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大传》(第六卷 五洋捉鳖)第234章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第234章

  

  “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

  

  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

  

  事,中国共产党还能做不到?”

  

  话说1950年9月28日,周世钊和章淼洪一起,在长沙登车北上。

  

  9月29日清晨,列车到达许昌,章淼洪下车去看爱人,周世钊就在许昌逛了几个小时,口吟《五律.过许昌》一首:

  

  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

  

  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

  

  周世钊到京后,将此诗赠给毛泽东,又把毛泽东读过的《伦理学原理》原件,交还给毛泽东。

  

  原来,这一本《伦理学原理》原件,是由毛泽东的同学杨韶华保存下来的。杨韶华在1950年9月15日得知周世钊将去北京,就托周世钊将毛泽东读过《伦理学原理》原件,奉还给毛泽东。杨韶华并在书后附记:

  

  “此书系若干年前,毛主席润之兄在小吴门外清水塘住所借阅者,嗣后各自东西,不复谋面,珍藏至今,深恐或失!兹趁机敦元学兄北上之便,托其奉还故主,藉镜当时思想之一斑,亦人生趣事也。”

  

  毛泽东复得这本书,高兴的翻看了自己写在书中的评语。他说:

  

  “我当时喜欢读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正确了。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谈话中,周世钊向毛泽东提出想参加共产党,毛泽东也婉言劝他先参加一个民主党派。他说:

  

  “现在全国解放不久,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和在农村发展党员,采取慎重的态度,吸收党员比较少,你最好先参加一个民主党派。民主同盟是知识分子的组织,你参加民盟好了。”

  

  他还说:

  

  “民主党派的工作也是党的工作。做好了民主党派的工作,也就算是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友好关系,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生命是: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我说,做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光荣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9月30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周年。

  

  是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复电中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提到了尤金在中国的工作问题。他写道:

  

  “尤金在这里工作了两个多月。但是,关于帮助编辑《毛泽东选集》的工作现在还没有完成,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并且我们希望他能到山东、南京、上海、杭州、长沙、汉口、西安、延安、沈阳、哈尔滨等地参观,并向我们的干部做一些政治理论告、讲演等,以上两项工作,共需4个多月时间。因此我请求你允许尤金同志在中国的工作时间延长至1951年1月底或2月底,是否可以这样做,请予复电为盼。”

  

  9月30日中午,全国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新中国成立1周年国庆招待会。有意思的是,这次发出的请柬上特别注明:每位受邀嘉宾可以携带一个孩子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便带上爱女——只有14岁的章含之来到了怀仁堂。

  

  怀仁堂里金碧辉煌,宾客济济,身着盛装的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章士钊穿一件藏青色中式夹衣,章含之穿着新做的蓝色海空绒背带裙,头上扎着一朵红格子花蝴蝶结。章士钊一进大厅,看到几位熟识的老人,就互相问候聊起来。

  

  毛泽东满面春风微笑着走进大厅,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毛泽东一边走,一边不断的向来宾致意、问候。他走近章士钊父女俩,拱手向章士钊问候道:

  

  “行老,近来可好”

  

  章士钊拱手说道:

  

  “托主席的福,还好!”

  

  两个老朋友紧紧握手。章士钊指着章含之说:

  

  “这是我的女儿,带来见见毛主席。”

  

  章含之只是一个劲儿的笑,眨巴着大眼睛,天真的看着毛泽东。毛泽东慈祥的用大手轻轻的拍拍章含之的头,微笑着说:

  

  “好嘛,好嘛!有多大了”

  

  章含之不说话,章士钊说:

  

  “她今年14岁了。”

  

  毛泽东和蔼的对章含之说:

  

  “你父亲是大学问家,你要好好向他学哩!”

