理者这种矛盾的心理。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2009年M2增长了10万亿,中国根本就没有出现恶性通胀(喊“恶性通胀”的人根本不懂,“恶性通胀”是指货币信用崩溃。房地产的上涨与不正确的房地产政策有关,房贷也过于宽松,但与总量货币政策不是直接关系,对此一些人也分不清楚,将房地产的畸形上涨归结于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包括央行货币管理层的人员,大多也都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观念持有者,理论底气不足,因此,当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就连忙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7%、另一方面发行央票收紧货币供给。
接着,就发生了与2008年(从2007年“两防”开始)紧缩的货币政策后相类似的具有戏剧性的一幕。股市在已大幅下跌后再恐慌性大幅下跌,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民间地下信贷利息高涨。经济不仅没见到通胀,反而出现相当程度的通缩苗头,国民经济的各项先行指标直线下滑那样一种在2008年曾发生的可怕的景象在今年六、七月份时再次重演。不过,有了2008年的紧缩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历史教训,管理层对紧缩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危害还是保持很高谨惕的。正象2008年那样,今年六月份领导人再次纷纷出动各地调研,紧缩的货币政策恢复到适度放松。
为什么消费物价指数(CPI)明明在上涨,却不能用紧缩货币来进行控制?
为什么货币政策不能从紧,一从紧经济就出大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宏观调控“两难”问题那么多?“两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两难”问题的实质,是持与现实完全不符的、完全错误的货币理论与观念来观察CPI,来调控货币,因此才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横竖不对劲。
其实,我从2007年就开始大力讲授这方面的理论,2008年发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应有体系与方法》等一组关于宏观调控的文章, 2009年月份再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的》等一系列相关文章,对今年五月央行的再次紧缩货币,即发文《央行又在紧缩货币置顶首页》文章,陈述紧缩货币必将给经济造成哪些危害。可以说,我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的写作动因,就是因为货币主义的错误观念,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的后续发展。虽然这次紧缩货币的错误政策二个月后就得到了部份的纠正,但必竟已给经济造成了波动与不必要的损失。从这其中可以看出,错误货币理论并不是象一些人认为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会影响到决策,对国家、对人民是有着千万财富的损失的。只有正确的理论才是实现正确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而快速发展的依据。
下面将通过几个分题,讲述《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论述的当代货币运行的特征与过程,其对物价指数有的影响。必须说明,由于所涉及的理论比较复杂,这里仅只是个对理论结论作简要的演示性的说明,不作论证,省略复杂的关系说明。要真正弄懂当代信用货币新理论,还是需要看原著。
(待续)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讲座之九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