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在法律框架下关注李庄案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日,李庄案再起波澜,因“遗漏罪”被重庆起诉。相比前年李庄律师因涉嫌伪证罪被抓,不论是重庆、律师还是普通民众,都多了些许平和。经过多方、多轮交锋,道理越辨越明—律师很少“出事”,所以律师“出事”是天大的新闻;但律师不能保证一定不出事,所以李庄被定罪量刑也再正常不过。  

  

  毫无疑问,重庆“打黑”受到任何普通百姓发乎内心的欢呼,包括所有律师们在内。可以说是浩然正气,可昭日月。而李庄案之所以又引发强烈的舆论交锋,是因为百姓希望重庆打黑不仅实体正义,也要程序正义,特别是不能夹带“地方企图”的私活。从趋利角度,这既也关乎未来,更关乎自己。但,作为掌握话语权和中国法律的律师是不应该挟法律以令民意的。  

  

  去年,李庄因“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被判一年半,到目总体还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尽管某些法律条款适用上存有一定争议,这既正常,也可通过辩论来完善,这对中国法制不无裨益。就连西方法律很完善的国家,对类似案件,也可能因时间、地点、受理法院和参与律师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判决。  

  

  中国是个法制的社会,这点也是大家的普遍共识。如果连这点基础都没有,那全国20万律师每年代理的无数个胜诉案(包括李庄、陈有西等也都把胜诉多少案子作为标榜自己的广告名片),难度都是打的法律擦边球,或者是律界“潜规则”?!我想,这既不可能,也不是事实。  

  

  既然如此,任何案件,包括去年李庄被定罪和今年李庄因“遗漏罪”被再次起诉,“法律框架”是的共同基石。  

  

  这几天,注意到包括杨金柱、陈有西等都通过网络、微博频频发声,不过,发现他们好象丢了自己最擅长的法律技能,而大玩舆论战、行为秀!“什么,不请律师,让重庆‘自摸’”,“ 不但要送‘明查冬毫’的牌匾,还要在法院门前翻筋斗”等,这不仅是舍本逐末,毫无意义,其高扬的“为了中国法治进步”的崇高目标也大大折扣,让曾经迷信这些律师的普通百姓大失所望。其实,老百姓不关心你们的辨论技巧,更不关心你们的行为艺术,他们关心法治、关心公平。  

  

  如果,杨金柱和陈有西们真有为“中国法治进步”的良苦用心,面对李庄案,就是应该抛丢个人恩怨、得失,拿起法律武器与重庆法院较个高下,要么让重庆无罪释放李庄,要么让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普通百姓可以对案件表达情绪、甚至对重庆有所误解,但律师不能,你们就是要以法服人,不带任何感情因素,“可以不合情,但一定要合法”。如果你们只能在网上愤青,不仅暴露自己底气的不足,也伤了无数崇拜你们的大众的心。真正的律师,敢于直面棘手的案件,不关乎胜败,关乎正义。  

标签:律师   法律   重庆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