  

  章含之笑笑,点点头,仍然没有说话。毛泽东又向其他宾客问候。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带着江青又来了,他将江青介绍给章士钊。江青和章士钊都很客气的打招呼。这是章士钊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夫人江青。毛泽东看看章含之,微笑着说:

  

  “小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没意思吧”

  

  章含之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我提议,你们都到外面去耍,吃饭再回来。”

  

  章含之听毛泽东这样说,可高兴坏了,立即就要往外跑,江青一边笑着拉住章含之,一边又招呼了几个孩子,朝大门外走去。大门口有十几个跟章含之大小的孩子也高兴的跟在江青后面,在中南海里玩起来。

  

  庆祝大会开始了,周恩来奉毛泽东之命在会上发表讲话说:

  

  “中国人民密切关心着朝鲜被美国侵略后的形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的这个讲话后来在10月1日刊登在《人民日》上,这实际上是对美国当局发出的一个严正警告。

  

  是日晚,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在使馆地下室举行国庆招待会,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应邀出席。

  

  在举国庆祝建国1周年前夕发生的一件大事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首都公安部门成功的破获了一起图谋在国庆节炮击天安门检阅台的反革命案件,其主犯意大利人李安东、日本人山口隆被一举抓获。后来在1951年8月17日,李安东、山口隆在北京被处决。

  

  1950年10月1日,全国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周年,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柳亚子等民主党派人士也应邀登上天安门,参加首届国庆节。

  

  毛泽东亲自授予张治中、陶峙岳一级解放勋章。表彰他们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和稳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毛泽东参加完国庆活动回到办公室,见到了他的同乡、著名画家齐白石送来的两样贺礼:一是他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石砚;二是他刚刚分别题款的历年珍藏的两幅字画精品。其中一件是1937年写的篆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另一件是他画的雄鹰图,画中巨鹰雄立,顾盼生姿,颇有叱咤风云的气魄。

  

  毛泽东收到礼物后,也以礼回谢。

  

  10月1日这一天,麦克阿瑟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联合国军”第2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立即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于是,装备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南朝鲜军队和美军,先后越过三八线,疯狂的向中朝边境进犯,将侵略战火迅速燃向中朝边境。“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向金日成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金日成:“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

  

  是日深夜,金日成首相紧急召见中国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兼武官柴成文,他说:

  

  “希望中国尽快派集结在鸭绿江边的13兵团迅速过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反击敌人。”

  

  倪志亮不敢怠慢,立即向国内告,并将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的求援电发往国内。

  

  周恩来在接到倪志亮告的同时,还收到了斯大林发来的电。他急匆匆来见毛泽东,递上几份电,说:

  

  “主席,这是金日成同志和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来的加急电。还有斯大林同志发来的电。”

  

  毛泽东看罢倪志亮的告,又看金日成的电,只见上面写着:

  

  毛泽东同志:

  

  ……自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我方遭受到极大损失,局势对我们已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敌人利用约千架各种作战飞机,不分昼夜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使我们的兵力和物资受到了难以估量地损失,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敌人的主要登陆部队已与其南线部队连接为一体,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和物资供应。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在敌人进入“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直接出动,赴朝参战,援助我军作战。

  

  我们谨向您提出以上意见,请予以指教。

  

  金日成 朴宪永

  

  斯大林的电则是在分析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后,要求中国立即派出至少五六个师到三八线,以便让朝鲜人民军组织起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

  

  毛泽东读罢电,对周恩来说:

  

  “恩来啊,你还记得《左传》上宫之奇对虞公晓以利害的那段话吗‘虽然,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亡,虢亡,虞不独存。’”

  

  周恩来说:

  

  “是啊,主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

  

  毛泽东说:

  

  “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还能做不到目前的局势,对朝鲜人民军极为不利,我看他们实战速决的时机已经失去了。可是,我认为局势还没有斯大林估计的那么黑暗,金日成同志还没有到要组建流亡政府的地步。美国侵略者也不会那么走运。他远涉重洋来干涉别人国家的内政,想把社会主义阵营一举打垮,有那么容易吗当今的世界,有那么多国家和人民要革命,那么多的民族要解放,这是一个历史潮流,它美国怎么能挡得住手伸得太长,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恩来啊,我们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这个问题,你看如何”

  

  周恩来说:

  

  “主席,我完全赞成!”

