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美国《世界日报》:基因大米危害生态人体?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基因大米 危害生态人体?

  

  战洋

  

  2009年年底,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植酸酉每玉米通过国家审核批准。与此同时,由华中农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水稻也获得安全许可。也就是说,转基因大米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

  

  在欧洲和日本,政府对转基因产品的限制非常严格,凡是转基因产品都需要标识。而在美国和中国,针对转基因产品管理相对宽松,不仅不要求标识,被限制的种类也少一些。然而,在转基因主粮的推广上,中国则步伐飞快,成为世界第一个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国家。

  

  然而,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转基因大米安全吗?从事基因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对此莫衷一是。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技术相当可靠和成熟,不会有大问题,可以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认为,“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可以借鉴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靠大企业、大资本和高科技的共同推动”。 另一些学者则极力反对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认为存在很大的潜在危害。

  

  笔者以为,转基因大米是否对人体有害,不经过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的实践,研究者也不好妄下定论。诚然,国外已经培育和使用过富含维生素A转基因大米“金米”(golden rice),这些转基因大米有着抗虫害富营养元素等多种好处,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主粮投入使用,一直只是作为人道主义的紧急救援物资使用。

  

  总结而言,转基因大米主要有四类潜在危害:一、基因污染。也就是说转基因物种大面积种植以后,很容易“污染”其近似物种。长此以往,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就没有严格的界限。

  

  二、对生态的危害。这一点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于自然中的,一旦物种在基因层面上被改变,对于整体生态的潜在危害恐怕也不是目前就能评估出来的。

  

  三、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来说,转基因主粮可能给人口质量带来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四、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这一点实际上谈的是经济层面,目前欧洲各国并不接受转基因主粮。一旦中国开始商业化推广转基因大米,他们将会限制中国相关食品的出口,包括大米和大米制品。

  

  当今的美国社会科学界已兴起对生物科学和基因技术研究和反思,学者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与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界限,而当代科学技术常常打破人们原本建构的自然与社会的界限。由于基因技术的特殊性,在讨论其技术推广的同时,人们更应该加强社会层面的论证。

  

  其次,对于以消费大米为主粮的中国民众来说,他们是决策的利益相关人。在商业化推广之前,充分的讨论的是非常必要的,这其中有程序民主的问题。不管转基因大米在技术上已经安全到何种程度,不管其推广可能带来多大的利益,没有经过民主讨论就贸然允许进行商业化推广,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行为。

  

  再者,即使没有经过利益相关人的讨论过程,至少应该有相关的风险规避的对策。转基因大米与其推广过程的各种不确定性,都应要求相关组织明确责任,以有效的防范可能的风险。

  

  2010年02月14日

  

  (为美国宾汉顿大学博士生)

标签:基因   大米   中国   危害   推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