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工作的疑问的再认识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现在有些人对新中国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工作有疑问,有误解,甚至曲解,不奇怪。

  

  甚至有些“名左实右”的人,也对1949年到1979年的经济建设持怀疑的态度,这也不奇怪。

  

  凡事都要去了解,去研究,去思考。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疑问一:公有制抑制个人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有两种: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社会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形式构成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础,对其他两个方面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我为什么要扯到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密切。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依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着思想的社会关系,即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决定的。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直接就是为了物质利益;人们进行阶级斗争,最终也是为了物质利益。

  

  当少部分人掌握生产资料时,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是一种剥削关系,劳动成果也被少数人掌握和支配。所以,极大地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广大人民掌握了生产资料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劳动者是一种平等和协作的关系,劳动成果也被所有劳动者共同拥有。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生产力。

  

  疑问二: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应该是私有经济为主还是集体经济为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就是说,即使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果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仍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换句话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还是私有制为主,决定了一个政权的性质。

  

  毛主席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有人说,在当今中国,国有企业严重抑制了个人的积极性,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要求大批国企转制,马上还要进入农村,进行有农村土地流转。

  

  陈老头倒认为,如果一定要转制国企,不如转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而不应该转给少数私人资本、乃至外国资本;如果一定要流转土地,不如流转给广大农民的集体,而不是转给少数私人资本,乃至外国资本。

  

  把广大工人和农民排除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将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贫富悬殊,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反,鼓励并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加入到企业的所有和管理经营当中,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将极大鼓舞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对社会的稳定也是一种保证。

  

  总之,在当前条件下,只要是社会主义政权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集体经济应该是主要的经济力量,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

  

  (股份制是集体制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在以后的文章中,陈老头将具体阐述。)

  

  疑问三: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是失败的吗?

  

  有人说,建国三十年(1949—1979)的日子很穷很难过,所以毛泽东要对此负责。而这后三十年(1979—2009)大家都富裕了,所以路子很对头。

  

  到底是不是“大家都富裕了”,这个问题世人自有公论,仁者见仁吧。

  

  陈老头的问题是:如果你今天吃到苹果了,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当初栽下树苗的人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庞大国家来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何等艰巨和复杂!何况要面临的还有国外势力的包围、围堵、入侵的威胁。。。

  

  我们知道,社会再生产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在实物形态上又可以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认为建国三十年的经济政策失败的人大概是以生活资料的相对贫乏作为理由的吧。

  

  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建国三十年,为什么优先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的发展?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把生产资料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建国三十年建设的重点,是由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机器大工业,是现代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工业发达国家,生产资料占社会总产品的60%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可以为扩大再生产提供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和改造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部门。没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也就没有扩大再生产。

  

  正因为看到这个客观经济规律,毛泽东在五十年代指出:在工业方面,必须首先抓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因为这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基础。

  

  但是,旧中国的钢铁工业非常落后。从1890年我国第一座近代汉阳铁厂起,到1949年的半个多世纪中,累计钢产量不到700万吨。

  

  但是,毛泽东反对只单纯发展重工业,相反,毛泽东极为重视生活资料的生产。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和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而这也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那么,建国三十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怎样呢?

  

  我国工业指数(以1952年为100),1949年为40.8,1957年为228.60,1962年为275.90,1965年为452.60,1978年为1598.60. 就是说,在封锁和战争等威胁下,我国工业年增长率为12.50%。

  

  而同期,美国为4%,苏联为8%,日本为11.50%,西德为5.80%,英国为2.3%,法国为5.0%。。。有的人要说,人家是发达国家,当然发展慢一些。。。那么好吧,看看印度吧,同样的数字,印度是5.9%,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终于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基本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可以说,没有这三十年的奋斗,以后的改革开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疑问四: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了,说明毛泽东的农业政策失败了。。。

  

  有人热衷于争论那个天灾到底死了多少人,借以攻击政府的农业政策。甚至有人说,那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吧。

  

  我国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1949年为67.30,1957年为124.80,1965年为137.10,1978年为229.60. 从1951年到1980年,我国农业生产平均年增4%。而同期,美国为1.6%,苏联为3.1%,日本为1.7%,西德为1.9%,英国为2.3%,法国为2.5%。。。。再看一下你喜欢的印度,是2.6%!