  

  10月2日凌晨2时,彻夜未眠的毛泽东,给高岗、邓华发出紧急电,他在电文中写道:

  

  “1、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2、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3、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他还在周恩来给倪志亮的电稿上加写了一段话,要倪志亮转告金日成:“尽可能将被敌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尔后,他又起草了一封很长的给斯大林的复电稿,准备在下午召开的中央会议决定出兵以后,立即发给斯大林。他在电稿上首先写道:

  

  “还在今年4月间,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严重的注意外国反动军队侵略朝鲜的可能性。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们又3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有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人民军应当做充分准备,适时的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从长期战争中争取胜利。”

  

  接下来,毛泽东就中国出兵的计划问题写道:

  

  “1、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2、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3、这两个问题中,首先的问题是中国的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的解决朝鲜问题。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军,主要是歼灭其第8军(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军),则第2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宣战)的严重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是有利的了。这就是说,朝鲜问题既以战胜美军的结果而在事实上结束了(在形式上可能还未结束,美国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承认朝鲜的胜利),那么,即使美国已和中国公开作战,这个战争也就可能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不会很长了。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4、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12个师(五六个不够)于10月15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5、根据我们所知的材料,美国1个军(两个步兵师及1个机械化师)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7公分至24公分口径的各种炮1500门,而我军的1个军(3个师)只有这样的炮36门。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年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1个美国军的把握。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1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4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4个军对付敌人的1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2200门至3000门7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1500门炮),而有把握的干净的彻底的歼灭敌人的1个军。

  

  6、除上述12个师外,我们还正在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24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当时的情况逐步使用上去。”

  

  10月2日午后,高岗匆匆飞抵北京。

  

  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召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高岗及代总长聂荣臻等人,在菊香书屋的东厢房召开会议。毛泽东拿出一份电递给高岗,说:

  

  “这是金日成来的急电,我们都看了,给你看看。”

  

  毛泽东对大家说:

  

  “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高岗放下电,问道:

  

  “挂帅人选不是已经决定为林总了吗”

  

  林彪满脸倦容,他以缓慢低沉的声音说:

  

  “我们打了几十年仗,10年内战,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人心思和,现在再去出兵打仗不得人心呐。国内困难也很多,经济是一个烂摊子,军队没有改装,还有十几万土匪在活动。对国民党作战我们有把握,美国高度现代化,加上原子弹,能否取胜我没有把握。请中央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聂荣臻也说: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毛泽东神情有些烦躁,他知道高岗刚刚赶来,对许多事情还不清楚,就解释道:

  

  “挂帅人选原来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确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信中,谈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大炮、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来挂帅。谁知林彪同志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1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接着说:

  

  “前些日子,我找林彪同志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可是,林彪同志表示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哎呀呀,他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毛泽东的话刚落音,朱德就说:

  

  “对,还是老彭靠得住噢!”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说:

  

  “美国企图在3个战场同中国作战:即朝鲜、越南、台湾。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什么地点。”

  

  毛泽东高瞻远瞩,他认为:我们现在出兵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利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时机,选择了一个有最有利的地形、最便利的交通、最便利的物资及人力支援、最便利的政治动员和最便利于取得苏联间接帮助的战场——朝鲜。他认真分析了此时的政治形势,他说:

  

  “美帝国主义虽然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但它所进行的是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在军事上,它妄图称霸世界,在全球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战线由西欧到东亚,顾此失彼。而英法等国已不是强国。在此形势下,美国资源的优势就不能不受到限制和抵消,而原子武器已非美国独有,且不能决定胜负。美国如果竟敢在此时爆发世界战争,则其失败将更加彻底,因为现在美国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而和平民主阵营势力则大于美英势力。”

  

  “中国抗美援朝是正义之举,必然是得道多助;中国经济虽然很落后,但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人民的全力支援,有经过多年战争锻炼的人民军队,出国作战背靠祖国,有深远的后方,支持得起长期战争。只要我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毛泽东主张:抓住时机,出兵作战,使我国在战略上处于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的主动地位。

  

  最后,毛泽东提议,将今天会议的情况以他的名义择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给斯大林。他还对周恩来说:

