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蒋介石的“讲政治”和毛泽东的“讲政治”!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蒋介石的“讲政治”和毛泽东的“讲政治”!

阿二

  

  

第一部分 蒋介石的“讲政治”

蒋介石在三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1932年6月18日在庐山召开“剿匪”会议,并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匪策略。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蒋介石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迫使中央红军离开苏区进行长征。

蒋介石是如何“讲政治”的,蒋介石的粉丝们有这样的说法:

一、统一宣传口径,大肆宣传“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主张。广播、纸、文艺、演讲、座谈、标语、传单,各种形式齐上阵,向老百姓灌输为什么要清剿红军。
二、授进剿部队以绝对权力,所到之处,一切地方行政事务让位于剿共,军队有权任免地方官吏。
三、软化、分化、感化苏区百姓,大搞救济民众活动。同时出台《惩治土豪劣绅条例》。
四、感化投诚及被俘红军官兵,设立感化院,蒋介石亲拟《欢迎投诚告红军官兵书》。
五、颁发《处理“匪区”土地、地租、田赋、债务办法》对农产品实行减免税收,并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
据说,这些政策的效果明显,各地农民纷纷驱逐红军,云云。

当然了,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一、“攘外必先安内”,归结起来就是对外卑躬屈膝、仰人鼻息。
自“9.18”事变,蒋介石对日本一味的妥协、忍让,到1937年的时候,日军已经占领了华北大部兵临北平城下。即便是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被攻陷,仍不和日本宣战。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爆发后,在追随美国对日宣战。
最可笑的是,当时对日宣战公告居然没有宣战日期,因为此时距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已经有十年,距离占领中国首都已经有4年,实在无法确定开战日期了。

二、蒋介石对苏区实施的是残酷的法西斯手段。

1.制定了“保甲连坐”制。
1931年6月,蒋介石划定江西修水等43县编组保甲;1932年8月蒋介石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后,正式开始在豫鄂皖三省红军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施行,规定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1934年,国民党“中政会”第432次会议议决由行政院通令各省市切实办理地方保甲,据此,行政院子同年12月通知各省,普遍实行保甲制度。
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2.对苏区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蒋介石在其《剿匪告》中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蒋还曾具体指示:“匪共为保存田地,始终不悟,应作如下处置:一,匪区壮丁一律处决;二,匪区房屋一律烧毁;三,匪粮食分给剿共义勇队,搬出匪区之外,难运者一律烧毁。需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否则剿灭难期,徒劳布置。”

  

  蒋介石的特务头子邓文仪为了邀功主编的《剿匪战史》所载,人口九万的金家寨县城,第一个月“枪杀与活埋三千五百多人”,县城之外,“在古碑冲处死、活埋的至少九百多人;在南溪、竹畈、花园各镇处决的赤匪、赤匪家属,以及赤匪伤病员至少三千人;上楼房镇一次杀了一千二百多人;胭脂河坪了杀了一百多人……”。

  

  当时的西方传教士的记录中说:“那似乎是一个原始地带的沼泽,被关押在那里的人,象苍蝇一样成片成片地死去。……接连几天我都在做噩梦,每当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那些后悔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可怜的人。……”“两三千的妇女用绳索串成几里长的一排,执枪的士兵象驱赶牲口一样,把这些可怜的女人一个个明码标价。她们被卖到了外地。这种悲惨的景象使我想起贩奴运动早期的美洲,而我原本以为这个景象不会再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出现”。

  

  仅在中央苏区,蒋介石就屠杀了80万人。红军将领徐海东的全家连同亲属、宗族被杀了66口人,几乎灭门。他曾回忆说:“蒋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领我的家乡,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

  

  据说屠杀的停止还要感谢国际监督,西方传教士透露出来的消息引起的国际上的压力。

3.当时的民国政府虽然也有相关的土地法,但是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并没有实现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土地兼并、土地集中相当严重,失地的农民受到三重盘剥,地主的地租、官僚的苛捐杂税、帝国主义对初级产品的掠夺和商品的倾销。具体的情况没有统计,只能散见于各地的县地志当中。

另外,蒋介石也不能解决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国民党统治集团腐败的严重程度登峰造极,以致于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把治理腐败作为继续援助蒋介石的条件。

对于蒋介石如何“讲政治”,相信诸位有自己的判断。

第二部分 毛泽东的“讲政治”

毛泽东好象没有说过政治、军事几几开的话,但是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中,他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
“单纯军事观点在红军一部分同志中非常发展。其表现如:
(一)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甚至还有说“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则更进一步认为军事领导政治了。”

  

  从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认为军事和政治是统一的,而且还隐含政治要高于军事的意思。

毛泽东的“讲政治”,除了民主集中制、党指挥枪等内部管理政策,还有一套针对中国当时最关键问题的有效政策。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口号标语最先出现在1927年的文家市,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还保存有当年所写的这条标语。而根据党史专家、吉安市东井冈研究会会长丁仁祥的研究,毛泽东从1928年3月开始,在酃县的中村,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在成立苏维埃政府之后,毛泽东又先后制定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哇塞!《劳动法》在红军时期就有了!)

陈士榘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回忆文章中介绍道: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

据老红军战士回忆,“打土豪,分田地”凝聚了民心,发展了经济,瓦解了敌军士气。对峙的红军与白军在没有战事的时候,红军经常用猪肉、粮食换白军的食盐、工业品,白军士兵普遍对红军有好感,以致于在发动围剿时蒋介石要把一线部队全替换下来;当时听到对面白军士兵喊“要换防了!要换防了!”,红军就知道白军要发动攻势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施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
这些政策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约有1.6亿人口)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对打赢解放战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前有120多万人,在战争期间伤亡俘超过了150万,但到解放战争快结束时,3年内解放军已经发展到近800万人。

  

  解放军的迅速扩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 解放区翻身农民的积极参军
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仅华北就有100万人参加解放军,东北地区有160万人参加解放军,还有220万人加入了民兵组织。另外,承担后勤补给的农民达到了1500万人!难怪陈毅感慨地说,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第二、国民党军队的弃暗投明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被俘450多万,起义、投诚170多万,这些人绝大部分加入了解放军。

  

  1960年,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曾经问杜聿明:“拥有百万军队的统帅,是不应该被打败的。”“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说:“我的一百万人全到他那边去了。”

结论

  

  常说“屁股决定大脑”,蒋介石是封建地主、官僚和帝国主义的买办的总头子,他讲的政治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不惜残民以逞;而毛泽东和他缔造的政党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不变的宗旨。对于两种“讲政治”,中国人民做出过自己的选择。

标签:蒋介石   政治   红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