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联合国用哥本哈根峰会抗议《2012》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联合国用哥本哈根峰会抗议《2012》

  

  司马平邦

  

  今天,是联合国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峰会。

  

  气候什么时候要靠召开国际性大会,而且要有各国首脑参加,这或者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一大特色,以前联合国有安全理事会,它是20世纪联合国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机构,21世纪,或者一个关于气候的联合国权力机构将出台,而且可能将非常有影响力。

  

  美国电影《2012》里联合国被虚化为一团空气,当印度科学家在几万米深的铜矿底发现地球将毁灭的信号后,是一个类似G8的国家集团最后拍板如何拯救人类的,但与现实中的G8又不一样,因为里面有中国。

  

  他们用得着中国时就承认中国是G8,用不着了就没中国什么事。

  

  但更根本没联合国什么事。

  

  所以,我把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看成是联合国对美国电影《2012》的某种形式的抗议,至少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真的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联合国根本毫无用处,它不过是皇帝身上的那件新衣,穿也等于没穿。

  

  电影中的美国人、拍电影的那些现实中的美国人和参加这次哥本哈根会议的美国人,其实,都并没有把联合国的作用当回事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如世界毁灭这样的大事,我们美国人必须做主。

  

  《2012》年里表明,是中国在川藏高原制造的卓明谷方舟最终拯救了几万人类精英的性命,这几只方舟是如何造出来的,是由谁设计的、谁提供的原料,这些电影都没交待清楚,不过告舟的生产者大部分是中国人,电影里也说,只有中国人能造出这样的大家伙,在这么快时间――看到了吧,一旦真的到了地球完蛋那一天,为什么联合国将不复存在,因为它不但造不出那几只方舟,可能连几条舢板都造不出来,还要它何用?

  

  哥本哈根会议的真正议题不就是在治理全球环境方面为人类制造《2012》里那样的方舟吗?

  

  联合国有这个本事吗?

  

  昨天,听刘仰先生论“民主”和“为人民服务”,他说得颇为精彩,我觉得他应做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主席,做主题发言,即《国际气候治理上的“民主”和“为人民服务”问题》。

  

  世界瞎了眼,人类没救了。

  

  联合国气候大会,一个为了拯救日益变恶的地球气候而召开的“西式民主”国际大会,但它注定又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它是“民主”的――联合国所奉行的民主的法则是各人做自己的主,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而且每个人的意愿和权力都要得到尊重――这种悖论式民主的伪民主本质将在这次峰会上暴露无遗,因为与会各国都将首先向其它国家或者全世界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权力,而没有人首先把别人的意愿和权力作为表达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的民主,谁都想做主,就谁都做不了主,联合国也就没办法为地球的气候生产那执行拯救的方舟。

  

  刘仰先生说,解决的办法是“为人民服务”,但毛主席死33年了,这话除了他老人家说,别人说大家都不听。

  

  虽然哥本哈根的峰会刚开幕,但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以及俄罗斯、印度还有中国,以及所有与会的国家,关于气候变化的对策其实已经端上台面,不用开会,大家也早都了解:

  

  今年6月,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仅以7票的微弱优势勉强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遭遇了更大的阻力。该法案的核心是限制碳排放量,主要方式是采取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对美国的发电厂、炼油厂、化学公司等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进行碳排放限量管理。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但另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的州则持坚决反对态度。共和党保守派则宣称,该法案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不可接受。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研究告更扬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气候政策。

  

  还有,虽然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对环境问题的态度有所转变,但仍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亦较其它国家低得多。

  

  就在几天前的12月2日,澳大利亚参议院第二次否决了政府提出的碳减排计划法案,使澳总理陆克文携减排法案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计划成为泡影。这无疑是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一大打击。有媒体评论认为,法案再次遭遇否决进一步证明,即使在减排计划广受欢迎的澳大利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统一意见也并非易事。

  

  正在“国家化”的欧盟也自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在节能减排主张及实行方面一直积极抢占“制高点”,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与欧盟有密切关系。但奈何金融危机后,欧盟态度转趋消极,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尤其缺乏诚意。

  

  还有,日本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但尚未阐明如何实现目标,且分析认为该国减排空间有限。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上月底在北京就峰会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坚持《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并提出峰会成果应涵盖长期合作、缓冲、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内容,并应考虑落后国家、岛屿国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但显然77国集团死咬住《京都议定书》的立场充其量只能是立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如此不买帐――在美国人的算盘里,《京都议定书》是以牺牲美国潜在繁荣为先决条件的。

  

  一个个个为自己,而不能个个为他国的哥本哈根峰会,当然不能指望它这种峰会的民主决议过程会产生什么真正效果,现在看来,可能如朝鲜这样“硬性”压低经济发展的办法倒像一个对付气候变化的好办法,但大家又说朝鲜是个独裁国家,没人性。

  

  刘仰先生想像中的真正的“民主”不但是人人追求自己的意愿和权力,而且人人为他人追求意愿和权力(为人民服务),拿眼前的这个哥本哈根峰会就可以证明,现在我们通行的这种民主制度将多么无力,人类能指望现在这种人人为自己的国际民主真的会造出拯救气候变化于既倒的方舟来吗?

  

  扯淡。

  

  好在,现在面临的只是个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而不是人类将在2012年毁灭的什么对策会,它留给世界各国用民主方式扯皮的弹性空间还是有的,如果联合国今天真的是为了商量对付地球毁灭而召开什么峰会,我还是建议温家宝总理省下那两张飞机票吧。

  

  这事看得最清楚的还是涛哥,因为这次他连去都没去。

相关文章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哥本哈根会议检讨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标签:美国   联合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