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粮食库存降至30年来最低,导致33国骚乱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粮食库存降至30年来最低,导致33国骚乱

  

  信源:《亚洲周刊》|编辑:2008-04-12

  

  
刘振廷/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剧降至近三十年来最低点,世界主要稻米产销国泰国、越南、印度等限制出口以保内需,造成国际米价剧升,世界抢粮大战俨然成形。至少三十三个国家因粮价油价上涨而出现骚乱。
万事吃为先,民以食为天。百年不遇的全球暖化影响作物收成,导致目前世界粮源库存剧降至近三十年来最低点。养活地球一半人口的「世界谷仓」----泰国、越南、印度等稻米生产国纷纷推出限制出口以保护内需的措施,结果弄巧成拙,反而造成国际米价急剧攀升,闹得世界抢粮大战俨然成形。以稻米为主食的全球三十亿人面对凶年饥岁,无不怨声载道。

  

  去年一年全球粮价上涨五成,导致全球各地的「粮食骚乱」越演越烈。今年以来,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喀麦隆、莫桑比克、塞内加尔、埃及到亚洲的印度都出现饥民暴力示威。食米恐慌更成为继石油后,足以冲击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难题。

  

  联合国的分析指出,国际市场米价在鼠年开岁以来不断攀升,主因在燃料和肥料价格居高不下,加上病虫害与气候反常,造成稻米歉收,短期内难有逆转趋势。尤其世界两大产销国印度和越南近年遭逢旱灾涝害,遂使稻米产量剧降,被迫减缓出口。此外,亚洲地区更多传统农业国,因转型迈向工业化,不惜放弃农耕田地,对农业技术的投资缺乏常识,也给粮食生产与储备带来潜在危机。联合国更提醒包括中国在内的三十六个国家未雨绸缪,思考如何克服缺粮窘境。

  

  国际稻米价格大幅上扬,使米食为主的亚洲各国忧心忡忡,紧急研拟补足措施。作为全球稻米交易基准商品的泰国白米,今年三月二十七日价比前一天收市的每公吨五百八十美元狂涨三成,冲上七百六十美元的空前新高。泰米出口商协会会长胡宝骐预测,在世界米市争光的泰国顶级香米未来几个月还会攀涨四成。

  

  泰国总理沙马指出,政府的库存官米超过二百万吨,绰绰有馀,因此国内消费者无须过分担忧粮食不足的问题。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明宽表示:作为全球首席稻米出口国的泰国,尽管对全球供不应求的压力感同身受,但尚不考虑限制稻米出口额。泰国政府更认为当前米价上涨只是短暂性,也完全是国际市场机制的正常使然。

  

  在此一阶段,泰国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利用大好商机,拿出产品来赚取更高利润。曼谷当局也向外国客户保证,泰国仍有足够的稻米可供配邻国消费,平均每月输出一百万公吨,且会达到全年八百七十五万公吨出口指标。

  

  服刑犯人断粮酿骚乱

  

  四月五日,泰米出口商协会与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明宽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商讨抑制米价的对策。泰国稻米不断上涨,使媒体趁机哄传泰国监狱担心包销大米的业者会在价格过高情况下停止供应,从而导致服刑犯人「断粮」而骚乱,但没有严重情况出现。

  

  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的越南已调降今年大米出口量目标,从原先四百五十万公吨减至三百五十万公吨。越南粮食协会已要求会员暂停签订四月至六月的出口合同。越南政府也正考虑应否对稻米出口课税。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印度,其国内米价三月份已从每公吨六百五十美元涨至一千一百美元,三月三十一日宣布暂时禁止非印度香米(Non-Basmati)的其他米类出口,以保证国内供应充足。全球第三大稻米生产国印尼暗示可能加入中国、印度、越南和埃及的行列,为保护国内供应而限制稻米出口。非稻米出口大宗的柬埔寨,也为了确保国内供应无虞,宣布禁止稻米出口两个月。柬埔寨国内米价曾在元月时每公斤仅三十五美分,近期一度激涨近一美元。

  

  马来西亚农业部长慕斯达法表示,该国有足够白米供应,可满足国内需要。但吉隆坡当局还得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口食米,以筑起万全的粮食储备堡垒。由於所谓泰国拟限制白米出口的传言不胫而走,曾导致新加坡各商场高档的泰国顶级香米被炒涨了一倍,狮城大小商场也掀起一阵泰米抢购潮。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易华仁表示,泰国米只占新加坡进口白米的一小部分,还有越南和印度进口大米来补充,希望民众冷静,切勿囤积居奇。由於新加坡白米供应尚属正常,更无需动用到国家战备储粮。

  

