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时代衣食住行实录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我是1965年中专毕业,船舶驾驶专业,毕业的同时就接到某航运公司(国营企业)的到通知,那时很规矩,学生仍然休息完暑假,在当年9月去上班。

  

  到当天就领取工作证,劳保证。凭工作证到劳资处领取半个月工资——15.25元,因为我们的实习工资标准是30.50元。同时也领取了工作服一套,劳保皮鞋一双,套鞋一双,劳保手套两副,一副是帆布的,一副是皮的。半个月的工资是国家赠送的,因为国家知道学生是个白丁。

  

  以后,每年有两套工作服,一套制服,每月两双手套。制服是冬夏装隔年发放,但是个人要出一小部分钱,出多少有个固定的比例,工资越高比例越大。

  

  所以作为工人,穿在外面的衣服基本不需要买,当然追求漂亮就例外了。

  

  吃饭是不要钱的,国家每人每天津贴0.57元,由我们集体支配,放在一起吃大锅饭。

  

  0.57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当时大米0.08元一斤,也有0.10元一斤的大米,那不是一般家庭吃得起的,肉0.50一斤,最好的肉0.80元一斤,鲜鱼0.20-0.30元一斤,所有的蔬菜没有超过0.10元一斤的。所以,0.57元吃得非常好。

  

  整体工资不高,许多工人,特别是没有文化的工人,到退休能够在月工资60元的标准下拿到80%的退休工资就很不错了。只有极少数的船长和轮机长,月工资高达300余元,但是,那是有限几个宝贝,他们的工资超过了单位最高领导,当时还叫局长和党委书记,他们二人,一个是行政七级,一个是行政八级。他们的工资没有到200元。在这一点上我很替这些干部抱不平,我曾经说过,那时的很多干部都是很好的人,就包括他们二人。他们也是生不逢时,当那么大的官,拿的工资仅仅是普通工人的3-4倍。如果是在今天,那个平安保险的老总,一年可以拿到6600万的工资,在深圳当个工人,要干6600年才能拿到这位老总一年的工资。而且还有那么几个马屁精在说“不高!不高!合理!合理!”,更有无聊无德的文人专门写文章来说明它不高和合理的理论根据,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那些抗过枪,打过仗,流过血,负过伤的老干部在九泉之下,不知道作何感想?

  

  那时工人和干部一样,涨工资要等中央文件,许多年才涨一次,多的涨7-8元,我最少一次只涨了一元钱。所以,工资涨得的确很慢。

  

  我们所有的人在本单位医院看病,只需要花0.05元的挂号费,其他一切免费,包括住院,但是你自己要求使用非必要的高级药物就需要自己掏钱了。如果你在外地看病也是一样,有一种叫“三联单”的,可以自由在各地医院流通。

  

  住房是这样安排的,如果你结婚了,可以向单位申请,一般都能够顺利解决,当然有时候可能要等一段时间,如果,单位确实拿不出房子来,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会替你向政府的房地产局申请,房子是要出房租的,我父母家一套50多平方的房子,每月连水电一共在3.00--5.00元之间。

  

  住房还有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之间差别不大,我家和国家副主席张谰住在一起,他家的房子和我家一样大,他们家当时五口人,张谰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什么机关,很少回来,家里就只有他的妻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而且他的两个孙子和我是同学,在武汉41中读书,没有任何特殊,当然也只有我们不多一部分人知道他们的底细。当时的武汉市宣传部长田海燕也是我的邻居,田部长的房子和我家同样大小,只有四川省副省长童少生和武汉市长刘惠农的房子稍微大一点,但是也就在80平方左右。我们的房子都在同一个院子里,所以我非常清楚。

  

  当时单位小汽车很少,就是局长和党委书记,这样一个七级,一个八级的干部也没有私车。大部分出行是坐大巴。童少生有一部私车,其他干部都配自行车。我们那个局长后来调到北京外交部,据看见他的人回来说,局长在北京是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刘市长也没有私车,每天有小汽车早上接晚上送,但是不是私车,他的家人从来不用车。

  

  许多单位有子弟学校,孩子上学花钱不多,我两个孩子,每学期学费加书本费不超过10元。

  

  当时武汉市最低生活费是每人8元,如果你的工资平均到人不足8元的,发工资的时候,不足的部分会由工会自动补助到位。另外每年两次开学都有贫困家庭的孩子学费补助和每年一次的冬衣补助。同时,所有人员都有每年的防寒和防暑补助,这些钱的多少和职务没有任何关系。当你的家庭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单位会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帮助你度过难关。

  

  1973年我调去湖北西部一个军工厂,基本情况也差不多。

标签:工资   房子   单位   当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