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闲话山西2010年中考试题,十年课改,你真的改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改?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十年课改,你真的改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改?  

   :应县五中章春成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全国性中小学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们的教育究竟改了些什么,我们的教育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管教材如何如何变化,也不管教育部门天天在怎样宣传,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学校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让人民“满意”,况且,国家天天宣传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怎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升学率成了人民是否满意的几乎唯一的指标。学校只有提高升学率,人民才能满意,学校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否则,人民就不会满意,学校就会在竞争中淘汰。国家一直宣传的“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尖锐地对立起来。  

  升学率,是人民是否满意的最重要的标准,追求高升学率是摆在学校面前最现实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追求高升学率的同时,如何才能促进素质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提高升学率是教育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高考、中考就成了教学的名副其实的指挥棒,教学究竟向哪个方向改,关键看这个指挥棒向哪个方向指。如果高考中考得不到改革,即教学的那个指挥棒发出的指令没有改变,那教学的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究竟改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中考试题——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挥棒就能反映出端倪。让我们看一下山西省2010年中考物理试题吧。我把这份试题仔细研究个遍,终于从中找到了被认为是最有新意的几个题。  

  29、如图所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首先登场的是宋祖英和成龙,一曲《邀世界共享》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歌声是由于演员声带的﹍﹍﹍而产生的,现场观众能够听到歌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观众能区分宋祖英和成龙的声音,是由于他们声音的﹍﹍﹍不同,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卫星通过﹍﹍﹍波传到世界各地。  

  本人是一名物理教师,深知像这样的试题在教材和各种资料中是经常出现的,不同的是把某歌唱家,变成了在世博会演唱的宋祖英与成龙,换个姓名、赶个时髦,实质的东西一点都没有改变,这就能算作课改?   

  再看一题。  

  39、“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材质均匀,实心的“海宝”雕塑,其密度为2.5× 103kg /m3,,所受 重力为7.5×104N,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m2 ,(g取10N/kg)  

  

  求,(1)该雕塑的体积。  

  

   (2)该雕塑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本人清楚记得,在以前的老教材中,这样的练习题是经常出现的。发生变化的是,“过了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换成了今年时髦的世博会“海宝”,除此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变化。课程改革,究竟改得是课程,还是时代?  

  完成这样的题目,不需要什么创新精神,也不需要什么的实践能力,完全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实现高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里完全是多余的。在这样的考试的指挥下,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能吗?   

  有人要问,作为物理教师,你是如何教学的,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也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大家是在同一个指挥棒指挥下进行教学的。不听从这个指挥棒的指挥,就要影响考试成绩,就要影响升学率,人民就不会满意,你就得从这个讲台上滚下去。  

  一些所谓“教育家”吹嘘,他的教学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保证了升学率。曾听一位教育专家说,他同时带了多少多少个班的课,同时当几个班的班主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外讲学,还可以保证学生个个品学兼优,不仅学生个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升入重点的大学。我就疑惑了,整个中国几十年都没有培养出顶尖的成才,你们培养出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又在哪里?如果真有你们吹嘘的那样,钱学森就不会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吗?有人考察过湖北黄冈、河北衡水等全国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区,没有一个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和高强度的学习实现的。  

  


  

  要真正进行课程改革,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改革考试的命题开始,要有能够考察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命题必须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思维。下面是我本人设计的几个问题,可以为将来的高考中考命题作参考  

  例题1,我们把201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中关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那个题改编一下,大家看如何?  

  “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材质均匀,实心的“海宝”雕塑,我们要测量一下它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获取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用适当的字母表示,并求出最终结果。  

  这样改编,可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本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式,数据的也可以有不同的渠道,如可以实地测量,也可以从有关资料查找,也可能是其他的方法。  

  (例题2)、光的速度为3.0×108m/s,如果光的速度变为10m/s,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  

  例题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一次                                                                  

  A  

             

  V  

                           

  A1

               

  L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当电压表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A,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V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解答1)由电压3V时,电流为 2A ,当电压2V时,电流为 3A 得,所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反比。故当电压为1V时,电流为 6A 。  

  (解答2)当电压为3V时,电流为2A,因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当电压为1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67A,第二次的记录数据为错误。  

  (解答3)当电压为2V时,电流为3A,因为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当电阻为1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5A,第一次的记录数据为错误。  

  (解答4)无法确定结果,因为数据记录可能都为错误。  

  命题要摆脱过程、数据完全遵守课本规律的定规。可以给出一些不完全遵守课本规律的过程或数据,让学生总结出同课本不同的规律,然后应用它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试题中的过程和数据要接近实际情形,克服试题数据和过程绝对正确的定规,因为实践中的人们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的数据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创新、突破定向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如果摆脱不了传统的那些定规,怎么能让学生表现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就足够了。  

  对于以上试题的评分,如果答案合情合理,能基本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则给予及格的分数。如果其答案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思路独到新颖,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创造,则给予高分。  

  要想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有相应配套的考试制度,有相适应的考试试题作保障。如果丢了这一保障,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有考试是指挥棒,如果丢了这个指挥棒,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瞎折腾!  

  :午夜星辰1968  

  欢迎转载,转载须注明,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网友们光临午夜星辰博客探讨交流

  

  

  

  

标签:能力   电压   实践   数据   创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