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代价
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代价
楚天鸿鹄 2007-05-13
2006年夏天,有两件事值得世人特别关注:一是八国集团峰会在圣彼得堡市隆重召开,俄罗斯首次担任会议的东道主,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喜悦之中;另一件看似小事,会议闭幕仅半个月,美国国务院就宣布,对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和“苏霍伊”公司进行制裁。
俄罗斯媒体认为,“白宫从批评莫斯科发展到制裁”,是有意给俄罗斯总统扎针儿,意味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结束。莫斯科拭图以西方化融入西方世界的努力,就此宣告失败。
俄罗斯自动缴械走向西方化
“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走上了跨跃式的社会发展道路。苏维埃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就由于意识形态有别于西方,成为列强武力干涉的对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国家甚至纵容纳粹势力的滋生、蔓延,诱使德国侵略苏联,两千多万苏联人在战争中阵亡,给苏联苠众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苏德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就以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名,组建了北约集团;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苏联,随即组建了与西方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夺霸权。
从此,苏联逐渐被美国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联军费开支占GDP的百分比,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三之间,也就是说,要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一半还多一点,财力被消耗殆尽,经济发展渐渐陷于停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得到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苏联领导人会向西方国家乞求。
列宁曾经预言: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容易,继续困难”。不幸的是,这一深谙俄罗斯民族特性的预言,最终变成现实。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社会和经济的重重困难,众多的苏联官员信念动摇。他们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西方持续对抗的历史,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就会始终存在,国家永无宁日。苏联官员把各种困难的根源,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
到一九九一年六月,苏联解体的前半年,美国一家调查机构的结论是,在莫斯科的党政要人之中,有76.7%的人认为,应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些莫斯科党政要人天真的以为,只要取消社会主义制度,代之以资本主义制度,那么,造成东西方对峙的意识形态根源将不复存在,西方化的俄罗斯,会被视为西方阵营的一员,并得到美国的尊重和西方富裕国家的大量援助。
于是,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自动缴械,并分崩离析。俄罗斯以放弃社会主义信念和制度为代价,走上了西方化的道路。
整个民族的思维悖论
原先还虎视眈眈,剑拔弩张,一瞬间又自我否定,投身于敌方的怀抱,俄罗斯的这种180度的转变,连美国都感到惊讶。苏联面临解体危机时,老布什总统慌了手脚,竟然派出一批批外交官,去游说那些原来的加盟共和国不要宣布独立,以避免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
其实,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深处,早就存在一个悖论:那些相互对立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和谐共存。俄罗斯的这种民族特性,缘于四百多年前的彼得大帝改革。
1697年,彼得大帝乔装改扮,带领使团出访西欧,回来后就急于改变俄罗斯的落后面貌。他的做法是,从生污习惯到思维方式,都实行彻头彻尾的西方化,连俄罗斯男人引以为豪的胡须,都要求剃掉。
久而久之,俄罗斯民族形成了强烈的欧洲意识,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干脆宣布俄罗斯为“欧洲国家”。
俄罗斯人热爱欧洲,有时甚于爱自己。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满怀深情地讴歌欧洲:“对于俄罗斯来说,欧洲如同俄罗斯一样的珍贵,欧洲的任何一块石头都是可爱的和珍贵的。如同俄罗斯一样,欧洲也是我们的祖国啊,是更大的祖国。”
俄罗斯人把欧洲看做“自己的祖国”,在身份认同上,把自己当成欧洲的一部分,整个民族的这种欧洲意识,到苏联解体前后被再度唤醒,促成了俄罗斯国家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美国算盘打得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做起融入欧洲的好梦,他们以为,西方终究要拉俄罗斯兄弟一把的。苏联解体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是对上帝发誓说,只要俄罗斯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就给予大量的财政援助么!
