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谈物价上涨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谈物价上涨
在绿豆、大蒜涨价之后,群众戏称为豆你玩、蒜计你。从逗你玩的绿豆涨价到让人们喝不起绿豆粥,改喝红豆粥;从算计你到让人们吃不起大蒜,到只能少吃大蒜!目前,大多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比如粮食、蔬菜、鸡蛋到食用油、白酒等物品。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防止物价持续上涨,国务院终于出手了,出台了16条措施降低物价。国家发改委3天连发4文 7种违法违规涨价行为将严处,可以说是一套有效的组合拳!我为之叫好!
近日,人民日关于弱势群体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新闻事件,也让更多人把目光投注到社会的这一群体身上!“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在2002年3月,《政府工作告》就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
  谁都知道,这年头,想挣钱的人不少,挣到钱的人不多;有本事的人挣钱都难,一般的人挣钱就更难。“弱势群体”没有外快可捞,一年到头就是那点死钱,有时好客易有点富余钱,放在家里暂时用不上就存银行,只是那利息低得实在可怜。于是就买彩票炒股票买国债,想借此实现自己发财的梦想,就是发不成财,总还可以使自己得到些许安慰。但是好事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买彩票老是对不上号,炒股票老是被套,起早贪黑排队买国债眼看到跟前卖完了,好像老天总是与他们过不去。这时十有八九认倒霉信命运,觉得自己生来爹妈就给了个穷命,从此甘愿规规矩矩地安于现状。
  “弱势群体”挣钱不容易,花钱同样伤脑筋。仅有的一点固定金钱收入,就成了维持生计的命根子,轻易不敢随便地动用,放在手里都快攥出了汗水,还怕把钱弄湿了、弄折了、弄脏了。想花的时候左算计右算计,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半儿用,钱在他们的手里总是沉甸甸。每月拿到这点固定的钱,先得摊在床上分开份儿,吃饭留多少,水电用多少,乘车用多少,孩子上学给多少,老人那里敬多少,看病买药用多少,如此等等,算计得几乎天衣无缝。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完,最后还要想办法再挤出点钱,以供急需或将来养老用。“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便受穷”这句话,成了口头禅经常挂在他们嘴边,更成了大多数“弱势群体”的生活指南。
  作为“弱势群体”,赚钱不容易,遇到点事更难。因此,他们深知钱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是,为人处世却有自己的原则,不偷不抢,不骗不坑,再赚不来钱也绝不做犯法缺德的事。对于金钱的基本态度,他们历来就是,赚一就花一、赚俩就花俩,这样的钱花时脸不红心不跳,什么时候都会是踏踏实实。偶尔有个周转不开,找人借点钱用用,到时说还就还,从无赖账这一说,他们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像有钱人家那样找讨债公司,或者因钱对簿公堂的事,在“弱势群体”之间很少。他们珍惜钱更看重信誉。这正是“弱势群体”的可爱可贵之处。
  物价上涨吃亏的总是“弱势群体”,这种事真是太多了。水价上涨了,富人五天洗一次车,一天洗三次澡,换两套衣服,水资源紧张了,每立方米由几分钱涨到2元钱,可是为水埋单的却是穷人更多。因为穷人毕竟是多数人。别以为穷人消费的少,支出就少,其实按收入的比例,谁穷谁倒霉。比如下岗职工每月得“低保费”200元,如果用掉10吨水那就是20元,收入的十分之一没了,可富人月收入1万元,就是用掉50吨水,花去100元,也不过是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一,受罪的还是穷人。
最近见到某公司推出一项活动:只要你一次存入手机500元话费,就再送你100元话费,存1000元就送你200元,于是富人就存5000元,又获得了赠送的1000元话费,而穷人的手机每次存入的话费很少过百元,哪有闲钱一次存到手机里500元去获得赠送。这真是越富越长膘,越有钱越白打电话。从古迄今都是“劫富济贫”才是义举,如今的人怎么专向穷人开刀。难怪现时社会是,整天忙着挣钱的是穷人,整天忙着花钱的是富人。
  可是话又说回来,再宽的河流也得趟,再难的日子也得过。作为“弱势群体”,惟一的希望就是,有人帮助说点话,政府考虑问题,社区办啥事情,多从“弱势群体”的难处想想。电视里广播中纸上,在用广告赚钱的同时,请拿出一定的时间篇幅,做些法规和道德的提示,这样或许更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人群的整体上,行为有规范,道德有张扬,整个社会获得金钱的途径正常了,百姓手中的钱也就有所保障。

标签:群体   弱势   他们   穷人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