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应向毛泽东学习
12月4日的“人民日”刊载特约评论员的一篇文章《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能走回头路》(论述了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全文如下:
==========30年前,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面临着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局面: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要摆脱困境,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回首30年历程,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干扰和考验,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因为它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谈到改革开放的动因时,邓小平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中国人民深刻反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因为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只有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主义才有生机活力,也才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因为它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我们从历史教训中认识到本本主义、思想僵化,党的生机就要停止。我们党必须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在历史长河中,30年只是瞬间。但这30年中华大地发生的大变革大发展,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造就,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拥护改革开放,支持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快速发展的经济会导致诸如环境、资源压力,深刻变革会引发一些道德、公平等问题。从眼前看,我国30年走过人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各种问题和矛盾往往会比较集中地凸现出来。从历史看,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生产力落后的大国,推进现代化事业,其难度和艰辛也必定非比寻常。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就,越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而不能走回头路。
走回头路,意味着僵化,意味着停滞,意味着 “折腾”。人们从30年亲身经历中认识到,走回头路国家强大不起来。当我们沉浸在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巨大喜悦中时,不能忘记30年前人们曾感叹:不改革开放,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走回头路民族兴旺不起来。当我们为民族尊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感到自豪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30年前的忧虑:不改革开放,总有一天会被开除球籍。走回头路人民富裕不起来。我们都还记得30年前买布要券,吃粮凭票的物质匮乏年代,而今天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奏响这个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人们有理由瞩望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上文有这么一句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们不能忘记30年前的忧虑:不改革开放,总有一天会被开除球籍。”。
之所以感兴趣,因为关于“球籍”这个话题,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论述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是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录如下:
========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这样的国家,可以而且应该用“伟大的”这几个字。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我们的建设事业是伟大的建设事业。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还拿在日本人手里。国民党蒋介石专政二十二年,一年只搞到几万吨。我们现在也还不多,但是搞起一点来了,今年是四百多万吨,明年突破五百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超过一千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虽然世界上差不多有一百个国家,但是超过两千万吨钢的国家只有几个。
所以,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美国只有一亿七千万人口,我国人口比它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赶上是可能的。应不应该赶上呢完全应该。你六亿人口干什么呢在睡觉呀是睡觉应该,还是做工作应该如果说做工作应该,人家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钢呀你赶不上,那你就没有理由,那你就不那么光荣,也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美国建国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同样提到了“球籍”:“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两厢比较,我必须跟人民日的这位“特约评论员”说一句:你真的应该向毛泽东同志学习了。
都是提要求、都是讲“球籍”,就怕货比货。不客气的讲,“特约评论员”的这篇文章,除了八股还是八股,这样的东西,如果不是登在人民日,谁会有半点兴趣关注?那种种套话、空话,一不用动脑子二不用动感情,恐怕连“特约评论员”自己日后都记不起写了些什么,用这种文章能打动群众吗,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吗?
改革开放的成绩很大,这个谁也否认不了,三十年来亿万老百姓血汗积累的巨大财富,不能因为一些问题而全部抹杀,这绝对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更要全面、客观的总结改革开放,不分青红皂白的吹嘘,是典型的“捧杀”,只会令人反感,那是适得其反,这个简单的道理“特约评论员”应该明白。
回过头来看“球籍”问题。毛泽东的讲话高出“特约评论员”的文字不知多少个层次,为什么?
第一,毛泽东的讲话平易近人,老百姓的语言老百姓爱听。整篇谈话(全文网络上可查)就好象做在你对面跟你聊天一样,感觉不到一点架子。在谈论“球籍”的时候,有事说事,有理讲理,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情,我是把它照实讲出来,不是靠着权威强迫你听下去;而“特约评论员”的文字,隐隐的有居高临下的味道,好象我讲的这些你们老百姓都是不知道的,都得靠我苦口婆心的传授,谈到“球籍”,不停的指点老百姓“不能忘记”,却似乎忘记了,改革开放是全体老百姓的改革开放,13亿老百姓不比你经历的少,你为什么要摆出一副师爷的样子呢?
第二,毛泽东的讲话语句直白朴素,穿草鞋的胜过穿皮鞋的。除了大白话还是大白话,一不虚假删情二不生搬辞藻,就连表示程度的形容词都少,数来数去,也只有“伟大、完全”寥寥几个,最基层的老百姓都看得懂,不会觉得晦涩,不惟看得懂,还心服。而“特约评论员”的文字,数数看用了多少吧:严重局面、伟大觉醒、极其重要、深刻反思、根本目的、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大变革大发展、伟大复兴、巨大喜悦、最壮丽....。毛泽东用的几个形容词“伟大、完全”,都是必须的,整个讲话就是在论证为什么“伟大、完全”,而“特约评论员”所使用的这些词,随便换个说法,甚至干脆去掉两个,整篇文字也不受影响。用这么多,无非是不自信,害怕不这么华藻,文章的观点就立不住,一定要搞点形容词堆上去,拉大旗扯虎皮。再深入点,为什么会不自信?是不自信写作能力,还是不自信文章的内容?
第三,毛泽东的讲话立足于事实,推不翻驳不倒。以“球籍”为例,毛泽东的论证环环相扣:我们有六万万人口,有丰富的资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理所应当要有大发展要能超过资本主义美国,否则,就不象样子,无颜见江东父老,你说开除“球籍”该不该当?这个逻辑娓娓到来,没人不心服;反观“特约评论员”的文字,为了论证“不改革开放就要开除球籍”,基本的事实都不顾了,声称“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以此证明改革前的凋敝和改革的必要,问题是,那时侯的四五十元,足够工人养活老老小小一大家子,而现在就算是四五千元了,哪个工人敢说够用?“特约评论员”一再命令老百姓“不要忘记”,那么你是不是忘记了1978年时候四五十元的真实生活?当年的你就是这样养活全家或者被人养活的,怎么能翻脸不认帐呢,是不是现在自己生活太好了,全然忘记了中国还有13亿老百姓?这样的论证,是沙滩上的积木,风一吹就垮。
毛泽东的讲话,五十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而“特约评论员”的文字呢,能不能让人回忆五个月、五周?实事求是的说,毛泽东的文风是很多人都无法相比的,上面两篇文字是最好的对比。文风取决于学风,学风根植于党风,毛泽东能拿出这样的文字,不是因为他是伟人,而是他心里有老百姓,眼里没有沙子,这样的领袖带领这样的党,所以毛泽东所提到的“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我们的建设事业是伟大的建设事业。”就站得住脚。我真心希望“特约评论员”、希望所有能够在人民日上发表文章的同志,认真的向毛泽东同志学习。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学,就从毛泽东同志论述“球籍”的这篇讲话开始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