  长期依赖邻国进口的菲律宾由於食米狂涨,供应短缺,导致奇货可居。一些餐厅不法业者为了血本不亏而「偷工减料」,居然抽减了供应食客的餐中饭量。商贩也囤积居奇、发不义之财,而当局竟担心民众会因买不到粮食而暴动。菲律宾各省县警监取得当地政府紧密合作,对非法买卖者予以严厉取缔。警方也将护送运米卡车,以确保粮食局的白米不会「流入非法货仓」。菲律宾政府日前宣布将寻求向国际购买一百八十万到二百一十万公吨大米来支应国内供应不足,并向区域紧急粮食库存机制采购谷物,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三月二十六日,菲律宾与越南曾签署一项协议,期望越南每年对菲供售一百五十万公吨大米。越南驻马尼拉大使武春长表示,纵使越南稻米后期产量有所下降,但越南政府会尽最大努力,给菲律宾提供上述米量。菲律宾近年来成了越南大米的常客,平均每年购进一百五十万公吨越南大米。

  

  香港人也因米价暴涨三成而惶恐不安。一般港人对占尽九成市场的泰国优质香米情有独锺,但对中国内地和其他地方食米,也许因质地和卫生起见而较少问津。香港抢购而呈现米荒,一时引发毗邻深圳消费紧张。当时正在寮国(老挝)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领袖峰会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他对近期国际大米价格飙升问题十分关注。但他强调中国粮食储存量充裕,达到四千万至五千万吨,中央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生产。除大米外,中国其他农副产品的供应,都可保障香港和澳门的供给,希望港澳市民放心。(另见第十七页框文)

  

  世界银行估计粮价和油价上涨结果,至少给三十三个国家带来社会动不安。平均每人一天仅一餐口的南亚穷国孟加拉,因米价上涨正陷入一九七四年以来最严重的粮荒。曾被喻为 「阿拉伯谷仓」的埃及,已宣布自四月起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禁止稻米出口。然而,埃及国内食品价格上涨五成,令民众叫苦连天,最近也爆发街头抗议。阿根廷当局为了抑制通膨,宣布提高农产品关税,结果挑起持续三个多星期的农牧业和运输业联合大罢工。拉美的墨西哥、非洲的几内亚、摩洛哥、塞内加尔以及中亚的乌兹别克,最近也都传出类似「粮食骚动」事件。

  

  世界粮食署急需资金

  

  国际石油和米价高涨声中,让全球各国人民更把腰带束紧起来,各国捐款也越来越少,给国际救援组织财务上雪上加霜。那些出入阡陌的农民并没有因为米价升势而受惠,因为杀虫剂、肥料价格早就起涨两倍。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储备降至三十年来新低,全球挨饿人数有增无减,仍有数百万人嗷嗷待哺,急需救济。该署已紧急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慷慨解囊,希望募得至少五亿美元捐款来为全球贫户解决粮荒问题。粮食计划署原订本年预算二十九亿美元,但从年初开始,一些食品价格直线上升,使该署急需额外资金增援。

  

  
香港抢米潮:米荒还是心慌?

信源:《亚洲周刊》|编辑:2008-04-12

  

  
谭天媚/在全球粮荒及米价可能猛涨的阴影下,高度依赖大米进口的香港出现抢购潮,超市大米货架被一扫而空,「心慌」酿成「米荒」。
三月三十一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老挝(寮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合领导人会议。和往常一样,温家宝每次外访,总有不少香港记者随行 采访,因为平易近人的总理不时会在外访的空隙回答香港记者的问题。而香港记者通常都会问他对香港一些近况的看法,这一天也没有例外----记者就问到总理对香港最近出现抢购大米的情况有何看法。

  

  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食品及副食品绝大多数靠入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过去一段时间,由於通胀持续,香港记者已不止一次问过温家宝对香港物资供应的问题。每次,温家宝都会向香港民众作出保证。这次,记者问起的,是大米的供应。原来,在过去的数天,‘香港大米来货价涨,市民势要吃贵价米’;‘泰国大米失收,政府限定出口,大米价格势涨’;‘担心捱贵米,超市大米货架被扫空’……如此这般的大字标题,已悄然占据了香港传媒的头版多天,难怪香港记者一见到‘人民的总理’,脱口就问大米供应的问题,尽管事实上,香港九成的大米都是从泰国进口。因为由於多年的饮食习惯,香港人不太喜欢吃比较硬的中国米。

  

  温家宝却对香港的粮食问题很关注,他说留意到最近国际大米价格已上升了大约三成,但中国有措施促进粮食生产,而且全国大米库存达到五千万吨,‘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保证大米和农副产品的对港供应’。温家宝又趁机向香港记者解释,中国的大米供应主要靠自己,全球大米市场供应量不及中国大米供应量的一成。‘中国是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是国家要事,否则就要出事的,中国有信心稳定国内的粮价。另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四种直接补贴,促进粮食生产。’今年头两个月,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占物价上涨比例上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七,但温家宝说,‘无论是大米还是其他农副产品,我们都能保证对香港和澳门的供应’。

