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西方世界的战略利益的民主主义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西方世界的战略利益的民主主义

  

  
韩和元

  

  我写法国染指西藏问题的真正目标一文,蒙老叶---靳海光不弃,来给我捧场,还对我文章所遇到的冷场表示了他的愤慨。海光也是真心的读了我的文章的,但或许是我文字表达功力的不足吧,在读罢我的文章后,靳海光至末却得了一个我并不能够认同的观点:

  

  “靳海光发表于2008-04-2321:202楼萨科齐就是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但我的观点是萨科齐并不是在输出他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在输出法兰西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世界都在民主主义的大旗下,在偷偷的输出他们的国家利益。

  

  记得新加坡国会大选期间,美国传媒不乏道评论,批评新加坡的民主“缺乏竞争”、有家长制作风等等,很是不合西方的“规范”。但君不见,亚洲最标准的美式民主国家菲律宾是个“逾淮之橘”,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极大的失败,表明不顾具体国情实施西方“规范”民主的灾难性后果。

  

  诚然,所有国家都有优缺点,新加坡也不例外。但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便是美国传媒对新加坡选举的主要批评即“缺乏竞争”,其实这正是美国民主自身的写照:由于选区划分的“蜥蜴脚尾”手脚以及无节制的金权,连《华盛顿邮》也承认,美国国会大部分议席已经成为结果预定的“苏维埃式”选举。两年一选的美国众议院435个席位,每次充其量仅有一、二十个选区可能“变色”,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西方对新加坡的民主制度仅仅是冷嘲热讽,那么西方政要新近就西藏问题公开批评中国的所谓民主倒退人权以说是破口大骂了。有西方外交官评论事实上这也是自己1989年的6。4事件后,西方高层首次对中国提出如此激烈的批评。

  

  从西方近来一系列的外交动作,包括萨科齐拒绝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到布朗与达赖喇嘛的会晤,到默克尔的表态及巴黎议会的举动。西方世界这次似乎突然的重棒攻击北京的“民主和人权”,其实是完全可以理喻的外交动向,表明西方世界一时颇有新意的“输出民主”,已经从威尔逊主义的普世高调,演化成纯为西方世界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外交武器,不妨称之为“战略利益的民主主义”。

  

  事实上这类例证是很不缺乏的,2006年,切尼在立陶宛猛烈的攻击俄罗斯“民主倒退”,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在切尼的民主主义的论调的背后潜含的台词是“俄罗斯利用能源优势欺凌邻国”、“破坏邻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等与俄国内部民主并不相干的指责。当时切尼之行的重心是新一轮大博弈中的美国能源利益,一目了然。尤其是切尼最后访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其“民主”远远不及俄罗斯,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05年以91%的高票第三次“连任”,而两个主要反对党领袖在六个月内先后死于非命。切尼却称哈萨克斯坦是“美国重要战略伙伴”,要求该国绕开俄罗斯对外输出油气,其能源战略目的一清二楚。连《华盛顿邮》也承认,西方世界将北约东扩到莫斯科眼皮之下,是食言而肥,违背了华盛顿当初换取苏联从东欧撤军时所作的许诺。这说明美国要扩展自己的政治利益,并不在于俄罗斯民主是进步还是倒退。

  

  
  只不过这次,因为奥运这个中国的软柿子,被他们拿捏到了。在这里我无意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民主制度的演变做探讨,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江泽民任上,西方世界都没有放过任何机会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个大国国力快速上升,必然牵动牌局上的整个局面甚至导致多方权力失衡。为了平衡牌局,通过改变结盟方式和改变双边关系中的距离感来到达彼消此长,通常是有效的手段。

  

  说中国近年国力的快速上升影响西方世界的情绪和导致某些人的失落感,相信不完全是虚构的故事。对中国新的战略利益政治游戏,其实早已展开。

  

  300多年前,法国的Richelieu大主教摒弃宗教意识形态,而以国家利益为轴,开拓现代外交手段,已经成为后世学习效仿以达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对手利益的最小化的标准:一个“零和”游戏的另一表达方式。从过去法、英、德、美的分别崛起过程看,他的这种实用手法只不过被冠以不同的学术名词而已,人们似乎没有理由相信过去几百年甚至更久历史上不变的实用经典会在21世纪突然无影无踪。在英国辉煌的19世纪,英国首相Palmerston明言“对英国而言,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各国权力的平衡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英国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在德国国力起飞的Bismarck时期,他通过“现实政治”理论平衡周边列强。

  

  将利益包装得最好的还是美国,在自由女神和普世真理的旗帜下,多少年来她合纵连横并重拳出击各个潜在的对手。其核心着力点是政治战略利益的杠杆效应,表现形式却是意识形态上的大是大非和对真理的辩论。当年苏联冒进,于是我们的美国帝国主义者我们的反共产主义者却和苏联的的政治战略利益上的对手如中国讨论俄国过去3个世纪中的扩张主义问题,比如在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美国整个舆论还是政界观点都毫不犹豫的站在与之没有外交关系的中国一边。而等到日本在上世纪8、90年代开始冒尖时,在日本胆敢对其说不的时候,就和中国韩国等一起讨论反省“二战”等历史问题。到如今,中国刚开始上升之时,民主自由牌——西藏牌终于被摊了出来。

  

  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在列强纷争的19世纪中老百姓对自己国家利益理解得最好的是英帝国岛国的臣民,他们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理解英国政府在欧洲大陆列强争霸中总是站在弱者一边抑制快要冒尖的霸主,而且他们总能理解这么做不容易却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而到了今天,西方世界在具体的利益目前的确还各怀鬼胎,但在长期的冷战意识下,却也练就了所谓的CollectiveSecurity,这种所谓的CollectiveSecurity,渊源可以追溯到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府的集体反省,本来以防止未来的世界性战争,它的概念假设是,没有外在国家胆敢与任一参与国为敌,而任何参与国也会信守承诺,对破坏和平之国家施加惩罚。各国的各怀鬼胎虽然没能制止二次世界大战,不过西方精英们的设计使得今天的西方世界通过北约成为集体安全团体,成员国之间的精英们在对他们无关痛痒和有利他们利益的一些事情上尽量自觉地保持一致。包括了他们对国家利益理解。在他们对别国指点的同时,不管媒体还是百姓都绝口不提殖民主义对其他民族的危害以及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掠夺。

  

  综上述,我们可以说的是萨科甚至说整个的西方世界真正在输出的是他们自己的政治战略利益,而不是他们口口声声挂在嘴上的价值,价值大旗,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偷运战略利益的幌子而已。也就是说,西方世界以战略利益决定民主的。

  

  
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 奥运圣火风暴后中国纳什在哪里?《纽约客》:中国新保守民族主义者郭海强:中国人的“爱国”究竟需要何种“理性”?他们为何决意与北京奥运为“敌”?中国怎么样和怎么样中国—西藏、奥运会及其他从西方“反奥运潮”说起—批判反思“塑造敌人的文化”杨连旭:人民的胜利和30年邦交政策的失败欧美反华现象的文化分析“80后”扛起“护国运动”大旗“颜色革命”策动者阴谋中国
标签:利益   中国   西方世界   他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