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前景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前景
杨帆:货币的价格有两种,国内价格是利率,国外价格是汇率。
美圆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在1975年为 1:0。46,1987年为 1:1。41,1994年为1:2。26,1995年为1:4。2,目前或许在1:4---5之间。
未来数年则趋向95/4年的区间,此外关于购买力平价的问题则涉及城乡差距的潜隐……
城乡虽以同一货币计算但正像美圆作为世界货币的时代一样,它在中心与边缘意味着物价与资产价格的定价权。
关于全流通即产品与资产的货币、证券化问题,其关键不是要不要而是谁的全流通,这与全球化同。
老马所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枢纽其实可以简化为49%与51%的控股权问题。
汇率与利率是小区域与大区域的封建财阀之争,它们消失之日是全球大同之时。
随着INTERTNET的全民化,金融的全民化将置投机、垄断资本于过街老鼠的地位,那时的股市与银行帐户一样成为个人价值的晴雨表。
★《国际比较与借鉴》
姚永玲 齐援军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亚洲地区的金融风暴和国内特大洪灾面前,中国表现出异常的坚强,使世界为之注目,对中国和中国经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一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经济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纷纷发表看法,以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
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在亚洲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纽约《中国经济时》文章认为,中国已取代日本而成为亚洲主要的经济大国。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中国先后拿出40亿美元参加了解救亚洲邻国的困境,并通过努力迫使华盛顿和东京采取行动支撑日元。东京沃伯格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卡梅论·梅森说:中国的不满是华盛顿采取行动的关键。中国逐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使得亚洲的力量轴心正在离开日本而转向中国。
美《今日美国》指出:中国拒绝步亚洲其它国家的后尘而贬值人民币,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中国在金融混乱遍及整个地区的时候,成为地区经济稳定的堡垒。美《商业周刊》援引美总统克林顿的话评论:中国为维持和稳定亚洲作出了贡献,他们应当为此受到赞扬。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度经济告对中国经济给予高度评价。告说,尽管亚洲部分地区出现金融危机,但中国金融市场相对稳定,未受牵连,反映出中国自1993年以来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产生实效,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十分庞大,其资本流入主要是由直接投资构成,进行金融投机活动的余地十分有限,抵御了外界干扰。中国的贸易地位因而十分稳固,经常项目保持顺差,随着其它国家汇率的贬值,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在上升,对亚洲地区恢复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罗斯认为,尽管中国还面临许多问题,但中国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市场庞大,拥有巨额储备,中国计划在今后三年,每年的公共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因而会大大刺激中国经济,将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美驻联合国大使查森认为,在地区安全和国际事务中,美国要迎接挑战不能没有中国的合作,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十分有效、十分有建设性的领导作用”。
二、 刺激内需和扩大投资将使中国经济增长恢复活力
1.法新社评论:利率下调,将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有分析认为,7月1日开始生效的利率下调使北京能够达到1998年的增长目标。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降低1.12个百分点,比3月25日的降息幅度提高了将近一倍。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行动可以促使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投入的增加,可以弥补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助于实现8%的增长目标。里昂信贷银行驻京代表埃尔韦·德弗雷维尔认为:许多国有企业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以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降息对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帮助。降息将减轻有还款能力企业的负担,但无助于没有还款能力企业情况的改变。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将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制,降息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居民购买住房,促进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借贷形式出现之前,降息将刺激国内消费。尽管中国今年遭到了灾难性的水灾,但仍决定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通过发行1000亿元人民币(120亿美元)的国债,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投资使国内消费的促进亦能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将减少储蓄量,会对银行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有增加金融风险的可能。另外,降低贷款利率对无还贷能力的企业意义也不大。
2.路透社分析: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使中国经济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德累斯顿-克兰沃特-本森投资公司对中国的经济情况发表调查告指出,住房投资在去年12月减少了将近20%之后,今年7月份增加了10%,公路和铁路开支今年上半年增加了50%,国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8月份达人民币15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9%,比7月份增加了4.1个百分点。告说,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人均收入以及从住房、电视机和空调等各种商品的销售来看, 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迹象。
3.一些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的止跌回升将促进整个亚洲实现急需的经济增长。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出现的回升是今年亚洲传出的最重要的喜讯,将能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并可能会帮助填补仍旧虚弱的日本经济所留下的空缺。持续的经济回升对亚洲的自然资源出口国来说将是有利的,特别是像马来西亚和印尼这样的木材、橡胶和棕榈油出产国,因为中国加快了进口步伐而得益。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黄先生说,从理论上讲,北京的开支计划足以确保今年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中国普遍遭受水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三、 中国有能力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出口趋缓和日元贬值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巨大压力