老布什总统曾答应给予俄国240亿美元的援助,克林顿总统也曾答应给420亿美元,美国还发动泰国等有钱的主儿帮助俄罗斯,但是,美国承诺的援助,绝大部分折算成俄罗斯欠下的到期债务,只要允许俄罗斯延期还债,就算是履行了承诺。
结果是,俄罗斯从美国那里拿不到几个钱,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不超过七亿多美元,无异于杯水车薪。况且,这点银子还不好拿,其中的三分之二要用于削减能够威胁到美国的核弹头和洲际导惮。在削弱俄罗斯实力方面,美国只想趁俄罗斯虚弱的时候,获取冷战胜利的果实。虽然许下的经济援助基本上没有兑现,但是美国人送来了一条包医百病的“锦曩妙计”:赶快实施“休克疗法”,全面实行私有化。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俄罗斯果真休克了,仅仅3年时间,GDP总额就倒退到1974年的水平,后退了20年,从世界前10位的经济排名中跌了出去。
按照美国的药方照单抓药之后,1998年,俄罗斯还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此时,俄罗斯的GDP总额仅相当于小国希腊的水平。1999年,俄罗斯需要支付175亿美元的到期外债,而当年的财政收入仅有270亿美元。美国的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说:“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贫穷的、原始的国家,除了几个城市外俄罗斯很像印度。”
美国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算计。因为无力偿还1550亿美元的外债,俄罗斯只得签订条约:将500吨浓缩铀卖给美国,以换取120亿美元。俄罗斯把当年作为超级大国的本钱,廉价地送到美国手里,美国能不偷着乐吗?
对待俄罗斯像战败国
经过美国的几次“救治”,到21世纪初,俄罗斯猛然发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了。普京总统惊呼,俄罗斯“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者三流国家的危险”。
此时,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居然不到10年前的一半,其原材料的出口比重占到所有出口商品的四分之三以上,机器制造业所占的出口比重不到出口总额的10%。这个当年称雄于世的大国,沦为西方的原材料供应地,丧失了同西方叫板的实力。
从1993年到200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和欧盟完成了东扩,将原来属于华沙条约组织的7个国家和波罗的海3个国家,纳入到西方营垒之中。在“入伙”仪式上,美国领导人对匈牙利领导人说:“你们的命运,再也不会像谈判桌上的筹码被人抛来抛去,你们是真正的盟友,你们是真的回家了,”
而俄罗斯原来的盟友,只得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就曾因为亲俄立场,受到公开的冷遇。在一次有多国首脑出席的国际会议上,按照英文字母的排序,库奇马本来应该坐在布什总统的旁边,会议的主持者却按照法文字母的排序,让他坐在最末一席。
从2003年到2005年,在美国支持下,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先后发生颜色革命,美国势力的扩张,已经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所以,俄罗斯战略家才会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世界,对待俄罗斯,有时就像对待一个战贝败国。”
搞垮俄罗斯是既定战略
按照普京总统的说法,俄罗斯并不是“欧洲的谱通一员”,而是“欧洲的大国”,也就是说,要保持原来的大国地位。“9.11”事件发生以后,普京总统立即打电话到白宫,是第一个向美国表示慰问的外国元首;俄罗斯政府机构和军队还降半旗,向遇难者致哀,竭力向美国示好。
但是,俄罗斯无论怎么放低身段,都不能改变美国一贯的打压政策。
其实,美国的国家战略,在苏联解体时就已经确定。一九九二年,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防御计划指南》的秘密告,其核心观点就是:“苏联垮台后,美国应该确保没有任何新的超级大国能够向美国在全球的统治地位提出挑战。”环顾全球,能够在军事上向美国挑战的,只可能是俄罗斯。
所以,布热津斯基认为,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搞垮俄罗斯是必要的,未来的俄罗斯,应当“由欧洲俄罗斯、西伯利亚共和国以及远东共和国三部分组成”。
这就是说,不论俄罗斯采取哪一种社会制度,把俄罗斯彻底搞垮,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美国对俄罗斯的所做所为。只是时至今日,俄罗斯经过十五年的折腾,多少明白了美国为什么继续打压自己。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