  

  总理一声保证供应,特区政府马上向市民大派定心丸。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局局长马时亨一连两天到超市视察,要求两家主要超市百佳和惠康保存足够的大米存货。根据香港‘储备商品条例’的规定,香港的粮食入口商必须有十五天大米的库存。香港最近一季的大米入口有九万公吨。其实,香港人近年饮食习惯有一定改变,多了吃面包、面条等,但由於担心大米价格继续上升,在一些超市,有市民一次过就购买多包大米,有店员形容有如零三年非典时的抢购潮一样,电视新闻上拍到超级市场大米货架上空空如也。政府因此要求香港两大超市组织货源,务求做到货架一空,就马上有新的大米上架。马时亨还提醒市民不要在家中存太多米,否则米存太久会坏掉的。

  

  事实上,香港的这一轮‘米荒’,心理因素可能多於其他。香港人近年吃米饭的饭量并无显着上升,一包五公斤的大米,一个两人小家庭可以吃两、三个月。但今年以来,香港通胀持续,大米和禽蛋这些的必需品价格狂涨三成。民以食为天,在国际食米价格上升,泰国粮食失收等情况下,米价波动令香港出现‘米荒’,实在也令特区政府不能轻视。但问题的吊诡在於,当温家宝保证对香港食米的供应时,特区政府和香港人心里都明白,香港人家中的米绝大多数并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食米入口商李广林表示,香港每年约入口三十三万吨大米,其中九成来自泰国,约百分之六点五来自中国内地,其他来自澳洲、美国和越南等国家。香港人一直以来都以吃泰国米为主,因为泰国米较为香软,港人已吃惯。而泰国有些商人目前正藉机囤积,伺机涨价,早前国际米价更上升至每吨一千美元。

  

  因此,香港最近也出现一种声音,呼吁港人可以改变一下多年吃泰国米的习惯,让口味多元化,持这种意见的人士说,既然中国内地有足够的粮食供港,那港人也就不妨多尝试点中国米。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周一与米商开会,商讨应否增加从中国内地入口大米。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评论对这次要由总理出面保证对香港的大米供应很不以为然,指记者不应事无大小都要求总理对香港的情况评论一番。特别是香港只有不到一成的大米是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的‘抢米’潮,根本就无需劳烦已被许多国家、国际大事所烦恼的温家宝。当然,记者向总理提问无可厚非,问题在於,香港社会已逐步意识到,回归十年多以来,香港每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很多时候就会跑去问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如何协助,这样的做法一旦形成习惯,对香港实在弊多於利。

  

  一场‘米荒’,令香港人反省对中央的依赖,算是意外的收获,或许也连带令香港人吃米的口味有所转变呢。

  
全球米价飞升,中国粮油波澜不惊

信源:《亚洲周刊》|编辑:2008-04-12|

  

  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相当平静,商户反映中国不缺粮。
国际市场米价鹊起而引发全球紧张情绪,但中国市场的米价似乎波澜不惊。位於北京西郊的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被称为北京最大的「米袋子」工程,是中国十大粮油批发市场之一。三月末,走访玉泉路市场,占市场九成份额的东北产大米,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二点七九元人民币,相当平静,没有太大变化。

  

  商户反映,中国不缺粮,而是粮多了,一些产区的粮食尚因各种原因而运不出来,加上需求不大,大米卖不出去,因此价格不会升。时下是春节后的淡季,夏天快到了,谁都不会去「囤粮」。

  

  粮商不囤积粮食

  

  在玉泉路粮油市场,小杂粮市场大部分品种下滑,小杂粮的小米价格继续延续上扬势头,以大豆为首的豆类价格普遍下调。其中,东北小米每公斤批发价格为四点三元,较三月初上涨零点零六元,涨幅百分之一点四,较上月涨幅百分之三点六;山西小米每公斤为四点五元,较三月初持平,较上月涨幅百分之四点七。河北小米每公斤为四点三元,较三月初上涨了零点零八元,涨幅百分之一点九,较上月涨幅百分之三点六。

  

  从玉泉路市场信息部监测资料来看,自一月以来,小米价格呈现出持续小幅上涨的行情走势。玉泉路市场的永泰粮油经营部程先生说,目前小米价位相对二零零七年高了一些,但小米的市场需求并不像大 米那样大,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大米价格目前仍整体平稳,杭州大米价格小幅波动,昆明大米市场价格平稳,湖南永州的大米市场小幅回落,安徽芜湖的米价回稳续跌,广东广州的大米市场稳中有涨。

  

  经营杂粮生意的商户傅先生说,二零零八年以来小米价格上涨,主要是谷子减产、收购较为困难,收购价自然要涨上来。

  