  

  数字,说明了问题。其他无需赘言。

  

  疑问五:中国的人口问题是毛泽东造成的吗?

  

  在五十年代,毛泽东曾经严厉批评在人口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提倡节育,少生一点就好了,要有计划生产。我看人类对他自己最不会管理。。。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是没有计划,就是无政府主义、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增长“。

  

  为此,毛泽东提出的方法如下:

  

  1,要成立专门机构;2)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制定不同的生育政策;3)要制定生育规划;

  

  4做好宣传工作;5)要解决技术问题;6)要拨出专门经费。

  

  毛泽东建议:“避孕药和避孕工具不要钱”,“还要送货上门,不然,不好意思去拿。”“避孕药不收费,似乎是赔钱,可是切实起到节制生育的目的,出生率受到控制,城市各方面工作都容易安排了。”

  

  疑问六:“四个现代化”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工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求国防现代化。”这是完整提出“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第一步。

  

  1964年9月,毛泽东对周恩来同志国庆讲话作了修改:在一定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同年12月,毛泽东又对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告做了修改,提出“在较短历史时期内”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5年1月,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又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宏伟任务。他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那么,如何实现“四化”?

  

  毛泽东指出,要“把党的工作着重点放在技术革命上去”。。。

  

  疑问七:毛泽东不重视科学?

  

  毛泽东的“人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吧。不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句话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所谓建设,也是技术革命”,恐怕知道的更少了吧。社会主义国家提高毛泽东论断劳动生产率的三大要素: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政治思想工作。

  

  可以说,科学技术方面的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经过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审查批准的。

  

  1949年11月,也就是共和国成立刚满月,就做出了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决定。

  

  1956年1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紧接着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用几十年时间在经济上合科学上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也是在1956年,毛泽东决策,周恩来出面组织专家,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里面特别强调对六个方面新兴技术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发展:核技术、喷气技术(及后来的宇航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这个高瞻远瞩的规划,是我国科技发展至今受益无穷。

  

  1962年,在提前五年完成了十二年规划主要任务的情况下,周恩来再次制订了第二个规划,即十年规划。毛泽东批准了这个规划,并指出:要打科学技术这一仗,不打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

  

  疑问八:毛泽东时代是“闭关锁国”吗?

  

  远在1936年冬,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向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就表明了中共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的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

  

  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就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

  

  1949年9月29日,毛泽东亲自制定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敌对的政策,他们不仅从军事上包围,政治上孤立,而且在经济上也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在这种复杂而困难的局面下,毛泽东一方面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制订了对外工作的三大决策:1)另起炉灶,同就中国屈辱的外交决裂;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肃清列强在中国的特权;3)大力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同时,毛泽东并不放弃同另一个世界的接触机会,而是积极寻找并创造机会。保留香港作为对西方世界的通道和“码头”,这在后来的历史中被证明是极为高明的决策。

  

  1954年,毛泽东会见以艾德里为团长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我们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中英两国,一要和平,二要通商。

  

  同年十月,毛泽东在会见尼赫鲁时说,我们也愿意同美国合作,只要美国愿意。

  

  进入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也四分五裂。于是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突破重围,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到了七十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事件:尼克松访问红色中国。可以说,这次彼此大胆的会面,为后来中国八十年代以后对西方世界的开放,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不应该忘记的是毛泽东对于对外贸易的原则的论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疑问九:有没有脱离政治的经济?

  

  有人说,希望中国早日成为“正常国家”。

  

  有人说,希望中国人早日认可“普世价值”。

  

  还有人说,希望中共早日成为合格的“执政党”。

  

  。。。

  

  各种花招迭出,各种言论漫天。

  

  我们只要记住一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利益是目的,政治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是为经济服务的。

  

  只要有经济利益,就会有阶级;只要有阶级,就会有阶级差别;只要有阶级差别,就会有阶级矛盾。

  

  政治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即便是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不回避“政治经济学”。他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就是使人民有能力为自己提供充分的收入或生计。为国家或社会提供足以完成公共服务的收入。简单地说,政治经济学,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

  

  看到没有?“要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而不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所以说,如果可以随时谈经济,那就可以随时谈政治。

  

  陈老头是搞经济的,但是没法回避政治。

  

  因为,阶级斗争是刚,纲举目张!

