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思:要充分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
博客地址: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是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个事件迟早会来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由某个与世界经济发展关联非常密切的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引发的。因此充分注重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配比现状,及时调整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在这个经济变革的时候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系统协同与突变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是一种突变,使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过程打破了原有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理性平衡状态。它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新一轮经济运行基点的改变,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条件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配比。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系统来说,任何变动中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配比,只要现实中能够存在且无法逃避,它就是合理的。
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也许更易理解,这里取家庭消费的房、车现象为代表性加以说明。约15年前,当时的经济条件是一个城市普通家庭拥有一套住房比拥有一辆小车相对容易些;10—15年前,一个城市普通家庭拥有一套住房和拥有一辆小车相当;近几年来,一个城市普通家庭拥有一辆小车比拥有一套住房相对容易得多。这说明家庭消费的基点在变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生活条件与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尽管这个比喻不十分恰当,但也足以从思路上说明着经济发展的基点也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欧美金融从业人员的减少,但其货币发行量反而增大了,美其名曰是为了“增加流动性”,实际上是滥发货币维护其货币霸权的继续行使,继续利用货币霸权稀释他国财富。这种“增加流动性”所谓救市方案,透过现象来看:与其说似乎流动着某种生产要素,还不如说是在流动着“美国的金融危机”。由于美元货币霸权还在起作用,任何谴责都是无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面对现实,与财富被稀释国联手破解。
二、资源分布与流动
无论大系统或子系统都存在地缘经济。俗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那是一个基本自然的和逐步让人淡忘的观念。地有高低,水有混浊,更不能把经济全球化简单理解成穷人和富人能在一个锅里公平吃饭,这是不现实的,大系统就更不例外了。尽管资源的分布是一种原始天然的形成,但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信息传递和空间位移变得非常便利,使得这种天然的形成不断以人为因素影响发生着巨大变化——既资源(无论人还是物以及观念)每时每刻都在流动,改变着原有的状态。
其实任何时期的资源流向、流量都是不利于弱者的。
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流动方向和规模产生的结果更会加剧这种不平衡的程度,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财富分配上不公平的加剧。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经济状态、生活质量、生存坏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巨大差距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通过所谓自然形成的国际分工,中东海湾的一些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石油,亚洲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发达国家生产和加工消费品;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发达国家,倚仗着军事优势、打着文明旗号、贩着文化鸦片、玩着以金融为主的印钞和制造金融衍生品游戏,保持着优良的生存环境和优雅的生活状态,并不时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种种指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优良的生存环境和优雅的生活状态等也是流动的结果。只不过这种流动的原动力由先前的直接政治、军事干涉转换成了现在的经济(美元霸权)、意识形态(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及资本主义极端自私的心理作用)行为而已,因为这样对发达国家来说掠取他国财富的成本相对更小。
三、客观存在与合理
客观存在的东西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由原来的合理变得不合理,再又变得合理,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一轮的暂时平衡。
金融风暴来了, 2008年10月14日,雷曼公司的招牌换成了“野村”。所有的“雷曼人”变成了“野村人”。一位在雷曼日本公司工作了15年的课长中村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采访时说:“心情真的很复杂,说不出的一种感觉。雷曼在一夜之间倒闭,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但是现在成了事实。想起了,有许多的寂寞。好在野村证券也不赖,好好努力才是出路。”但是他的话说完才过半个月,野村业绩大变,公司经营出现了巨额赤字。野村集团在出手收购雷曼证券部门时,根本没有想到,日本的股市会跌得比纽约厉害,而日元汇率又被一路抬高,10天里高升了10日元。野村集团亏大了,还没有找到补缺的方向。另一家“收购美国资产的英雄”——三菱日联集团,则已经开始找钱。日本最大的银行三菱日联银行27日宣布,该行已经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至少需要注入1兆日元的资金。三菱日联银行的态度似乎已经很明确,这1兆日元的缺口弄不好就要政府注资。如果这一事实成立的话,那么等于是日本国民拿了自己的血汗税金给日本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风光了一番,结果是让“美国的金融危机”顺利的流通了。
究其原因,这不是野村集团(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想必大家都有所闻,但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心没有欧洲人好)不努力工作,而是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先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的基点上,没有想到突变后的系统应建立在新的基点上进行思维的后果。野村对“雷曼”的收购是因为急功近利而引发了某种盲动性的,他收购了“雷曼”,收获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三菱日联集团亦是如此。
中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前后期损失也很大,一是有内鬼作祟,二是新的基点认知也存在问题。
四、主观认知与变通
对于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经济运行的变化,从过去观念上认知不合理的因素到现实所逐步接受存在的事实这个短暂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念转换与适应的快慢问题——大系统与子系统的改造与适应。地球上各单元的人们又从现实起点中开始协同子系统的经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憧憬着并努力协同于又一轮整体经济系统最佳运行状态,直至下次突变。
从子系统来讲,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配比其实仍然是个规模和流动范围的问题,基础货币单位的大小并不打紧。就像过去我国市场上交易的基础货币单位多是用“分”来计算,如今基础货币单位是用“角”了。对于子系统用“分”和用“角”也许没有更多意义,但走出子系统与大系统对接就会有较大的影响了。对突变中的基点改变要有新的认知,也许某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配比在子系统内有它的合理性,但与大系统对流后就不一定有利了,具体会体现在经济利益于子系统间分配的不合理性,这就需要变通。比方(金融风暴来临)在美国注资金融机构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也紧随着开始了对自己的金融机构进行注资。当然我们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手法,但给我的感觉好像力度和方向还需调整。
变通有两个角度:一是阻断或减少这种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流,至少应该采取某种过滤手段,这毕竟是一种被动的防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难成良策;二是积极分析对流的可能的力度、方向、范围、稀释作用的大小,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规模使对流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壮大,这才是一种主动的应战。
金融危机的出现成就了美元霸权货币又一次表演(也许是告别表演)的机会,而且是那样的悲情,这种悲情演出更具有欺骗性,似乎更能博取善良人们的同情心。但有如白天在街头行乞的假乞丐,晚上却在夜总会里潇洒的窃笑。美元挣扎的结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将成为历史。也许作为美国来说现在意识到了这点,但要改过自新为时已晚矣。
五、美国股市还能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吗?
