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官员收入公示制度应推广全国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澳门日:官员收入公示制度应推广全国

  

  
  中评社香港6月16日电/《澳门日》今天发表题为“官员收入公示制度应推广全国”的社论表示,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及预防腐败办公室日前联合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规定(试行)》,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人们期待,新疆阿勒泰的这一举措能成为官员财产申制度在全国建立前的一个试点。

  

  据透露,有关申规定的收入涵盖甚广,除工资外还包括各类奬金、津贴、补贴、福利费,及从事谘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申人及其近亲接受与申人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现金、礼金、有价证券、各类支付凭证、贵重礼品、单笔额度在十万元以上的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情况及资金等都属于向社会公布的内容。同时,对申期限的规定也符合现有体制特点。如规定将离任申的时限延续到退休后三年期满为止,这可让那些想在“退休前捞一笔”的官员三思后行。

  

  社论指出,在各类腐败桉件中,人们发现官员收入不透明是引发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内地,官员的财产状况在人们眼中一直模煳不清。只有当贪官东窗事发被查处时,人们才得以了解其原来聚敛如此多的赃款赃物。也正是因为财产的不透明,一些腐败官员肆无忌惮地使用各种手段为己谋私、攫取财富,却仍可置身于监督之外。

  

  社论说,人们呼唤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原因在于它让民众对官员财产和权力的监督成为可能,为社会和公众监督提供制度性基础。这一制度早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阳光法桉”和“终极反腐”,目前全球有九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成为有效预防和杜绝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一九九四年起,有关《财产收入申法》就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其后十多年来,公共舆论及立法者们关于尽快出台此阳光法桉的呼声不绝,从民间到两会,从普通民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不期待着这一法桉的出台,让公务员将自己及其配偶和子女的财产展示在阳光下,接受纳税人监督。内地《中国青年》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七点五的人最希望政府部门公开官员财产情况。然而,由于被认为存在界定“财产的范畴问题”等技术性难题,最终也未能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如今,新疆阿勒泰地区却率先在全国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拔得头筹。

  

  社论又说,新疆阿勒泰地区已向“阳光法桉”迈出可喜的第一步,更需要配套制度的跟进。应当看到,相对于公布收入,更难的是如何进行监督。倘若没有严密且具操作性的监督机制,官员收入公示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此,首先应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拓展媒体揭露腐败空间,从公布的官员收入中发现腐败的迹象和痕迹;并建立畅通、高效的举渠道,让民众反映的官员财产问题能及时得以查处;同时规定官员虚假申的法律后果,扩大政府官员的差额选举等。这样,官员收入公示才能发挥促进廉政、抑制腐败功效,促使那些财产申不明或有疑问的官员下台。

  

  社论认为,人们期待新疆阿勒泰地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行能顺利、有效地实施,让这一制度能尽快在全国得以推广。

  

  新疆公开官员财产引国际关注

  

  新华网 ( 2008-06-17 ): 国际先驱导

  

  

   与网友担心该制度能走多远相比,海外媒体的焦点放在了“破冰”之后,能否引发“蝴蝶效应”

  

  国际先驱导特约撰稿吴林发自北京 位于中国西北边疆的阿勒泰,以风景和环境而闻名于世,近日却因为新出台的一个规定备受外界关注。
5月28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及预防腐败办公室联合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规定(试行)》,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阿勒泰预防腐败办公室今年3月31日才正式挂牌成立,是全疆首个预防腐败办公室。

  

  海外盛赞“破冰”之举

  

  香港《文汇》以《中国“官员财产公开”在新疆破冰》对此作出道,称虽然对“官员财产公开”尚在研讯阶段,但新疆地方政府已以实际行动显示出对建立类似制度的支持。该文引用学者的话称,“该《规定》被认为是中国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良好范本’,对推动中国的‘党政官员财产公开’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南华早》则评论说:“官员财产申是使腐败无处藏身的良好举措。”
还有海外媒体留意到,此文件的进步在于,把过去通行的党政官员“收入申”扩大为“财产申”,并对“党政官员财产申范围”作出详尽规定。更重要的是,《规定》明确,凡是“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
香港星岛日网站对此评论说,阿勒泰率先实行官员财产申,“不愧为思想解放的重要举措,反腐倡廉的阔步前进,值得大大嘉许”,可与“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块试验田”相比。

  

  期待出现“蝴蝶效应”

  

  事实上,今年3月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就向人大常委会呈递了一份关于党政官员公示财产的建议。这是五年来王全杰第三次提出这类建议。该建议一出,立即引起轰动,不少网友将此称为“最牛的人大建议”。
王全杰表示:“按照我们党的性质来说,按照我们国家的性质来说,我们更容易公示财产,比剥削人民的资本主义、对人民实行专政的资本主义要强多了。他们都敢跟人民公布,我们有什么不敢的?”
当时新加坡《联合早》也对此作出道,称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前高官和学者通过不同渠道呼吁官方尽快制定法规,向社会公布县处级以上官员的财产申,让群众的眼睛监督官员腐败现象。
因此,当阿勒泰先行者的步伐迈出以后,海外的关注点放在了是否能引起连锁反应上面。
一位来自巴黎的网友“W.A,许木贾”转载章发林的文章,关注“新疆阿勒泰‘蝴蝶’能否扇起反腐风暴?”。他说:“我们期待新疆阿勒泰地区干部收入公示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同时,更期待此类《规定》能早日纳入到法制轨道,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相信假以时日,这只来自阿勒泰地区的‘蝴蝶’,势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扇起新一轮反腐风暴。”

  

  监督机制还需健全

  

  虽然阿勒泰的举措引来掌声一片,不过也有网友担心该制度能走多远。
有网友在博客上指出,惩治腐败、遏制腐败是多年来人们对政府工作最关注的内容之一。令人失望的是,与之密切相关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却由于设计上先天不足,基本夭折。因此,基于现实国内各方利益仍难以协调,阿勒泰的这只“蝴蝶”能否掀起全国范围内财产公示风暴,尚待观察。
与网友的担心相比,海外媒体的焦点则放在了监督机制能否建立上面。
星岛日网站《官员收入公示以后怎么办》一文指出,重要的是配套的措施,如银行系统的监管、纪检部门的督察、审计部门的核实与群众舆论的监督,这些才是“公示以后”的关键点所在。
路透社也道说,“这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让官员处于更多的公共监督之下”。
事实上,一旦监督机制健全,晒在阳光底下的,就不仅仅是官员的财产,还有行政行为、道德问题等等。而一旦形成监督的风暴,“蝴蝶”才能真正拍动翅膀。

  相关专题:

  

  官员财产申公示

标签:官员   财产   制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