  

  以下附上陈老头摘录的“毛泽东给中国留下的46个奇迹”一文,供参考:

  

  一个用几年时间就结束了百年战乱的中国;
一个消除了军阀割据实现了大陆真正统一的中国;
一个没有民族冲突、族群矛盾、省籍矛盾的中国;
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而不再挨打的中国;
一个没有一兵一卒外国驻军的中国;
一个修建了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中国;
一个让美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中国;
一个让美国总统主动要求访问的中国;
一个使人均寿命只有35岁的“东亚病夫”,恢复健康到人均寿命65岁以上的中国;
一个把“一盘散沙”改变东方巨龙的中国;
一个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的中国;
一个实现了“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没有下岗、失业的中国;
一个在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封锁下,经济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比世界所有国情相似,经济起点相近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国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中国;
一个被国际组织评为廉洁指数在6以上,只有轻微腐败的中国;
一个被国际经济学家计算基尼系数在3以下,分配公平的中国;
一个不许一夫多妻、包办婚姻的中国;
一个消除了恶霸、地主、买办、资本家的中国;
一个没有再发生大规模蝗虫害的中国;
一个使三年二决口的世界第一害河——黄河从来没有再决口的中国;
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免费教育,没有因缺钱上不起学、大量拖欠教师工资的中国;
一个历朝历代都不能消除的匪患,在短短几年就使匪患绝迹的中国;
一个基本消除了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低犯罪率的中国;
一个基本消除了性病、鼠疫、天花、霍乱、伤寒、血吸虫等疾病的中国;
一个识字率从20%上升到70%左右的中国;
一个人口死亡率从1950年的1.8%降低到0.73%的中国;
一个人口出生率从3.7%降低到2%的中国;
一个在城市实行公费医疗,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少有没钱看不起病的中国;

  

  一个完全靠自己制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的中国;
一个出租车不装防护栏,住户不装防盗门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货币贬值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食品安全的中国;
一个不担心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中国;
一个没有多少假文凭、假学历、假干部、假警察、假军人、假外商、假成果、假广告的中国;
一个不再是每次参加国际比赛都只能拿回一个大鸭蛋的中国;
一个不再是世界记录上没有中国人名字的中国;
一个水浇地占耕地面积从1952年的18.5%提高到1976年的45.3%的中国;
一个每亩使用化肥从1952年的0.2公斤增加到1976年的19.4公斤的中国;
一个每亩耕地用电量从1957年的0.1千瓦小时提高到1976年的13.7千瓦小时的中国;
一个原来不能大批量工业生产铝、磷肥、塑料、合成橡胶、电影胶片、汽车、拖拉机、飞机、机车、大型轮船、电视机、计算机、半导体收音机、照相机、洗衣机、电冰箱、手表、化学纤维、合成洗涤剂,大型、精密机床,大型发电机…..以后全部能够自行大批量工业生产的中国;
一个1949-1976年产量增长:钢129倍、煤15倍、发电量47倍、石油726倍、化肥874倍、水泥71倍、粮食2.5倍、棉花4.6倍、油料1.5倍、肉类2.3倍(与1952年比较)的中国;
一个1949-1976年通车、通航里程增长:铁路2.2倍、公路10.2倍、水运1.9倍、航空8.6倍(与1950年比)的中国;
一个1952-1976年消费品购买力增长4倍,居民零售额7.7倍的中国;
一个1950-1976年平均每年零售物价增长只有1.1%,因此不担心物价上涨的中国;
一个1949-1976年增长:在校学生8.4倍、高等学校5.3倍的中国;
一个1949-1976年增长:卫生机构床位21倍、卫生技术人员数4倍(与1950年比)的中国;
一个1949-1976年增长:摄制故事片7.7倍,翻译片8.7倍、电影观众492倍的中国。”

标签:中国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