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会将我列为汇率操纵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乍起
美国或会将我列为汇率操纵国 人民币升值压力乍起
2009年10月15日
美国财政部半年一次的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评估告当地时间10月15日将提交国会。在欧美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次兴起的当下,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人民币升值压力乍起
似乎每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潮之下,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会一浪高过一浪。10月3日召开的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重新将汇率问题作为讨论重点。会议指出,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全球经济实现更加平衡的增长。“再考虑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月底的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列为重点议题,言外之意无非是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指出。
西方国家指责人民币被低估和中国的巨额顺差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似乎是老调重弹,而当下,奥巴马政府更面临着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本月初,美国劳工及制造业团体向奥巴马提出呼吁,要求他实施竞选时的诺言,在财政部的告中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最大制造业团体——全美制造业协会也同时加入施压的团队。
张明分析称,各国经济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显著反弹。然而目前的经济反弹主要是政府刺激政策以及企业的重新库存化导致的。在主要经济体失业率显著下降、消费明显改善之前,这一波经济反弹缺乏可持续性。在政府扩张性政策难以为继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来弥补扩张性政策效力消逝后的空白。通过本币贬值或者逼迫竞争对手货币升值,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贸易顺差或者缩小贸易赤字来带动经济增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了次贷危机这一间歇期后,发达国家已经重新把注意力投向人民币汇率水平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正在卷土重来,并可能愈演愈烈。”张明说。
专家:美国未必“动真格”
尽管,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愈演愈烈,但是更多专家认为,美国真正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可能性不大。“美国固然很想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之列,但不太可能在奥巴马访华之前做出惹中国生气的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将来华访问。
中国建设银行(,股吧)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从目前的气氛来看,美国在人民币汇率方面的措辞会比较注意。“一是美国本土的问题很多,已经让奥巴马自顾不暇;另外,目前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很强,美国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说。
实际上,有分析指出,是否将一个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经济和金融因素可能将退居其次。美国近期针对中国反倾销动作已经很频繁,不但对用于油井和天然气井的中国钢管征收31%的关税,还向进口中国车胎开征35%的关税。美国若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恐怕会令中美关系极度紧张,不利于奥巴马政府寻求中国合作,应对朝鲜核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
“中国一贯主张人民币汇率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美国不应该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本周的告中,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批评可能更加严厉,甚至有可能像美国轮胎特保案一样,出乎外界意料地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以呼应全球经济不平衡是导致此轮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的内在逻辑。他还认为,在经济深陷泥淖的背景下上台的奥巴马政府,一直强调要改变高负债和高消费的增长模式,增加储蓄和出口,降低贸易逆差,并不惜为此加大了贸易保护措施,这意味着美国可能迎来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可能成为美国的另一个平衡工具,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的确存在很大可能性。
人民币主旋律仍将是“稳定”
自中国在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截止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超过20%。然而,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人民币汇率事实上重新回归到盯住美元的刚性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而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下挫而有所贬值。
伴随着压人民币升值的呼声,9月上旬以来,一向被视为最能体现市场真实意图的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上的人民币一年期汇率开始破位上行,9月底已升至6.717的水平,这一水平较9月初的6.8有了明显提高。13日,NDF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价约为6.6810元,显示市场认为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为2.16%。
但是,升值的压力是否会真正使得人民币重走快速升值之路?似乎答案是否定的。“人民币海外NDF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很小,而且这个市场的特点是“见风使舵“,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剧烈波动,而实际上对于国内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赵庆明说。
英国《金融时》网络版撰稿人也称,目前,出口较谷底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但复苏的趋势力度仍比较微弱。为了保证出口部门的景气和就业,年内人民币重启升值进程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中国政府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抗住各种压力,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张明说,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维持汇率稳定的代价是很大的。从根本上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步伐,通过提高居民相对收入、增加社会性公共产品(教育、医疗、社保)供应、开放服务业等措施来刺激居民消费,以缓解产能过剩引致的出口压力。中国政府应加快国内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取消扭曲性的外资外贸激励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缓解双顺差规模甚至改变双顺差格局。
【:张莫 肖莹莹 : 经济参考】
附文:
G7再次向中国劳动人民举起了屠刀
:塞北之雪 文章: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8 文章属性: 热 荐 ★★★
G7再次向中国劳动人民举起了屠刀
塞北之雪
原文:
七国集团成立于1975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些最发达国家组成。
七国集团(G7)10月3日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并发表公。七国集团继续向中国施压,称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实现更平衡增长”。
