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息尚存:想起了毛泽东时代的“爱国肉”——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毛泽东的时代,国家不仅要努力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且更主要的任务是要保障国家的安全。   

  想起了毛泽东时代的“爱国肉”----

  

  -----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

  

  最近几天,不知何故,肉票一词又成了热词。当然,这个肉票,不是指遭土匪绑架以勒索钱财的人质,而说的是毛泽东时代政府免费发放给老百姓的用于购买肉类及肉制品的一种凭证。

  

  自从改革开放十几年后全面废除了靠发放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票证以保证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做法以来。票证制度也就成了毛泽东时代闭关锁国并还“只搞阶级斗争而不抓经济建设”的“铁证”,也就成了有些人讥讽毛泽东时代贫穷落后的话题。于是,吃肉不仅成了认识中国人是否获得了幸福、快乐、公平、正义和安全的“共识”,而且也更是成了某些人判定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的标准。就连批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因遭到不公、不平的一些人的愤恨或抱怨而吹捧改革开放时,最多、也最“有力”的说法,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双十二”的那天,继“双十一”购物狂欢日之后,老伴又以每斤五十三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了几斤腊肉。吃着老伴或蒸、或炒的腊肉,又想起了小的时候、也就是在毛泽东的时代,吃过的“爱国肉”与咸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期,我正在上中学。生活在东北一座重工业城市的我,比盼望过年更急切的,是盼望夏季时吃“爱国肉”。因为每到夏天,父亲和哥哥的工作单位,就会卖“爱国肉”。

  

  在我生活的这座以煤炭、钢铁、石油和化工生产为主的东北重工业城市,每到夏天,就会有大量的猪肉从南方的四川、湖北和湖南等省份运进来,由各个工矿企业以与当时城市供应同等的价格,向所属的职工销售。这种做法,等于是如今的摊派。那时候,每到卖“爱国肉”时,父亲和哥哥回家就说单位领导在号召他们买肉时,都会这样说:“南方的猪都长到个了,再不杀,就白浪费饲料了。可是南方很困难,这些猪肉卖不出去,所以国家就把这些猪肉运到我们这里。这样既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又支援了南方的农业生产。因此多买肉,就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在我们这里,“爱国肉”一词,就由此而来。

  

  当时在我们这座城市,我家的生活是很充裕的。我家六口人,没有工作而“吃闲饭”的,只有我一人。就连本不愿出去工作而原来只在家操持家务的母亲,也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这一号召下,不得不出去工作。母亲在外出工作之初,是被公社带有一些强制性的做法编为“三八大军”的一员,到一些工矿企业去参加义务劳动,不但不能要酬,而且还要自带午饭。后来,由参加劳动的工矿企业,每天发给三毛钱的生活补助。再后来,年近半百的母亲又成为了一家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没有工作几年,就退休回家了。如今,年已九十的母亲,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有二千五百多元。每到说起当年出去工作的这件事,母亲都会很幸运地对我们说:“那时你们都大了,不需要照顾,所以公社才‘抓’我去工作,邻居你张婶,你吴婶家孩子小,不能出去工作,也就没有号头(在我们这里是指工作单位),没有退休金。想起来,我当时还真是被‘抓’着了。”

  

  那时买“爱国肉”对于我家,不仅不是什么负担,反而还是一件非常盼望的事。特别是每次买“爱国肉”,父亲和哥哥不仅要买够自己的份额,而且还要把几个生活困难工友所承担的份额,也买下来。因此每次买“爱国肉”时,父亲和哥哥都会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

  

  我的两个姐姐,都在饮服行业工作。大姐是一家饭店的会计,二姐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她俩工资很低,每月只能挣四十多元钱。而父亲和哥哥,却都是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父亲是八级工,仅基本工资就一百零八元。哥哥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因为是在井下工作,所以刚参加工作就是四级工,每月基本工资五十六元。那时的井下工人尽管也没有奖金,但是入井费、保健费等,就超过了基本工资的一半。除了工资,父亲和哥哥每月还能领到三斤的肉票,三斤的酒票,一斤半的油票,十三斤的细粮票。那时的井下工人不仅工资高,而且粮食供应标准也高,每月是五十六斤。

