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乱弹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据道,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10月30日举行的“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谈到当前国内物价时表示的“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这个“三高”强国论不免使人生出许多感叹,感叹之余一丝悲凉由心而生。

  

  因为,此前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由此再来看当题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名最后一天:最高考录比近4000:1》、《百万考生通过国考审核 4895人争夺一个科员职位》、《浙江网帖曝“史上最臃肿公路收费站” 113人领工资》、《上海多名官员被曝以超低价买房 涉房管工商税务》等道遭遇到题为《物价上涨催生“菜奴” “买菜36计”红遍网络》、《油糖酒齐涨价百姓无奈先囤货 有人自称“海豚”》、《一位普通主妇家庭账本:前9月开销超去年一整年》等道,显然这就是现实版“三高”的真实写照;可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民来说,《钱存银行追不上物价 昔日可买一房今只抵瓶茅台》、《CPI影响存款百姓焦虑不安 万元存一年反亏324元》、《CPI上涨对普通市民的影响:只知钱越来越不够花》、《殡葬费过高催生“坟奴” 存14年骨灰终撒海》这样的“高”,才是每天所要面对的。不知这是不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具体体现呢?换个角度说,当上公务员,恐怕就是登上了抗通胀的较好“战车”了吧。这就是普通工薪阶级、或市民的现实的宏观CPI和通货膨胀;而身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同志是否清楚、或了解普通人的这个宏观通胀呢?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全球有那个国家是靠这“三高”来强国富民的呢?近期发生在韩国的大白菜危机又在昭示着什么呢?题为《中国宽带资费是韩国124倍 严重影响新技术应用》、《降低3G资费成为人们对3G最大期待》等道非常清晰的阐述了高资费已经成为我国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最大障碍;不仅如此,恐怕也已成为了创业的一个重要“杀手”了吧。

  

  题为《美国穷人占总人口比例1/7 年收入低于美元》的道告知我们的是,“美国人口局定义的贫穷标准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美元。”可我国现实的贫困标准呢?退一步说,按照题为《中国相对电价是发达国家4.52倍 美国每度约3分》的道来说,中国岂不是早已成为强国了吗?然而,现实却是享受着低物价的美欧国家不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还是最富裕的国度;我们却是《“富士康式涨工资”耐人寻味 明升暗降短线投机》、《发改委调价听证会公告引市民担心 排队囤气》、《兰州鸡蛋价格飞速上涨10年少见市民抱怨吃不起》。可“全国31个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平均为870元”这个最低工资标准,是不是连当他人的穷人资格也没有呢?何况还有《<工资条例>难产 “民富”说易行难》呢?

  

  同时,原国营、集体和街道企业,或家属工厂、代课老师下岗\买断失业的这一群体,又怎样的来实现“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呢?不会又是没有这些人的牺牲、保持现状,哪有少数人享受的“三高”吧?或许,深圳向富豪们发放购房补贴和题为《江西万载县委书记:我们不拆迁知识分子吃啥》的道所传递出的就是这样的信号吧。

  

  由此联想到此前的“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论和中国“通货膨胀率警戒线不应该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的断言,看来不仅“蒜你狠”将继续前行,“豆你玩”着再“姜你军”,“海豚”着成为了“糖高宗”,价格听证会又怎么不成为“逢听必涨会”呢?进而房价再来个“棉花掌”还就真说不定,只是不知随后的这“药你苦”是否会难以下咽而衍生出一场金融风暴呢?

  

  古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今闻“三高”声,声声颤心寒。

标签:题为   工资   物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