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一队黎光寿:四川抗灾日记(六)
四川抗灾日记(六)
安县,农民有粮没有米做饭
去安县之前,我们就在火车上碰到了安县的人——曾水林,从他的语言中,我们才知道安县的受灾状况——80%的房子倒了,家里没有东西吃,孩子饿得直哭。为此,去安县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心愿。
我们到达成都之后的第二天,就联系上了安县的有关政府部门。据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安县有关的官员正在为灾情被忽视而烦恼,希望能够有人重视,募集到相应的物资,济赈灾民。正好上海有一位女士捐赠3万元,我们可以从重庆购买一些物资。因此,去安县成了我们计划中的行动之一。
去之前的5月18日,上海的捐款人已经乘坐飞机到达重庆,并通过重庆的朋友购买了食品和水,还有灾区急需的花胶布——一种可以用来搭帐篷的塑料编织布,济赈灾民的物资开始齐备,我们决定19日去安县一趟。
为了保证我们的车队能够及时抵达目的地,我们的出发时间确定为5月18日晚上10点钟,车队一共有7辆车,其中两辆来自重庆,5辆来自成都。要赠送的物资有一共有5个车装运,最主要的就是货车装运的物资,一共有11吨。
我们的路线是,先到达绵阳跟重庆的货车汇合,再到安县呆到天亮,利用早晨的时间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将物资分发给没有获得物资的人,分发结束返回成都。
到达绵阳的时间是19日凌晨一点左右。我们的车队在绵阳南展停下来以后,我们走出汽车呼吸新鲜空气,可是空气中传来一股怪怪的味道,我们在讨论究竟是什么味道。有的人认为是处理尸体的药水味道,有的人认为是某一种花开的味道,有的人说是农药的味道。
当时的广播很伤感,电波里不断地传来伤感的诗歌,在遥远的北京,一个规模宏大的救灾晚会正在举行,在我们听到广播的时候,救灾晚会的筹款额已经达到了100亿元,真不知道这些钱能够用在什么地方,究竟是弥补政府资金不足,还是支持民间人士的灾后重建。
我们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云层已经将月亮遮盖起来,偶尔能够看出一点小小的轮廓。有人说这是地下的鬼魂集体升天,遮蔽了月亮——虽然这只是戏言,可一想起灾难中失去的生命,感觉心里在隐隐作痛,感觉那云层确实像传说中的灵魂。而这个时候的5月19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全国哀悼日第一天,也许是众多无辜的魂灵一起到天堂里聚会,领受人世间给他们的怀念。
我们在绵阳等待了两三个小时,才等到重庆开来的大卡车。两路人马汇合以后,就赶往我们的目的地——安县。在凌晨的行车,除了司机是清醒的以外,我们坐在车上的人都昏昏沉沉。绵阳距离安县并不远,我们到达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睡觉。我们在安县的政府门前停了下来休息,等待天亮以后再向受灾严重的地方出发。
天亮的时候才看清安县县政府大楼的模样——这是一栋4层的大楼,估计刚刚修建没有多久,在地震中已经被严重损坏,墙皮脱落了两大块,正前方还有几个大裂口。我们的车队停靠的地方是安县城市规划局的大楼,看样子建设的时间比政府办公大楼要早,可上午我们去该楼上厕所和洗脸的时候,居然没有发现一点点损毁。
上午七点半左右,我们的队伍走出安县县城,向目的地安县乐兴镇出发。从安县县城开始,就一路看到被地震震坏的房屋。安县的房屋损毁有一个特点,就是损毁的大约占到95%以上,但完全倒塌的并不多,很多房屋实际上只是瓦片被震落。我们经过的黄土镇等乡镇,都是这样的情况。
从安县通往目的地乐兴镇的道路很糟糕,有很多段公路我们的小车都过不去,所有的男士都只有下车步行。停停走走两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才到达目的地乐兴镇。
据县委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乐兴镇的灾情在安县来说是最严重的,99%的房屋都在地震中损毁。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粗略的一眼望去,许多房子一点损坏都没有。而转向了另外的一面以后,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些房子的一楼二楼墙壁都已经被严重损毁,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但是因为我们事先去过绵竹的遵道镇,看到那里的房屋都垮得一塌糊涂,就不由自主地拿遵道和乐兴来对比。
在乐兴镇,我们访问了几个灾民,基本上都是生意人。其中有一个大姐是卖农资的,她平常的销售基本上是赊销,而去进货则需要现金进货,资金不足就只有靠贷款,如果没有发生地震,能够勉强维持生活。发生地震以后,许多农民也还不了货款了,而她的贷款更是没有办法归还。面对我们的访问,那位大姐一直在伤心地哭,而她不懂事的孩子则在一片在废墟中抢出来的床垫上爬来爬去。
我们在乐兴镇的街上看到,路边的商店里还有大米和少量矿泉水出售,我们觉得这个地方至少可以进行自我补给,我们的物资发放的初衷是要给最需要的人,而乐兴镇并不是这样,于是就离开了乐兴镇,继续寻找可以分发物资的乡镇。
离开乐兴镇以后我们寻找可以捐助的乡镇,经过了在火车上认识的朋友曾水林所在的塔水镇,再到了秀水镇。我们的头车在秀水镇停了下来,许多村民过来询问我们是否有水发放,我去看了一个村民的水井。村民给我说水井的水位下降了2米左右,现在的水还不知道能否可以食用。村民表示,如果能够有人提供检测设备,将水质化验一下,如果能够吃了,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有很多村民来找我们要粮食,我就问他们是不是真正的缺粮,他们说粮食都有的,主要是稻谷,因为没有电,电动的打米机无法工作,就无法打米,导致村民的缺粮。村民还说,虽然政府已经保证每天给一斤大米和10元钱,但他们更希望能够自己打米,能够解决长期的问题。我们给秀水镇的一个村留下了50袋大米和40件矿泉水,就离开了。
接下来我们到了绵竹,我们的大货车开到了绵竹市受灾最严重死人最多的汉旺镇,而小车则到了绵竹东北镇的广和村。我们在广和村一组,给村民发放物资。
广和村一组有一位姓陈的老师,原来是广和村的支书,在村民中有很大的威望。陈老师代表村民签收了我们的40袋方便面和一些大米、面条、牛奶、食盐。然后我们就在讨论最需要的物资。陈老师告诉我们,村民中很多人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谷子,主要缺的是一个打米机,此外就是帐篷。解决了这两样东西,基本上未来半年的生活都已经解决了。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广和村,晚上回到了成都,住到了另外一个姓聂的老师家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