  

  每次买“爱国肉”,还没等父亲和哥哥把肉拿回家,母亲就早早地把大铁锅刷干净做好了准备。等肉一到家,母亲就赶紧地炖上一大锅,全家美美地吃上一顿。吃完了肉,母亲就会连夜把剩下的肉煮熟放在缸里,然后用熬好的猪油覆盖在猪肉上。这样,就能保证猪肉长时间不变质。

  

  自我家有了“爱国肉”之后,母亲每天都会用熟肉炖菜或炒菜吃。开始肉还多的时候,是肉多菜少。而后肉减少了,是菜多肉少。随着肉的越来越少,也就隔几天才能吃一顿有肉的菜了。

  

  在我们东北,向有杀年猪的习俗。所以只有到了腊月,农村才会杀猪。因此在“爱国肉”吃完了之后,我家的饭菜和邻居们也就差不多了,每月只有供应的那几斤肉了。而只有到了腊月,才又能敞开吃肉了。

  

  记得在那时,商店里偶尔也会出售一些不用肉票就能购买的咸肉。据说这是在用买“爱国肉”做法也不能把南方运来的猪肉完全销售掉之后,就用盐把肉淹咸以延缓猪肉的变质。在没有咸肉或“爱国肉”吃的时候,我家就会买这种咸肉吃。每次吃腊肉,我就会想起那时候吃的咸肉。由于咸肉的味道不太好,所以每次买回来咸肉,母亲都会把咸肉用温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再做菜吃。

  

  我记得我生活最苦的那年,是一九七五年。那年,毛远新在我们辽宁推出了赶“哈尔套大集”的做法,不许农民擅自到城里来出卖他们自留地里出产的农产品以及自家养的鸡、鸭、鹅和蛋类。这样一来,城市里工人的生活,就只能靠商店里出售的凭票证供应的那点副食品了。好在这样的日子,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自由市场就悄悄地恢复了。

  

  从一九八三年取消布票开始,到一九九三年取消粮食定量供应,我国的票证供应制度,逐渐取消了。然而尽管肉票取消了,可是吃肉却要付出更多的钞票了。在毛泽东的时代,没有肉票吃不到肉。改革开放之后,没有钞票,同样也吃不到肉。能不能吃到肉,关键看发展。

  

  有些人总是以“吃”,来对比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其实,这样的对比不仅是极其愚昧的,而且更是骗人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多高的楼,也要从打地基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盖,这就是发展。地基打得牢,盖楼才会快,盖的楼才会稳。

  

  毛泽东的时代,国家不仅要努力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且更主要的任务是要保障国家的安全。在原子弹的时代,能够保障国家安全的,就只有原子弹。然而那个名叫袁腾飞的混蛋却不仅说“原子弹还不如茶叶蛋,茶叶蛋能吃而原子弹不能吃”,而且还更是跑到了中央电视台去说。

  

  原子弹的确不能吃,但是在我国拥有了原子弹之前,在毛泽东时代之前,我们中国人,却没少“吃”子弹。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那三十多万同胞,大多数就是“吃”日本鬼子的子弹才遇害的。看来袁腾飞绝不是什么“最牛的教师”,纯粹就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蠢猪。我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更是曾经遭受百年侵略的国家,只能以全面建设为中心。

  

  毛泽东的时代,是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时代。然而为了否定毛主席,为了否定毛泽东时代的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的成就,为了改变毛泽东时代的发展道路以便顺利地推行私有化。改革开放之后,有些人竟然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逻辑,不仅要把改革开放与毛泽东时代进行彻底的切割,而且更是要把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成就窃为己有。“十年树木”。毛泽东时代开始实施的“四三方案”,由于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见到成果,因此就被卑鄙小人窃取了。

  

  明天,就是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的日子了。毛主席的一生,为我们中国人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这一切,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忘记的,那就算不上是中国人了。

标签:时代   毛泽东   爱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