美国的股市是不大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的。它有四个特点:1、是暂时还存在霸权货币股市,具有某种定价权;2、由于美元的双重性质,因而股市具有双重性,即属于大系统又属于子系统;3、它是一个最大的债务国的股市,且把握着子系统对大系统间的流向、流量、流速,是造成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储蓄国家的股市,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股市对其本国的经济影响相对比其它国家的影响要大得多,仅靠自己的力量调节的余地相当有限(这也是金融危机一来他要绑架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
而储蓄国家的股市显然问题不会有这么严重,因为储蓄部分形成的抗力远比股市的作用力大。
之所以美国股市现在还能起点世界经济运行晴雨表的作用,在于美元货币的霸权还在发挥作用,一旦失去了霸权地位,美国经济就会像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失去玉佩一样变的魂不守舍。
其实美国人很明白仅仅靠美元货币霸权来垄断这个世界是不够的,尽管美国人把重要的商品期货价格、美元利率、美元汇率玩得如此娴熟,但还是很冒险的。它毕竟把虚拟经济玩得太过份了,从世界范畴内需要他国的实体经济来进行匹配。而他国以美元作为的外汇储备,又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美元的虚拟性和不稳定性。如果能利用暂时还存在的货币霸权这个虚拟经济力量,逐步达到充分控制他国的实体经济成分,那么这个货币霸权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这就是美元货币霸权的终极目标。
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了,其他国家如果想再走美国的老路(包括美国在内),还把金融和金融衍生品的老把戏当作法宝来玩恐怕难于行通,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的,或许是十分有害的。
附:美元流动的目标
世界经济如此混浊,曾让中、日、印、俄、德、法等国尴尬已久,使中东产油国及其他小国无奈长时,其实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出不出现早已是这样了。只不过它的提前出现倒成了一种改变现状的契机,难得的契机!
表面看似乎美元与欧元在对弈,其实不完全这样。美元的目标始终是在维护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强势,这就不仅仅是针对欧元了,对于其他靠自己努力发展经济而具备很高信誉的货币也是如此。为掠取他国财富,美元(的双重货币性质)可以调节发行量(美国负债所致),汇率(汇差货币霸权所致)、利率(直接调节系统内外的流通量)。
美元利率上升会导致美元回流,但美元的国际货币身份,仅在国内流动经济意义不大,因此必然要适时降低利率使其流向国外去掠夺他国财富的;另一方面必要时这种流动性发挥转嫁经济危机的功能,将经济危机稀释于子系统外。所谓增加世界的流动性,其实就是美元霸权的任意滥用的代名词。
但这一来也会带来一个美元贬值的问题,因为有欧元(或许以后还有更多其他的货币)与之抗衡。过于贬值对美元显然不是很有利的,美元不能因为要达到一个目标而失去另一个目标,所以当美元走出本土以后,下一个目标便是要保证美元的在世界经济中的流通份额,这就有必要的让美元适时升值(现阶段就是这样的)。因此现在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为了走出本土,升值是为了保证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决定权的份额。因此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把重要的商品期货价格、美元利率、美元汇率玩得如此娴熟。
在世界经济中美元份额占有的变化相对于美元流动的变化要慢一些且相对重要一些。一是他国持有外汇储备货币的习惯性不是很轻易的就能改变;二是由于纽约市场的双重性(即是美国国内市场,又是国际市场),美元流到纽约市场并不完全代表美元流回国内,不会对美国产生通膨压力等。这也许可以作为从利率变化时期长短和升贬值速度方面来解读美元的走向的一个思路了。
当然更主要原因为美国是一个靠负债消费的国家(巨额赤字的债务国),要削减债务必须找到其他国家买单,而且这些国家要能买得起这个单,还不得不买。其间,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暗地里也一直是美国的马前卒,所谓世界三大资产评级机构是其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帮凶,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博弈中信息(欺诈)配合的作用不可低估。
顺便说一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若要想互通有无,市场作为交换手段对于世界的协同发展仍然是唯一可运作的方式。市场经济虽不公平合理可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就像教育中的考试手段虽有缺陷,但在没有出现更好的替代形式前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从目前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它已形成为一种交换方式,或说已形成了习惯。
于湖南商学院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