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的新动向:加紧反毛、非毛、去毛
《炎黄春秋》的新动向
《炎黄春秋》的新动向就是大力加紧反毛、非毛、去毛的罪恶活动。每期都刊登直接攻击和诋毁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文章。这种罪恶活动突然加剧了。《炎黄春秋》2009年笫7期刊出的21篇文章中,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或诋毁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文章就有 14 篇之多!
直接攻击和诋毁毛主席的文章就有6篇。
一篇是“从共产国际档案看反‘AB团’斗争”。为了反毛、非毛、去毛,《炎黄春秋》 竟把共产国际的档案翻出来, 用一面之词来加以评论. 既不客观,又不公正, 也有失公平。特别是说反“AB团”斗争, 是由内部意见分歧引起的。完全否定了对敌斗争的性质, 成了共产党的内讧。该文的罪恶用心还不仅于此,其要害在于该文最后,针对毛主席在党的七大说的“反‘AB团’在肃反问题上, 我们走过了一段痛苦的弯路, 有这样一个错误的侧面……” 该文说:“并不只是一个错误的侧面,多年来没有被真正认识和纠正, 所以, 在延安整风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 又出现了一系列所谓扩大化的错误,直至造成文革“灾难”。请注意, 他用了“所谓扩大化”来表述, 就是说根本否定了一系列斗争(包括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必要性, 统统都是“意见分歧引起的”“内讧”!其用心是多么恶毒!
一篇是“对刘少奇的大批判是怎样发动的” 。为了反毛、非毛、去毛, 《炎黄春秋》 竟把尽人皆知的事再翻出来说事。该文的要害是昧着良心(或者说他根本没良心)说:批判刘少奇不是因为他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也不是因为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改悔。而是“我觉得这是毛泽东要打倒刘少奇和从思想上批判刘少奇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策略”。
一篇是“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庄重 说毛选四卷这篇文章不是毛主席所作。另外讲出了两个版本:一个说是出自陈其五之手;一个说是出自庄重之手, (庄重说他自己的版本原件存在安徽某地大山某个山洞里,己无从找到;而要他起草和能证明其事的粟裕、张震、廖承志……等人,又都过世,)既无任何证据;又死无对证;仅凭一面之词和反毛、非毛、去毛这股逆流的鼓嗓,才“有了新的力量, 勇敢起来, 推迟43年才敢于直言了”。为了反毛、非毛、去毛, 《炎黄春秋》 竟刊登这种似是而非;疑点丛生;尚未定论的,又涉及到领袖的是非之事;怎能采取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呢?真是达到不择手段的程度。
一篇是“关于‘读书,人便蠢,多读更蠢’”。该文考证了所谓“毛泽东受清代颜(习斋)李(塨)学派的影响,得出了读书有害的片面结论”。尽人皆知毛主席关于读书一事有许多论述,应该联系起来理解。抓住一句话孤立地去钻牛角,不是方法错误就是别有用心。毛主席自己就酷爱读书;他向全党反复多次提出要学习马列主义原著,并且列出书名单子;他一贯主张读书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反对哗众取宠;反对教条主义;一再教导我们“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不去认真地理解毛主席关于读书学习的论述,去求证读书有害片面性是从那个朝代、那个学派的影响,完全是在为反毛、非毛、去毛这股反动逆流服务的。
一篇是“文革时期的思想解放先驱”。此文歌颂了张志新一类的人。他们是在文革中“反对个人崇拜(实际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文化大革命”、“呼唤社会主义民主(实际是攻击人民民主专政)”、“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际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而被处决的三个人。关于张志新一案,最近苏铁山同志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 ,专门调查了张志新被判死刑的真正原因。张志新用谩骂的语言“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因此触犯了《公安工作六条》,这才是判张志新死刑的真正原因。对这些用谩骂的语言“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人,颂扬为“文革时期的思想解放先驱”,不正是为了反毛、非毛、去毛吗!