  

  “你明天想办法派一架专机,到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我们常委明天做些准备工作,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周恩来说:

  

  “好,我同意主席的意见。我现在就通知杨尚昆同志,请他就此作出安排。”

  

  由于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主张出兵,毛泽东起草的给斯大林的长电就没有发出,被暂时搁置了起来,而通过罗申转告斯大林的电文只是说:“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

  

  10月3日凌晨1点,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被从睡梦中叫醒,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紧急约见他,要他通过尼赫鲁总理向美国当局传话:

  

  “美国军队正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请将此点告贵国政府总理。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必须即可停止,侵略军队必须撤退。否则,中国很快将介入朝鲜半岛事务。”

  

  岂料尼赫鲁将此话转告杜鲁门之后,杜鲁门竟然不屑一顾地说:

  

  “潘尼迦充其量不过是共产党宣传的传声筒罢了,周恩来的声明是对联合国的恫吓。”

  

  10月3日晚,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国庆庆祝晚会,毛泽东出席了晚会,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代表们向毛泽东献旗、献礼,表示敬意。

  

  柳亚子正好坐在毛泽东的前排,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柳亚子闻言,略加思索,当即填了一首《浣溪沙》。词前有序云: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浣溪沙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次日,毛泽东果真和了一词,用毛笔在宣纸上手书了。其内容全文是:

  

  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10月4日上午,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令他立即上飞机到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准停留。

  

  下午3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林彪、陈云、彭真、张闻天、高岗、罗荣桓、聂荣臻、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邓子恢、李富春、杨尚昆、胡乔木。

  

  下午4点零5分,彭德怀乘飞机到达北京西郊机场。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李树槐前来机场迎接。李树槐说:

  

  “彭总,行政处已在北京饭店为您安排好了住宿。毛主席交代说,请您先到北京饭店休息一下,然后再去中南海参加会议。”

  

  彭德怀高声说:

  

  “不是命令我1分钟也不能停留吗我不需要休息,请司机同志直接开车到中南海毛主席那里去!”

  

  汽车通过西四牌楼,进入中南海西门,停在了丰泽园门前。彭德怀下车后,随李树槐走向颐年堂。周恩来首先迎出来与彭德怀握手,说:

  

  “彭总,会议在下午3点就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局会议定的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所以搞得你很紧张吧吃过午饭了吗”

  

  “吃过了。”

  

  彭德怀一边回答,一边随周恩来进入会议厅。毛泽东起身握着彭德怀的手说:

  

  “你来得正好哇!恐怕催你催急了点,可是也没有办法,这是美帝国主义不让我们休息嘛。”

  

  彭德怀笑笑说:

  

  “让我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立即进京。你的命令一下,我家里就是着了火也得赶来呀!”

  

  毛泽东待彭德怀坐定后,又说:

  

  “老彭啊,现在我们的邻居朝鲜家里着火了,我们还能安之若素吗我们的总理早就警告过美国侵略者,说你不要过三八线,你要过了这条线,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可是人家硬是不相信,硬是过来了。我们怎么办呢究竟是出兵参战,还是听之任之请你彭老总也准备发个言。”

  

  说罢,他看了看高岗,说道:

  

  “高岗同志,你是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得高,看得远呀,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我还是那个意思:要慎重。”高岗说:“我们国家已经打了20多年的仗,现在刚刚统一,元气还没有恢复,再打,怕是经济上负担不起。现在是政权到手,百废待兴,打仗又不是用拳头,是件很费钱的事。还是林彪同志那个意见,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我军装备落后,大都是缴获的日本人的三八大盖,7个军的炮火才顶美军1个军,坦克更别提了。一旦过江后顶不住,让美军杀过鸭绿江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

  

  周恩来说:

  

  “积极进攻是更好的防御。我们鸭绿江1000多里防线,需要多少部队年复一年都准备打,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东北还怎么搞建设跟美国这一仗,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既然早晚都要打,还不如早打为好。既然美国决定从台湾、朝鲜、越南3条战线包抄我们,我们还是选择朝鲜和他们较量为好。一方面朝鲜北方多山地,对美军机械化行动不利,而便于我军打运动战。而且朝鲜与苏联接壤,也便于我们获得苏联的援助。在朝鲜打,胜利的把握要大一些。”

