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谨防美国利用慈善幌子到中国“剪羊毛”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一直都说美国人有创新意识,我看还不如说他们的意识已经发展到了地球人快看不懂的地步。这种意识被发展到了极限的状态,那就必须要抛开一切内在伦理道德的约束,内在良知的提醒,进入一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中。表面上看又可以是打着最道德、最友善、最慈爱、最人道的旗帜,用最隐蔽的手法,实现最不要脸的企图。  

  

  当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是投四万亿到实体和民生工程,而美国的七千亿让老百姓的税款进一步地集中了金融家的口袋里。中国人把创新的精神用在了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上,而美国人早跨越出了这个局限,那些最优秀的头脑总在想如何能运用一种合理的模式,把别人的钱忽悠到自己的口袋,自己还懒得点钱顺便让送钱的人一并把钱点了塞进自己的口袋里。这种模式美国已经找到,那就是——慈善事业,一种无烟的产业,不需要印钞机就能把钱变出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新式的事业有点像他们自己发明的传销,更高明的是传销还有些实物产品,而这个慈善卖的产品是“理念”。  

  

  真是太绝了,也只有美国人能想得出,所以他们一直在说,不要低估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当IT泡沫破灭后,美国需要的是另一种更有效的、更聪明的产业拉动美国的虚拟经济,拯救美国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权地位。现在,想再发债借钱的手段不灵了,就只能靠更高明的手段来骗钱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几年来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前阶段巴比继成立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之后的慈善中国行就是这个战略行动的开始,来中国圈钱的目的非常明显。大家不要以为这些慈善基金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做慈善的,可以说绝大部分资金是用来逃避税收,用另一种方式做投资。有美国慈善界人士称,只有10%左右的慈善捐赠是用来救助贫困地区的,很大一部分钱是直接用来从事金融投机的。华丽的辞藻和对外宣称只是用来做“障眼法”,配合美国的全球、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圈钱行动。目前看,慈善事业就是美国自IT奇迹之后的最新式的创新产业,也是最好的平衡债务的方式,一旦做起来那美国就能摆脱金融危机,实现再次新经济的浪潮。  

  

  慈善是好事,当然要提倡,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推进社会自身的保障体系,可如果整个社会的财富被忽悠进了美国的基金会,这不等同于免费抽中国人的血,来输入美国人的血管中,最后再发一颗糖说:“这是奖励你义务献血的礼物。”这个骗局成败的关键是,如何让中国人相信,中国人的血放进中国自己的血库,是不安全的,是要被贪污的,是不和规范的、是不能被合理分配的。中国人的血只有放在美国的血库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是有什么郭美美宣称是中国红十字协会的吗?不是有人宣传只有美国的慈善才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不是有反伪斗士借“学历门”打击了中国慈善机构的营运人了吗?不是有哈佛中国留学生的八百万美元捐赠?不是有人还号召企业家说要所有财产裸捐吗?  

  

  一大笔钱,换来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体验、一种责任,发正钱多得没地方用,该享受的也都享受过了,那就消费感觉吧。又能认识一大批有钱人,进入一个好的“圈子”,那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于是,中国最需要资金的慈善事业捐献的人少了,各个需要救助的项目被用来做秀了。中国有钱人实现了另一种美国梦,一种廉价的“心理愉悦”,而真金白银就以正当的渠道进入了各个美国的慈善基金会。  

  

  笔者有好几个朋友就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了某美国背景的慈善机构,先交入会费5000元,至于其他援助项目共同集资分摊费用。短短几个月,几万元就不见了,后来也就不玩了出来了。整个感觉有点类似传销,靠沙龙分享、交友、成长小组等方式吸引中产阶级入会。如果不考虑参加入会,在朋友面前有种精神低俗、层次不高、修养不够的感觉,是有一定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总之,好的理念我们要学习,但反对以好的理念为幌子,行敛财的动机。在此,我想提醒中国的有钱人和即将成为有钱人的朋友,看好自己的口袋,想做慈善,就把钱捐给自己的国家机构,或者自己去做一些慈善项目。最根本的还是自强自立,多搞好实业、多投资新型产业(特别是社会教育)、少喝酒泡K,多喝清茶多看经典,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品行为要务。不要以为慈善就是钱那么简单,要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中国这个社会现在不缺钱,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一种人生使命感、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与中国这片大地紧密相连的深刻情感。  

  

  顺便再说一句:最需要接受慈善的,恰恰是中国的那些有钱人,因为他们已经穷得只剩下钱了。我想请问中国的富人们,你们有能力给予吗?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你们有能力思考吗?你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了吗?  

标签:慈善   美国   中国   一种

条留言  

给我留言