一篇是“朱德,不可替代的总司令” 。这个标题就十分突出,是谁要替代总司令?谁能替代总司令?谁敢替代总司令?只要一见这个标题,就能察觉到该文的矛头所向。不过,利用宣扬朱总司令作招牌,达到攻击诋毁毛主席,靠在老一代领袖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来达到反毛、非毛、去毛泽东化,其用心是多么卑劣!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著作,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结晶;都是毛主席、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当然包括朱德等老一代革命领袖)的智慧结晶。决不是只属于毛主席一个人的。可是,该文毫不掩饰地把毛主席同朱老总相对立起来,给人以错觉:似乎是朱总司令的军事思想,被毛主席抄袭了;朱总司令的战功,被毛主席掠取了,朱总司令的职务,也被毛主席替代了。对毛主席极尽攻击污蔑之能事,请看该文的八个小
“朱老总与游击战运动战”。该文说,“ 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原则,都出自朱老总”,而且是毛主席承认“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要“夺回来”的气势,跃然纸上。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部份其源头是朱德的军事实践”。文章说,毛泽东作为总政委,特长是军队政治工作,不是‘万能匠师’,他不熟悉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杀伤威力和杀伤范围,各种兵器兵力的火力分配和协同……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红军之父’的美誉归于朱老总而不是毛主席的缘由所在”。其源头应当说是共产党和红军的军事斗争实践;还要避免给人形成有人在争夺朱老总美誉的错觉。
“智勇双全,军政兼优的朱老总” 。该文说朱老总是我党我军唯一的参与领导了两个大暴动的高级领导人。湘南暴动其规模超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朱总司令领导的‘赣南三整’,与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一样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别有用心地一定要对朱毛比个高低。
“第四次反围剿中的朱老总”该文为什么单独突出笫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呢?因为当时毛主席己经被撤销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有人说还有毛主席的影响在起作用;有人说是周恩来接任总政委指挥的。而说,“铁的事实证明,朱老总不需要接受别人的影响,倒是别人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一定要把这一位压过那一位;其用心非常明确,就是要反毛、非毛、去毛吗!
“四渡赤水的军事指挥者是朱老总,四渡赤水并不神奇”该文说遵义会议后,成立三人小组中央对作战方针的审批权才从周恩来手中转到以毛为核心的三人小组。毛泽东才参于领导了三渡与四渡。而朱老总指挥了全过程。1952年的话剧《长征》没有提四渡赤水、1964年的《长征组歌》也没有,歌词里是“声东击西出奇兵”。1975年才改为“四渡赤水出奇兵”,才大大有名,甚至被神化。可是朱总司令本人是怎么说的呢?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全面掌权,朱德很高兴,赋诗曰:“群龙得首白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其意思也就是他在井冈山时期对红军领导官员说的“毛委员有办法,红军离不开毛委员”。后来他又曾谦逊地说:“我这个人就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跑跑龙套,打好旗子。”这些都表明朱德处处信赖和尊重毛泽东,维护毛的领导,保护毛的声望。赵宇平写这篇“不可替代”是违背朱总司令的意愿的,甚至是对朱老总的亵渎!
“朱老总最早提出抗日持久战”。该文说, 1937年8月11日 朱老总演讲指出了抗战取胜之道,实行持久战,开放民主,动员民众,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论持久战》。其用心不是很清楚吗!
“抗日战场上的朱老总”。该文历述朱老总“被国民党任命为笫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东路军总指挥,指挥八路军三个师和国民党的四个师,授陆军上将军衔,朱与彭德怀领导指挥下,首战平型关,设伏雁门关,夜袭阳明堡……威名天下传”,直到“我军拥有正规军近百万,民兵游击队二百多万,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大军”。这都是事实。但是,唯独只字不提毛主席,看来并不是失误,而是有意而为之。
“抢占东北的决策与三大战役的擘画”。该文详细讲述了朱总司令在抢占东北与三大战役中的作用,同样,只字不提毛主席。特别指出抢占东北的决策,是在送走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后,根据朱老总提议,中央果断做出的。总之,充分体现了“去毛泽东化”。
从上述八个标题来看,个个都是在挑拨是非、在两位革命领袖间比高低,一定要这一个高过另一个;个个都是在去毛泽东化;甚至为了褒一位而贬另一位。其用心多么歹毒。
实际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领袖人物。他们之间相互尊重、配合默契、亲密无间、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朱德曾幽默地说:“朱毛、朱毛,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 毛泽东也曾说过:“他(朱德)是猪,我是猪身上的毛。” 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反对右倾和“左”倾,反分裂反投降历次路线斗争中他们都是团结战斗在一起。直到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对朱德说:“我开始说你是红司令,中间说你是红司令,现在还说你是红司令。林彪等人在北京组织各种群众成立“批朱联络站”,准备在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日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万人“批朱大会”,扬言要把朱德拉到现场批斗。毛泽东得知此事后指出:朱德同志是红司令,如果要开批判会,我就出席作陪。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林彪一伙又策划不选朱德进政治局。毛泽东又说,朱毛是联在一起的,坚持把朱德选进了政治局。妄图利用宣扬朱总司令的旗号,达到反毛、非毛、去非的罪恶图谋是痴心妄想,是永远不能得逞的!
《炎黄春秋》2009年笫7期刊出的21篇文章中,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或诋毁毛泽东时代的文章就有8篇。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我只列出其文章标题,不再进行具体剖析。一是“邹鲁风调查人民公社之祸”;二是“文革期间的大学毕业生分配”;三是“回忆过‘超支户’的日子”;四是“职务最高的胡风分子彭伯山”;五是“大饥荒年代的偷抢行为”;六是“金凤汉事件”;七是“哀李炳泉之死”;八是“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 等。
我们在注视着《炎黄春秋》的新动向。同时,对其罪恶活动进行揭露和批判,决不能让其欺骗人,毒害人!在此,我们再一次警告:多行不义必自毙。
岳求珍 2009.7.19于北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