法《费加罗》认为,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人们预计中国今年的出口将不会增长,而且有可能下降。中国制造商将不得不与货币已经贬值国家的对手进行竞争。中国的出口既面临其他亚洲国家需求的减少、又面临这些国家因其货币贬值而竞争力增强的压力。
法认为,日元贬值对中国出口压力巨大,人民币的稳定令人担忧。日本的危机和日元汇价的下跌直接威胁着中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空前大的压力;日元贬值在消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促使亚洲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同时,正在给中国货币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人民币会不会贬值,而是在什么时候贬值和贬值多少。
2.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英国《经济学》周刊认为: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而且仍然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中国的货币远非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不存在抛售人民币的压力。资信好于对手,中国有能力取得贸易信贷和运营资本,这对中国的出口有利,它使中国的出口商处在比亚洲其它国家资金拮据的竞争对手更加有利的地位。如日元下跌使中国的进口商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买进日本的设备。通货膨胀下降,人民币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亚洲开发银行一位高级官员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竞争力。中国将劳动密集型工业从沿海迁往内地,避免了经济风险。日元疲软同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之间没有关系。
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克莱夫·唐奈认为,人民币贬值将有损于各银行的健康运转,可能会使通货膨胀重新出现、社会形势恶化、港元压力加重等,其造成的经济混乱远大于出口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法国《论坛》认为,中国政府几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应付日元下跌的冲击,他就是这样做的,鼓励国家投资,增加对出口的帮助。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会波及中国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可能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下一个目标。他们认为,与其他遭受金融危机袭击的亚洲国家不同,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济环境。首先,中国自身的市场广阔,这对危机可以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其次,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高达1400亿美元,完全有能力在非常时期控制局势;第三,人民币独立于国际市场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国际金融炒家的偷袭。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外国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太大影响,1997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450亿美元,占亚洲国家国外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总数的11%。因而,中国不会象某些国家那样受到国际金融炒家大范围的炒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帕金斯教授表示,只要中国在政治、经济改革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就不会卷入这场危机。这场危机可作为中国的前车之鉴,从中吸取教训。
五、 中国经济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1.帕金斯教授认为,中国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吸取的教训有:
第一,外汇储备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政府在举借外债时要谨慎从事,要注意多渠道融资,在增加储备水平的基础上分散风险。
第二,在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之前,一定要保证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和银行体系,以对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建立完善的银行体制。中国经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中国在银行体制方面的改革进展如何。银行体制必须独立于政府部门,不受政府高层官员的操纵。
第五,重视产业政策。中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何种产业政策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对中国依然是有价值的。南朝鲜和日本在六、七十年代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其制定了自己的产业政策,中国可以仿效他们的一些作法,以制定适合自己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不应受到政治事务的过多干预,在执行中避免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第六,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符合其制定的贸易规则,建立自由市场体系。在选择产业政策中,有些产业政策是出口推进的政策,对该国和全世界的影响都非常巨大,所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在这方面作好工作。
第七,防止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市场无秩序,尤其要保证银行系统在进行国际资本流动操作时的规范有序。近期绝不能放松资本控制,对短期资本征税是中国政府避免流动性危机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
2.从日本经济衰退中可接受的经验教训
《香港虎》中国问题主编黄忠清文章认为,中国决不能重复日本经济的错误。尽管中日两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问题,日本经济长期以来一直疲软的现象还是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教训。日本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只靠财政支援衰退的经济而不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这些政策今天可能正在促使中国也走上这样一条路。为了防止在中国大陆发生类似的危机,中国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清理这些公司的坏帐,防止危机扩展到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银行部门,应该进行大规模改组,而不是进行大规模投资。从长期考虑减少失业的唯一途径是开创更多现代的高技术企业,而不是进行大量资本投资,或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开支。只有使中国的国内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国才能长远地解决越来越多的失业问题。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经济适度增长是必要的。但是应该警醒地避免投机性的泡沫经济,以延缓经济衰退的发生。他认为,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持续增长的前景取决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成功的改革,而不是靠政府给予人为的支持。只有中国大陆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中国才能避免发生经济危机。
(单位: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部
姚永玲 齐援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