国内学者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多年以来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概有两方面的意见:第一种,认为人民币估值偏低,因此中国出口商品及国内资产价格便宜,这导致贸易顺差及FDI多年来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过高。一些爱国学者忧心忡忡地认为,这种依靠廉价出口及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实际上等于将中国的资源财富白白送给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人民币应该升值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二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严重打击中国出口产业,减少中国就业,而升值预期将引发投机热钱进入中国,导致国内金融动荡。西方国家压迫人民币升值是当年压迫日本“广场协议”的翻版。在五六年的吵吵嚷嚷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时代升值到了6时代,而中国经济却越来越艰难。
面临西方的压力,学界与官方看起来基本上处于不知所措、莫衷一是的状态。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爱国精英没有宏观战略思维、整体思维,缺乏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的把握及应对策略,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茫然无助。另一方面,某些掌控中国经济决策权的学者及官员,事实上已经被西方经济思维洗脑、被西方收买,他们似乎具有战略思维,但却是充当经济间谍、将中国经济变为西方殖民地的战略。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依赖出口、依赖引进外资,显然相当于饮鸩止渴。中国患上了这种经济癌症,不幸的是,癌症可能已经到晚期了。出现这种局面,跟以吴敬琏为代表的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汉奸学者及官员制定的中国经济战略设计有关:
1、为了维护依赖出口、依赖外资的半殖民地经济格局,中国工人,包括出口产业工人的工资即劳动力价格长期被压制在一个极低的状态。2、为了维护半殖民地经济格局,农业产品价格被长期压制,农民贫困,三农问题格外严重,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沿海进一步压低工人工资。农产品价格偏低,也使中国工业工人工资低廉,中国农业变相为出口产业及外资服务,也就是变相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3、为了维护半殖民地经济格局,在鼓励出口、鼓励引进外资的产业政策下,土地价格、水价格、能源价格、环境成本被压制到最低。4、为了鼓励出口及引进外资,国家宝贵的财政收入被用于外贸补贴出口退税及对外资的各种优惠。而国家税收,却很大一部分来自穷人,中国对高收入者、暴富阶层征税甚少!5、与此同时,国企私有化,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形成三座大山,在这殖民地四化中,国家财富被外国资本及依附其上的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瓜分,而城市劳动者更加贫困,不得不沦为廉价劳动力。6、中国以运十为代表的自主战略产业被废弃,中国民族产业及出口产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及自主品牌,所以不得不依靠前面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7、人民币的汇率,在早期,起码在94年为了配合西方殖民地化中国的战略,确实有人为压低的可能。这就是经济汉奸间谍导致的7宗罪。
中国的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被大量消耗,劳动者被残酷剥削压迫,生产的产品却被廉价卖给西方国家,积累的外汇储备却一直在缩水。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主导的中投等机构的运作下,中国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投资海外,将劳工血汗换来的美元购买美国债券等谁都知道将严重贬值的金融资产。即便如此,西方国家还不满意,仍然将冤大头中国指责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10月3日再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有助于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实现更平衡增长”。
看过以上笔者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其实也是政治)的主要矛盾是,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比重的工人农民长期贫困,国内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国内消费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依赖出口与外商投资,另外环境资源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了解这一主要矛盾,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试想,假如中国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工人收入,给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大环境征税,那么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必然大幅提高,出口必然减少,外资进入中国成本也必然提高,而外汇储备必然减少,但中国消费与内需得以提升,中国经济将摆脱对外依赖。在这种局面下,由于出口减少,还会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吗?
任何人都清楚,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出口产业,总需要有个阶段,有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出口产业的同时提升内需与消费,实现产业升级。笔者在上面列出了中国经济问题的七个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在国内经济间谍、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配合下,中国只是在第七个方面,即人民币汇率上进行了调整,其他六个方面动作缓慢,甚至有所倒退,这是经济政策已经被汉奸、间谍把持的典型征兆。人民币从05年开始逐渐升值,时快时慢,汇改后的第一年里,人民币升值1.5%,第二年升值了5.5%,第三年升值了10.9%。而人民币升值与其他六方面的调整存在替代关系。人民币升值后,为了保证出口产业不至于一夜间垮塌,其他六个方面问题的解决将被放在更次要的位置,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比如,很多地方,在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就业、保增长,为了维护出口产业,连基本的劳动法都不执行,更何谈大幅提高工人、农民收入?更何谈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
中国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人民币越升值,在出口产业压力倍增情况下,解决前六方面的问题,如提高工农收入进而解决内需缓和阶级矛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就越难以执行。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后,为了保护出口产业,只能暂缓解决前六方面的问题,甚至继续加重在前六方面的错误政策,使中国经济更加殖民地化。
所以,西方发达国家集体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向中国劳动人民再次亮出了屠刀,向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发出了挑战,是向潜伏在中国国内的经济间谍发出了新一轮进攻的信号。
为了摆脱依赖出口依赖外资的经济癌症,为了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工农收入、取消对外资优惠、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实现产业升级这三大任务应放在首位,其次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如果在其他1-5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仍然有非常高的贸易顺差,那一定是解决了第6方面问题,即中国掌握了核心技术及品牌,中国出口产品有了高额附加值,那么人民币才有升值的必要。所以,中国人民币是否升值,取决于中国是否已经具有发达的技术优势。当年日本积累高额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主要靠技术立国、品牌立国,所以当时日元升值有一定合理性,但还是引发了金融动荡。今天中国的贸易顺差都是依靠剥削劳工、牺牲资源环境的代价下实现的,和日本完全不同,在这种状况下,人民币贸然升值,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中国面临的阶级冲突风险、金融风险将比日本严重一百倍,更重要是,西方国家将通过这一战略,将中国永远锁定在殖民地地位,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地不平衡。
注:笔者在2007年已经撰文写明以上相关问题。见《剖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兼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简评<走出人民币汇率困局>》,虽然文中个别观点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似乎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