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的典范:蒋介石的“日记抗日”
无耻的典范——蒋介石的“日记抗日”
:匣中剑
大家都知道秃头有本日记,秃头就是在日记里抗日的。今天更有不少花粉拿着秃头的“日记抗日”来证明这是领袖秃头的爱国心迹云云。
其实早在1937年蒋秃头就开始起了利用日记来“抗日”的想法。蒋秃头在西安事变时,被张学良拿枪杆子逼迫答应了抗日,这下秃头面子扫地,秃头回京后为了掩饰自己被人逼着抗日的丑态,于是和秃头老婆宋美龄联手,指使陈布雷执笔写了一篇《西安半月记》。在这个半月记的“十二月十四日”条下,秃头不要脸地捏造了一个情节:
“
早晨,张又来见,立门后,对余流泪若甚愧悔者。......张乃言:“委员长之日记及重要文件我等均已阅读,今日始知委员长人格如此伟大,委员长对革命之忠诚与负责,救国之苦心,实有非吾人想象所能及者,委员长不是在日记中骂我无人格乎?余今日自思,实觉无人格,......现在深觉自己观察错误,既认识领袖人格之伟大即觉非全力调护委员长,无以对国家,......”
”
在这里秃头把自己在张学良兵谏下不得不不停止卖国罪行,被迫抗日,说成是,自己素有爱国之心,因为写在日记里没人知晓,等到张学良扣蒋,查看了日记,于是知道了,于是感动了,于是后悔了,于是送他回南京了。
这个故事当然是很好听的。
当然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被秃子扣押了,从此丧失了自由,已经不能去证实或澄清自己是否真的看过秃子的日记而感到而愧悔。
不过很有趣的是,老蒋小蒋死后,张学良曾经邀请历史学家唐德刚为自己写自传,(虽然因为台湾方面的压力后来中止了),唐后来回忆对张学良的采访,恰好有提到这个日记情节,我这边列出来给大家对比一下:
“
他对蒋氏夫妇有关西安事变的回忆,则认为不太真实,例如蒋说张学良看过他的日记后,大为感动云云,张则认为全是无中生有的“胡说”。但他不愿辩驳,因为:“蒋夫人对我太好,在她有生之年,我不愿伤害她……”。
”
显然,
这个情节不过是从来就不要脸的蒋介石为了掩盖自己一贯卖国投降,是被迫抗日的事实而捏造的。
很有趣的是,
今天的花粉们一方面试图把张学良说成是一个想争权夺利扣蒋建立独立王国的大军阀,仅仅因为计划失败于是不得不入京请罪;一方面又企图根据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来证明秃头的一贯爱国,这两种企图是根本矛盾的。
如果我们相信张学良是这样一个狡诈的大军阀,我们就无法相信张学良居然会因为一本日记,因为“领袖人格”而幡然改图。
如果我们相信秃头真的人格伟大,感动了张学良这样一个小年轻,我们就无法相信张学良是那样一个阴谋家。
这已经很可笑了。
不过我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蒋介石既然企图拿日记来证明自己一贯爱国,写在《西安半月记》里到处散发,那么秃头要使我们相信真有这么一码事,秃头显然要对自己的日记加工一下,这样以后公布出来才能作为论据。
因此大家可以想想,秃头的这本日记到底有多大的历史价值。
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秃头只能在日记里抗日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