  

  “依我看,既然早晚都要打,那不如晚点儿打为好。”高岗坚持说:“美国战争潜力很大,从他们的南北战争结束到现在,将近100年了,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如今,美国的钢产量,每年达到8000多万吨,是我们的140多倍。而且它手里还拥有原子弹。而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孔千疮,百废待兴。不如等我们经济发展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改善了,特别是我们的海空军建立起来了,那时候再打,恐怕更有把握一些。”

  

  其他一些反对出兵的人,也说出了不少理由,他们说:

  

  “国内还不稳定,全国解放没有完成,经济建设没有起步,武器装备有待改善,海空军还未建立。”

  

  彭德怀见与会者的意见完全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自己思想上还没有准备,也就没有发言。

  

  毛泽东见彭德怀还没有要发言的意思,同时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站起身来,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受啊。我们确实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

  

  同志们,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别说此举关系到三军数十万战士的性命……打得好那没什么说的,打不好,有可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不过,朝鲜亡了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说,中朝是邻邦,唇齿相依,我们要是不管,那社会主义阵营还不是一句空话这场战争,尽管我们有不少柔弱之处,但我们可以以柔克刚,以己之长击人之短。第一,美国战线太长,它在全球搞军事基地,好比十个指头按跳蚤,动弹不得;第二,美军作战部队与后方相距太远;第三,美军进行的是一场不义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第四,美军士兵骄娇二气缠身,这些‘塌塌米’部队过惯了舒服日子,士气必然不高;第五,有同志担心美国的原子弹,但苏联也有原子弹,而且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不集中,原子弹作用小。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武器。”

  

  接着,他又宣布说:

  

  “我看美帝国主义要打,但饭也要吃,觉也要睡。现在休会,明天继续讨论。”

  

  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人把彭德怀送到北京饭店休息。

  

  10月5日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到北京饭店,约彭德怀同去中南海,毛泽东想听听他的意见。

  

  彭德怀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刚一坐下,毛泽东就说:

  

  “老彭,昨天你没有来得及发言。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彭德怀也不愿多说什么有利条件,就非常干脆地表态说:

  

  “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见他如此说,便问道:

  

  “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道:

  

  “中央不是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毛泽东说:

  

  “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彭德怀沉默片刻,说:

  

  “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这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颐年堂就是否出兵援朝问题继续讨论。彭德怀听了几个人的发言,仍有两种不同意见。他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出兵的意见,他说:

  

  “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不同美帝见个高低,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因此,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果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毛泽东听完彭德怀的发言,非常高兴,他一拍桌子说:

  

  “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是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缩,担心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晃了晃,说:

  

  “你们看,连傅作义先生都给我写信,认为应该出兵朝鲜,不然后患无穷。民主人士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还怕什么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以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朝鲜。既然它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我们还能退避三舍吗当然要打,而且要打胜,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就这样定了,我们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林彪同志说他有病,那就让他专心养病。我提议这场战争由彭德怀同志挂帅!”

  

  彭德怀没有推诿,接受了指挥志愿军的任务。

  

  傍晚,在南海畔有人说彭德怀:

  

  “看来你还不服老哟。”

  

  此后,林彪退出了权力中心,住在北京西城区毛家湾,固守不串门、不做客、不探视病人的“三不主义”,渡过了长达10年的漫长岁月。这是后话。

  

  且说10月5日晚,毛泽东在菊香书屋邀请原湖南一师的师友王季范、徐特立、熊瑾玎、周世钊吃饭,在座的还有谢觉哉等人。大家谈起往事,周世钊问毛泽东:

  

  “张干这个人主席可还记得”

  

  毛泽东连说,记得,记得。周世钊介绍说:

  

  “年过花甲的张干现在还在长沙妙高峰中学教数学。”

  