  傅先生说,后市应该关注的是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糯米将成为杂粮市场的销售热点。由於二零零七年糯米产量相对较多,而至今仍处在消费的季节性淡季,糯米的批发价格处在持续下滑的走势。

  

  玉泉路市场监测资料显示,目前南方糯米的批发价格是每公斤三点一元,较二月同期跌幅百分之四点六,北方糯米的批发价格每公斤三点四元,较二月同期跌幅百分之二点九;虽说离端午节还有两个月,但预期市场需求将明显扩大的利好消息下,或将使糯米下跌的走势有所回升。(江迅)

  

  
正视涨价减供的全球粮食危机

信源:工商时|编辑:2008-04-12

  

  最近,世界上几个着名的稻米生产国,竟然不约而同宣布放弃倚赖多年外汇收入的稻米外销业务,原因是确保国内需求。更令人惊讶及忧虑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全球粮食存量处於廿五年来最低水平,美林证券的分析告更指出,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的全球库存只够满足六十天的需求。显然,以往仅存在小说或电影中的全球粮食危机情节,竟然搬到现实的生活 世界中来,虽然我国现在没有缺乏粮食的危机,或者粮食涨价的幅度还在民众的忍受围内,但未雨绸缪,重新检讨农业政策,绝对有其必要。
 近一年来,国际上两大新闻震惊、影响、干扰了大多数世人的生活内容与步调,其中之一是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暴与随之而来的衰退,另一项则是全球原油及农工原料价格的飙涨风潮,迄今仍无止息迹象。前者,在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白宫,以及全球经济先进国家的协力作战下,应该可以化险为夷,虽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副作用及后遗症无法避免,但对人类的影响及打击应该可以控制在一定围内。后者,虽然发展的速度不像狂风暴雨,但却有如温水煮青蛙的寓言,在凡百农工原料逐渐涨价、减少供应的威胁下,我们忧虑不但人类的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及打击,人类的文明都可能深受威胁。

  

  相对原油、小麦、玉米的飙涨风暴,稻米的价格调整较晚也较温和,但一年来的累积涨幅也达到一倍之多。造成稻米供应紧张、售价上扬的产销方面原因,基本上有两个,其一是一向是全球稻米输出大国的中国、埃及、越南与印度等,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自己国家的人民对粮食需求遽增,不得不减少外销数量,因为这几个国家的出口数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对世界稻米市场自然造成冲击。另一个原因是气候因素,让传统粮食输出国的澳洲、越南被迫减少粮食输出。除了这两个生产层次的因素外,其他经济性因素,譬如美元持续贬值,以及油价等生产成本上升,也让很多传统稻米生产输出国,采取观望及惜售态度,不再大量或廉价出售稻米。事实上,依据国际媒体导,世界几个主要稻米生产国,例如柬埔寨、埃及、越南、印度等,纷纷在三月间相继宣布限制稻米出口或减少出口数量。目前,全世界继续毫无保留输出稻米的国家只剩最大稻米出口国的泰国,诸多稻米进口国无不期盼泰国能够维持价廉物美的稻米输出作业。

  

  世界性的稻米供应数量减少及价格上扬,业已在很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造成困扰、动乱,世界银行说,粮食与能源成本连涨六年,让全球三十三个国家面临动。今年一月以来,因为粮食供应及售价引发的争执、动乱业已在巴基斯坦、印尼、几内亚、茅利塔尼亚、墨西哥、塞内加尔、乌兹别克和叶门等地发生。最近,国际知名的CNN即曾经制作了海地专题,导了因为粮食供应不及,很多海地人都以特定地区的黄泥土掺杂蔬菜油及盐巴制成泥饼下肚,长期下来不但营养不良,而且有生命危险。相信看到CNN专题导者,都会为了海地人的无助与逆来顺受而一掬同情之泪。

  

  面对国际的新灾难─粮食危机,我们庆幸台湾稻米供给可以自给自足,短时期内应无缺粮之虞。然而,如果国际供应继续减少,售价继续上扬,以及其他如燃料、肥料的生产成本继续上涨,我们认为民间的粮食支出难免要大幅波动,对原本已经遭受油价飙涨威胁的民众,无异是火上加油。因此,增加粮食供应,尤其自产稻米的供应数量,确保价格可以维持在一般消费者的承受围内,无疑是政府的责任。我们甚至认为,台湾虽然不能生产油气或其他金属,但利用可耕作农地增加稻米及其他各种农作物数量,不但有助於缓和全球性粮食供应短缺及涨价危机,甚至不妨利用国际供应紧张及价格飙涨机会,增加外销数量获利,也可增加农民收益,为台湾的新农业时代提供发展契机。

相关文章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警惕中国未来粮荒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标签:香港   大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