  “哦,还在吃粉笔灰”毛泽东说:“张干这个人办事果断,很有魄力,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很会讲话,才30多岁就当了我们一师的校长,不简单哩。原来我不高兴他,我估计他要向上爬,爬上去很容易,结果他没有向上爬。”

  

  “是的,润之。”徐特立说:“张干年轻有为,而且有股韧劲。”

  

  熊瑾玎说:

  

  “当时我常说,‘张干张干,肯干肯干’,他有一种湖南人特有的蛮子精神。”

  

  “张干是有向上爬的本钱的,如果他下决心向上爬,一定爬得上去。经过几十年还没有爬上去,没有进入仕途,可见他没有向上爬的决心,这就算有一定的操守。”毛泽东说罢,又转向周世钊:“他解放前吃粉笔灰,刚才听你说,他现在还在划粉笔,这是难能可贵的。”

  

  王季范说:

  

  “依我看,当年的《驱张宣言》主要是触犯了张干的自尊心,他的自尊心很强。说他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这倒不见得。”

  

  毛泽东又不无自责地说:

  

  “九哥说得有道理。现在看来,当时赶走张干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学生多交10元学杂费也不能归罪于他。至于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呢!”

  

  周世钊趁机说:

  

  “张干年老多病,一家6口人,现在十分困难,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有时竟无以为炊。他托我向主席提出要求,适当给以照顾。”

  

  “哦!惇元,你怎么不早说呢”毛泽东说:“对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应邀为湖南第一师范题词: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尔后,毛泽东对徐特立说:

  

  “徐老,你是第一师范的老师,也为第一师范写几句话吧!”

  

  10月6日,徐特立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给“第一师范写几句话”的函文中写道:

  

  惇元校长足下:

  

  嘱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题一有关校风的短语,特立对于师范教育没有突出见解,而教育政策已由政协纲领第9章明确规定,但把政策变为现实就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和作风,就学校说来就是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们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风,由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自1935年以来,就成为我们全党的党风。这种作风是对学习对工作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一切人一切事业都是需要的,它不是高深难了解的理论,也不是艰巨难做到的工作,是一句极平常极老实的口号,但它的本质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没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设,一切工作和学习,都会有偏差,都会有走上歪风的危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曾经培养了不少的革命人物,同时也有反动的人物,即正风和歪风并存,结果正风终占了上风。新民学会的领袖人物是今天人民共和国创造的领导人物——毛泽东。他在学生时代之学习目的是改造中国,此外无它目的,结果他的学习胜利了,成为一个彻底了解中国历史任务的中国通。毛泽东同志的作风是老老实实的作风,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特立希望第一师范以毛主席的作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

  

  特立

  

  10月6日这一天,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有各地区党政军高级干部参加的中央军委会议,根据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讨论入朝作战方案和布置有关方面的工作。周恩来讲话说:

  

  “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敌人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自卫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现在朝鲜政府一再要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党中央、毛主席决心已定,因此现在不是考虑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考虑出兵后如何去争取胜利的问题。”

  

  朱德也在会议上讲了话。

  

  10月7日,美军在开城地区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

  

  12个小时以后,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了一个“统一”朝鲜的决议。

  

  与此同时,美国派出B-29重型轰炸机和其它战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辑安等地进行频繁的轰炸和扫射,炸毁建筑物、工厂及车辆,炸死炸伤中国平民,袭击正常行使的商轮。美国还派出飞机袭扰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等地。大有将战火引入中国境内之势。

  

  10月7日下午,毛泽东到北京饭店看望周世钊、王季范。他在谈到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过江前的情况时说: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大哥方面也来了意见,斯大林同志也劝阻我们打过长江,认为还是划江为界、南北分治的好。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听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如果按他的意见办了,一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二是对不起死了的秦始皇。所以,除了1948年12月我为新华社写了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社论外,还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

  

  毛泽东说到动情之时,有板有眼地念起诗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0月上旬的一天早上,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来到丰泽园菊香书屋看望父亲。

  

  此时的毛岸英,已从苏联回国5年了,父亲觉得他在基层锻炼得还不够,就让他到北京机器总厂下放挂职锻炼,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他在给好友蔡博(蔡和森之子——笔者注)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现在任北京机器总厂党的副书记,工作的内容要比过去机关工作不知丰富多少倍,缺点是我不懂技术。但我已下决心并开始学习技术……从工具机,动力机,《技工理化》,《工艺数学》,《机械制图》学起。工厂的人数比起鞍钢来是少得可怜,但它的前途是无限的,如果党不调动我的话,我准备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的做10年工作,随着它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搞出一套完整的工厂中党的工作经验来。”

  

  就在几天前,毛岸英回到菊香书屋,看到父亲卧室大床的床头放着一本打开着的《东周列国志》,他拿起来一看,只见父亲在上面划了线的一段内容是:“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他知道父亲正在为出兵朝鲜而绸缪。这一道划线,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回到工厂后,立即通过组织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此事告给毛泽东,请示怎么办。毛泽东也想让毛岸英到朝鲜去,再经受一次战火的考验,就说:

  

  “那就让岸英去吧。”

  

  聂荣臻考虑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于是便婉言相劝。毛泽东说:

  

  “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所以,就得入朝作战。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难道只能让别人家的儿子去吗”

  

  再说这一天毛岸英来找爸爸,按规定,毛泽东那些不在菊香书屋住的亲人来看望他,都必须先经值班室告,在毛泽东同意后方可入内。刚刚接班上岗的李家骥见毛岸英来了,就主动和他打招呼。毛岸英问:

  

  “我爸睡了吗我有事找他。”

  

  李家骥让毛岸英等一下,他拿着当日的纸,来到毛泽东办公室,见毛泽东正在阅读文件,就把纸递了过去,说:

  

  “主席,岸英想看看你,还说有事。”

  

  毛泽东说:

  

  “好,让他来吧。”

  

  毛岸英来到爸爸办公室,说:

  

  “爸爸,我想入朝参战,你同意吗”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问道:

  

  “你想到朝鲜,和思齐商量过吗”

  

  毛岸英和刘思齐新婚不久,不忍心启齿,况且事情尚未定下来。他见父亲这样问,就含糊地说道:

  

  “她会支持我的。”

  

  毛泽东又吸了一口烟,说:

  

  “好哇!既然你自己有要求,思齐又同意,我支持你的行动。你去朝鲜,锻炼一下也好嘛,可以在战火中经受考验!”

  

  此时,江青来到值班室,问李家骥:

  

  “主席睡觉了吗”

  

  李家骥就把毛岸英来了,还听见他说要去朝鲜参战的话,汇了一遍。江青一听,吃了一惊,便径直去了毛泽东的办公室。

  

  毛泽东一生中的子女虽然不少,但是经过战争已经所剩无几。现在两个女儿尚未成年,小儿子毛岸青身体又不好,只有毛岸英发展最全面,最有前途,也最为毛泽东所器重。赴朝作战,毕竟是很危险的事。因之聂荣臻劝说在前,现在江青也要来劝说毛泽东了。她说:

  

  “岸英在工厂里负有重要责任,离不开,就不要去参战了。”

  

  毛泽东自然是不为所动。后来,周恩来也劝说过毛泽东,仍然无济于事。只要是毛泽东定了的事,他是不会反悔的。

  

  欲知后来毛岸英如何走上朝鲜战场,情况如何且看下一章内容便知。

  

  东方翁曰:毛泽东下决心领导一个刚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要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决一雌雄,是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啊!那时的中美两国在国力上的悬殊,今日说来简直让人不可思议:1950年美国钢产量是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是2800亿美元。而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也只有100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并具有最强地军工生产能力。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地苏联,也不愿因援助朝鲜而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因此可见,毛泽东要说服中共中央决策层中在出兵问题上意见不一的其他成员,是何等的困难啊!伟哉,毛泽东!壮哉,毛泽东!

  

  《毛泽东大传》第三版今日已经在淘宝上架,一套全十卷共六册,只收工本费230元包邮,淘宝店铺网址:或淘宝搜索店铺号:;。东方直心,联系方式:,QQ:

标签:毛泽东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